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巍崢
(萊州市金倉畜牧獸醫站 山東煙臺 261400)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一步,我國蛋雞產業能夠可持續發展對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至關重要。近幾年,中美貿易爭端、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事件發生,其影響波及各行各業,蛋雞產業成本升高,養殖效益較低,使養殖戶對蛋雞養殖的積極性逐漸下降。小規模雞場對環境污染和疫情防控缺乏正確的認知。但是隨著疫情的結束,蛋雞存欄量略有上升,市場逐步走向穩定,蛋雞產業繼續優化,向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發展,蛋雞產業機遇和風險共存。養殖戶如何科學管理成為蛋雞產業發展的關鍵,針對蛋雞養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從飼養管理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幾條可行性建議。
1)從業人員缺乏積極心態,滋生懶惰心性,忽視管理細節,認為管理與否都不會對養殖產業產生影響:①忽視合理有效消毒。部分管理者和養殖戶不懂消毒劑的針對性選擇,更不懂如何消毒,僅僅停留在我是用了但是效果不怎么樣,這不僅危害蛋雞的生存,也會引發不少人畜共患病,甚至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科學消毒可以有效殺滅病毒、細菌、真菌等,從而抑制它們的繁殖,降低它們的數量,也就減少了蛋雞發病的幾率[1];②不懂控制養殖成本。蛋雞養殖利潤較低,成本浪費是影響養殖效益的關鍵。飼料槽位如何設計、設置,飼養者對蛋雞飼料投喂的多少,操作不合理就會造成每只雞每年浪費不少飼料,從而影響蛋雞的養殖效益。平時不懂得如何防鼠、防鳥,不僅會消耗蛋雞飼料也是蛋雞出現傳染病的傳播媒介,給蛋雞養殖業疾病預防控制帶來困難;③管理出現松懈。每天對雞舍進行巡邏觀察,可以及時發現蛋雞是否健康,可以及時對病雞進行干預治療,預防大病的產生與發展。譬如支原體、傳染性鼻炎、絳蟲等只要平時細心觀察,有計劃有規律的巡查,早發現并不困難。
2)缺乏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有好有壞,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偏聽偏信,盲目模仿,要學會對癥下藥。根據雞場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地區自己雞場的免疫程序,及時有效的接種疫苗,預防疫病的產生,將影響降到最低:①基礎免疫流程不合理。很多養殖戶針對新城疫只是盲目頻繁大量飲水免疫,每個地區環境不同,不少雞場的雞由于過度免疫,出現免疫耐受的情況,低抗體濃度水平的雞持續不斷出現,成為新城疫持續傳染源。對于大規模雞場,要根據雞齡和抗體檢測結果進行相應的免疫;②怕麻煩過多使用聯苗。疫苗不是聯的越多越好,免疫是為了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免疫球蛋白,聯的越多,機體在一定時間內產生優質足量的抗體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如果時間允許最好使用單苗。
3)存在僥幸心理。廠家的夸大養殖功效,擾亂了養殖戶的思想,產生了錯誤的動機,導致了錯誤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學會思考,根據需要綜合考慮后再判斷,不能被套路,劍走偏鋒,總想走捷徑,隨波逐流:①獸藥質量擾亂了養殖戶。不少廠家假冒大牌生產,車間也不正規、不合法,導致獸藥質量存在較大差異。有時候疾病的診斷到位,但是獸藥質量不達標,從而導致疾病無法治愈,長此以往,養殖戶不再相信獸藥,也不相信獸醫的診斷技術,陷入迷茫。養殖戶應擦亮雙眼,選擇正規大型企業的獸藥、并尋求有資質有經驗的獸醫來指導才能治好病;②貪便宜害了養殖戶。獸藥廠、飼料廠為了加大自身競爭力,常選擇各種促銷方式給養殖戶讓利,用一些小恩小惠誘惑養殖戶,低質量的飼料、獸藥進入養殖場,使養殖效率降低,達不到良好的養殖效果;③科學養殖是養殖成功的第一要素,學歷高技術好的很少養殖,大部分的養殖戶都是沒技術的農民,他們只是憑借自身經驗,如果遇到問題都是尋求外界的幫助,但是很容易碰上不懷好意的假專業人士,忽悠他們買劣質飼料、劣質獸藥,所以目前養殖戶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身辨別是非能力,堅持用科學的方法養殖,才是養殖取得成功的關鍵。
針對以上蛋雞養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現主要從飼養管理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以下幾條可行性建議:
1)嚴格把握好飼料質量:①嚴禁使用劣質飼料和劣質獸藥,飼料一旦發霉要及時處理;②按雞種的種類進行飼養,保證攝入營養足量合理;③飼料調整與過渡要逐步進行。蛋雞生產中根據溫度變化需要調整飼料的劑量與營養成分,冬天寒冷需要增加能量飼料,夏天炎熱,應給予足量的水和蛋白質;產蛋階段飼養應及時更換飼料,幼苗期和產蛋期所需要的營養含量和成分都不同,但是為了讓雞適應,需要逐步進行飼料的更換。
