王國祥,林海濤,龍梅
(1.紅河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紅河 661199;2.紅河州動物衛生監督所 云南紅河 661199)
云南作為南方地區優勢的肉羊產區,山羊養殖是高原特色農業和山地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近年來,云南省肉羊規模養殖場(戶)數量上升趨勢明顯,但仍然主要以小規模和散養的家庭養殖為主。2018 年末,全省羊年存欄100只以上規模養殖場4 644 個,規?;戎?.98%[1]。山羊舍飼有利于形成規模,提高質量和效益,但對飼養管理技術要求也較高,如管理不當,也易造成羊只偏瘦、膘情不好,甚至出現羊只死亡的現象。為此,生產中應找準存在的問題,重點做好山羊圈舍環境調控、分群分欄飼養、飼料合理配制及防疫消毒等管理技術環節。
山羊舍飼中,一些養殖戶羊舍還存在圈舍低矮、狹窄、運動場過小、設施簡陋,羊場凈道和污道不分,甚至有些幾乎沒有專門的羊舍和設施,多采用改造民用房舍建筑來作為山羊圈舍,改造時沒有分欄,也沒有漏縫地板,排污不暢等,導致飼養管理操作很不方便;有的圈舍料槽老化、破損嚴重,不便清掃,藏在漏洞和縫隙里面的飼料殘留霉變,容易滋生病原體,羊舔舐后易生病。
由于羊舍修建不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可造成圈舍內部小氣候環境差,對羊的健康生長影響較大,特別是采用塑料薄膜建造的簡易羊舍,如未做隔熱層或者沒有隔熱降溫措施,濕度高、悶熱,尤其是夏季,不注意通風,會造成羊舍內溫度快速升高,影響羊只健康生長,并且造成地面及羊欄濕滑,病原體會快速地繁殖,加之平常不重視消毒,有疫情時才來消毒,這樣就更容易傳播疾病。
分群飼養是將各年齡段、各品種、各體質的羊分群來飼養,有利于提供羊只每日營養需要量。如分群不夠徹底,只是簡單的公母分群、品種分群,育成羊和羔羊分群,沒有兼顧好羊只的膘情、體格、強弱等情況,這樣將會造成同一欄內羊只大小不均,生長發育差異明顯,從而影響到羊只舍飼效果。
有的養殖戶沒有合理把握飼養密度,太擁擠,羊挨著羊,睡覺都困難,密度過高,不利于羊的管理和健康生長,有的羊欄對應的食槽長度不夠,飼料槽位不足,羊只采食擁擠,導致一些羊頭伸出來后也吃不到料,也喝不到水,比較健壯的羊往往可以先吃到料,比較弱的羊在后面吃不到料,那就變成弱的羊越來越弱。
營養均衡是保障羊只健康生長的基本條件。生產中存在飼草飼料不足、飼料單一,有啥喂啥,沒有補飼的習慣等問題,在飼喂方式上,一些養殖戶沒有根據粗飼料特點進行一些必要的粗加工,如切碎、氨化、青貯等,這樣不僅浪費飼料,而且不利于羊對粗飼料的消化利用。
優良的品種會給養殖戶帶來最佳經濟效益,選擇山羊品種應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及養殖的經濟類型,優化山羊品種,選擇適合的地方優良山羊品種或引入生產性能良好的山羊品種,即選擇最佳的雜交組合羊,充分利用雜交優勢增產。云南省具有豐富的地方山羊品種資源,如云嶺山羊、龍陵黃山羊以及培育品種云上黑山羊等;引進品種有波爾山羊、薩能奶山羊、努比山羊等,其中云上黑山羊是采用努比山羊、云嶺黑山羊兩個品種經雜交育種形成的黑色肉用山羊品種,具有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體軀較大,肉用特征明顯??偠灾瑑灹嫉钠贩N會給養殖戶提高養殖效益。
一是山羊羊舍及附屬設施可根據養羊規模適當選擇。如雙過道四列式高效育肥羊舍,其特點有:便于集體飼養育肥羊,便于機械化操作,集約化程度高,羊舍利用率、周轉率及出欄率高,操作管理方便,適合農牧區舍飼或半舍飼半放牧的規模養殖方式,既提高短期育肥效果;單過道單列式公羊舍,其特點是操作管理方便,適合圈養的規模養殖方式;單過道雙列式母羊舍是由屋體、羊欄、羊床層和運動場構成,飼養密度合理,羊舍利用率、周轉率及出欄率高,操作管理方便,適合圈養的規模養殖方式。經對比實驗統計,新型羊舍肉羊養殖,群體各種疾病累計發生率為4%,而傳統羊舍為12%[2]。
二是加強圈舍環境調控。羊舍小氣候環境指標主要包括羊舍溫度、相對濕度、風速、氨氣、二氧化碳等。良好的圈舍環境有利于山羊生長,舍內溫度保持在18~25 ℃、相對濕度保持在70%~75%[3]。其它空氣環境指標應不超過質量標準要求,根據NY/T388-1999《畜禽場環境質量標準》,參照牛舍空氣環境質量技術要求,氨氣含量20 mg/m3、硫化氫8 mg/m3、惡臭70。畜禽糞尿、墊草與腐敗飼料殘渣等含氮有機物的分解可產生氨氣,其濃度高低與圈舍的衛生狀況、糞污清除、通風條件以及飼養密度等有關,畜禽長期處于高濃度的氨氣環境中會影響羊體健康[4]。山羊喜干燥、厭潮濕、愛干凈的習性,羊舍可采用漏糞地板-高床羊舍,羊床用漏縫木條鋪成,木條縫隙寬1.5 cm,漏縫木條與糞池的距離一般80~100 cm,便于清掃糞便,保持圈舍內良好的小氣候環境。
根據羊只生長發育情況,調整羊欄飼養密度,根據NY/T2665-2014《標準化養殖場肉羊》規定,群飼種公羊2.0~2.5 m2/只、種母羊1.0~2.0 m2/只、育成母羊0.7~0.8 m2/只、育肥羊0.6~0.8 m2/只,飼養管理中可參照此規定,進行適當的調整。羊群的采食寬度也需按羊只的生長階段不同進行合理調整,育成羊25~35 cm/只,成年羊40~50 cm/只。山羊舍飼的分群除了按性別、品種、年齡等分群外,還需依據羊的膘情、體格等情況進行分群。經過分群后,避免了體質好的羊吃得多,體質差的羊吃得少,弱的羊吃不上。另外,對體質弱的羊可以特殊飼養,逐漸改善體質。據韓廣卿等[5]通過對300只5 月齡雜種薩??搜虻倪B續詳細分群飼養實驗證明,連續分群圈養羊的整體體質明顯好轉,平均體重比對照組高出13 kg,顯著提高了飼料利用率。
一是山羊舍飼飼料組成宜多樣化,雖然羊只以采食粗飼料為主,但是為了提高山羊的生產性能和生產效率,也飼喂適量的精飼料,做到精粗飼料搭配合理以及必要的加工處理。二是加強補飼,特別是把瘦弱的羊只集中進行單獨補飼,可補飼全價飼料,一只羊喂料1 kg/d,早上和晚上各喂0.5 kg 精料(全價料),各生長階段肉用山羊每日營養需要量可參照NY/T816-2004《肉羊飼養標準》。料槽中喂羊的粗料不要一次性放得滿滿的,要少喂勤添,以免羊吃不完而發酵變酸、變質。另外,也可以在羊圈中掛微量元素舔磚,補充其他營養素,并注意飲水衛生和飼料安全,保證供給充足飲水,不給羊吃發霉、變質及冰凍飼草飼料。三是種植優質牧草,為羊只提供均衡穩定的飼草,種草養畜發展草地畜牧業是實現高效養殖的有效途徑,優質牧草的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可作為山羊的優質飼料。
羔羊在8 月齡前的生長發育十分迅速,羔羊出欄重和出欄日齡是經濟效益的最佳體現。生產中可推廣山羊短期育肥,提高產量和品質,推廣適時出欄,提高經濟效益,即羔羊當年育肥出欄,指將斷奶后的羔羊經過一定時間育肥,達到一定體重要求,當年出欄屠宰。抓好羔羊的育肥管理,能很好地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節約飼料成本。羔羊當年育肥出欄有諸多優點,一是羔羊生長速度快,耗料增重比低;二是羔羊肉具有肉質鮮美、易消化吸收等特點而深受消費者青睞;三是將不留作種用的羔羊進行育肥,羊群結構合理,有利于擴群。羔羊的育肥管理中應抓好“三關”,即初生關、補飼關及斷奶,其中提早補飼,既滿足了羔羊的營養需要,提高斷奶體重,又可促進羔羊胃腸機能提早鍛煉,提高羔羊自由采食飼草飼料的能力,為羔羊斷奶和育肥打下良好基礎。
首先羊場內生產區的凈道與污道分開使用,防止凈、污之間交叉接觸而散播病原菌,嚴防病原微生物污染水源及飼草飼料。嚴禁外來車輛及人員隨意進出,保證羊舍安靜、衛生指數達標。每天應按要求打掃羊舍衛生,保持羊圈干凈,保持料槽、水槽的衛生清潔。如圈舍存在問題的,其次要對羊舍進行改造,食槽可采用不銹鋼,便于高溫消毒。定期對羊舍、器具及其周圍環境進行消毒,羊舍內每周可用2%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噴灑消毒1 次,如帶羊消毒可用0.1%過氧乙酸或0.1%癸甲溴銨溶液等進行噴灑消毒,每周1~2 次。羊舍(圈)外過道、路面等周圍環境可用2%氫氧化鈉溶液或生石灰消毒,每2 周一次。另外,消毒液可以酸堿性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時藥液不要直接噴灑到羊身上。
定期疫苗預防不能少,常用疫苗包括口蹄疫O 型、A 型二價苗,山羊痘活疫苗,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腸毒血癥三聯四防滅活苗,山羊支原體肺炎滅活苗,山羊小反芻獸疫活疫苗等。免疫接種時,疫苗要正確保存和使用,不使用過期或包裝瓶破損的疫苗。加強寄生蟲病的防治,重視定期驅蟲,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各進行1次,山羊驅蟲可采用口服、注射、藥浴等方法,抗寄生蟲病藥物有吡喹酮、阿苯達唑、氯氰碘柳胺鈉、伊維菌素、鹽酸左旋咪唑、敵百蟲及二嗪農等。發現寄生蟲感染的病羊應及時隔離治療,嚴禁混群飼養,以防感染傳播。
綜上所述,山羊舍飼管理中,應針對影響山羊舍飼效果的不利因素,著重做好山羊的品種改良、圈舍環境調控、合理分群分欄、飼料搭配、羔羊的育肥管理及防疫消毒等管理技術環節,以更好提高山羊舍飼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