2)產蛋期加強科學管理:①恒溫適宜的溫度,對蛋雞的養殖極為重要。15~25 ℃是雞產蛋的最適宜溫度范圍,20 ℃時產蛋率最佳。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雞的產蛋率和蛋殼質量,夏季要降溫通風,冬季要防寒保暖,盡可能給蛋雞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②通風換氣對雞產蛋潛力的挖掘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風換氣可調節雞舍溫濕度,排出污濁的氣體,有效降低細菌、病毒滋生,特別是在大規模集約化養雞場,通風換氣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③光照管理是蛋雞養殖成功最重要的環境要素之一。其中,光照強度受光源亮度(光源種類,電壓,功率,清潔程度),墻壁光潔度,光源布局、數量,光源距離雞頭部距離等多種影響,甚至同一個雞舍飼養不同的蛋雞(白羽與褐羽),光照強度都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加燈罩與不加燈罩相比,加燈罩最少能提高25%~30%的亮度。雖是如此,幾年下來,光源上加燈罩的,遇到的僅僅是個位數;④生物安全。對進場物資需要進行消毒,以及人員消毒要注意。養殖期間,雞舍需保持舍內外清潔衛生,定期清理水線,防止生物膜的產生及霉菌滋生,減少雞病的發生;⑤日常降低應激因素,防止驚群。驚群俗稱炸群,是生產中容易出現的一種應激,主要是防止突然發生的各種聲響和突然出現的陌生人、其它動物等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以及更換飼料要逐漸過渡:在每次更換飼料時,都要采取逐漸更換的辦法。方法是提前5 d 左右,在飼料中逐漸減少原來飼料所占的比例,逐漸添加新飼料的所占比例,5 d 后全部換成新飼料。
3)關注蛋雞易發疾病,做好疫病預防工作:①在進行蛋雞養殖的時候,傳染病是多種多樣的,且發病率通常也居高不下,特別是大腸桿菌病傳播力強,短時間之內并無法真正消除治愈。因此,養殖人員一定要對蛋雞大腸桿菌病的傳播特點以及臨床癥狀等有全面的掌握及了解,在進行飼養的時候做好觀察工作,第一時間察覺病雞并通過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擇高敏的大腸桿菌防治藥物作為首選藥物[2],展開緊急對癥治療,迅速控制病情;②腹瀉疾病是蛋雞生產階段經常出現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或非傳染性疾病的總稱,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制約所引發,會對整個蛋雞養殖業構成嚴重的危害。飼養管理人員應提高重視程度,認識蛋雞腹瀉疾病發生流行的復雜性,密切掌握基層的生產情況,一旦發現不明原因的腹瀉情況,及時做好疾病的有效診斷和防范;③禽流感是蛋雞養殖中的最大危險,容易重組變異,需開產前免疫3 次,產蛋高峰穩定20 d 左右再免疫一次。以后根據抗體檢測情況定期免疫。目前應選擇H3、H9、H5 和H7 毒株免疫,并且根據流行情況更換最新毒株;④雞滑液囊支原體目前感染程度主要為母源垂直傳播,同時同批次也會發生水平傳播。常見發病高峰階段為:20~35 日齡,多由于垂直傳播感染引起發病;55~75 日齡免疫應激或轉群強應激感染;90~130 日齡的開產應激感染。預防有疫苗防控,15~20 d 和60~70 d 各免疫1次,同時25~30 日齡、55~60 日齡、80~90 日齡三次藥物預防,選擇多西環素、泰萬菌素、泰妙菌素、硫酸大觀霉素林可霉素等;⑤雞傳染性鼻炎。病原為雞嗜血桿菌,此病感染后最大特點是容易反復,免疫程序應在35~45 d 進行第一次免疫,75~85 d 二次免疫。同時在疫苗加入油乳劑頭孢類混合注射,防止混合感染,疫苗必須用雞傳染性鼻炎(A 型+B 型+C 型)三價滅活疫苗免疫;⑥雞新城疫。產蛋雞正常每隔30~45 d 用雞新城疫活疫苗(La Sota 株)或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活疫苗(La Sota 株+H120 株)噴霧免疫一次,同時每間隔3 個月用雞新城疫滅活苗加強免疫一次,選擇重組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 亞型)二聯滅活疫苗(A-VII 株+WJ57株)或者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H9 亞型)三聯滅活疫苗(La Sota 株+M41 株+WD 株)。免疫前應對抗體檢測,根據結果進行免疫;⑦雞腺病毒病。腺病毒中心包積液(安卡拉)、包涵體肝炎發病率居高不下,既要防止水平傳播,又要防止垂直傳播。養殖場要嚴格控制飼養密度,加強通風,控制光照、溫度、濕度等條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該病的感染幾率。預防分別于7 日齡與70~90 日齡注射雞新城疫、禽流感(H9 亞型)、禽腺病毒病(I 群4 型)三聯滅活疫苗(La Sota 株+YT 株+QD 株)兩次。治療方案,雞群先接種抗體,同時配合抗病毒與保肝護腎治療;⑧雞絳蟲病。蛋雞開產前60、120日齡左右兩次驅蟲。開產后每年的5-7 月與9-10 月還要進行2 次驅蟲,因為夏秋季節是中間宿主蒼蠅大量繁殖季節,是蛋雞易感染絳蟲的階段,所以按時驅蟲尤為重要,同時要經常清理雞糞,進行發酵處理,以殺死蟲卵,還要減少各類中間宿主。
我國蛋雞產業和消費已處于穩定發展時期,如何使蛋雞養殖業向專業化、規模化、科學化、標準化發展成為重中之重,這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養殖戶自身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積累經驗,勇于變革,勇于創新,嚴格把握好飼料質量,為蛋雞提供溫濕度適宜的養殖環境,及時消毒,通風,合理免疫,對癥下藥,只有這樣,蛋雞養殖產業才會綠色可持續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