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世清,蔡勤輝*,陳絢姣,張亮,莫嘉琪,蔣麗霞,益西金巴
(1.廣州動物園 廣州 510070;2.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廣東省動物保護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公共實驗室 廣州 510260)
廣州動物園盤龍苑建成于1997 年,是國內建成較早、面積較大、飼養動物種類較多的兩棲爬行動物館之一[1],歷經20 多年后,場館設施老化殘舊,動物生活環境及游客參觀體驗效果較差,無法滿足現代動物園生態展示教育的需求。針對以上情況,廣州動物園從2021 年初開始從展示環境設計、飼養設施更新升級、物種展示布局、內部及外圍造景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工作,從而在動物福利、動物生活狀態、游客參觀體驗感、飼養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和成效。
首先把舊的墊料(泥土、沙子、松樹皮)、木頭和豐容物品都清理一遍,恢復到毛坯房的狀態,并對地面各個角落進行徹底消毒,采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環境消毒。第二步鋪上第一層無肥泥炭土墊料,泥炭土鋪上去要壓實,厚度約10 cm,為下一步栽種的植物打好基礎。第三步在泥炭土上鋪第二層的深林地表墊料,厚度約2~3 cm,最后根據物種生境不同,鋪上各種枯樹葉,例如闊葉、竹葉等,并定期往底材上噴灑益生菌液。通過以上底材設置,還原了野外環境,有利于降解蛇類等動物的排酸和糞便等,抑制細菌滋生,還能為動物產卵提供便利條件,并具有對保溫保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從而使動物生活環境達到一個小循環生態環境。在實際操作時應避免墊材中摻入異物被動物誤食,底材應選擇無刺激性物質的材料。另外,各種底材不論是商品型的森林地表,還是自采型的落葉和腐殖土,都屬消耗品,應定期補充、更換。
兩棲爬行動物為變溫動物,體內沒有自身調節體溫的機制,僅能靠自身行為來調節體熱的散發或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來提高自身的體溫。對于大部分爬行動物而言,它們更像是太陽能電池板,生命運動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熱量和光照。設置合適的溫度梯度空間,讓動物有選擇的機會極為重要[2]。保溫主要能提供熱源,再加上籠舍的密閉性就能達到合適的溫度。把原有的浴霸、電熱板主要保溫市面上某設備進行了更換,更換為全光譜太陽燈、發熱瓷磚及陶瓷加熱燈三種設備共同完成營造具有溫度梯度的飼養空間。采用品牌的全光譜太陽燈(規格:160 W),根據籠舍面積大小布置1~2 個,可以通過提供不同溫度階梯讓爬行動物來決定它每一天需要多少熱量、可見光和UVB;又能使游客更加清晰地看清楚展缸的造景和動物之間的完美結合,讓游客仿佛身臨其中,增強展缸的視覺感。發熱瓷磚為電熱石墨烯碳纖維發熱瓷磚(規格:80 cm×80 cm、120 cm×60 cm),根據籠舍地面空間大小布置1~2 塊,發熱瓷磚自帶控溫,以及采用墊材覆蓋在發熱地磚上,防止溫度過高燙傷動物。采用某品牌的陶瓷加熱燈(規格:200 W),根據籠舍面積大小布置1~2 個。另外在每個展缸還專門設置了獨立智能控溫控制器,控制溫度的變化。在冬季飼養過程中,根據大部分兩棲爬行動物需求將溫度設置在26~28 ℃之間,鬃獅蜥、盾甲蜥等熱帶沙漠、草原地帶動物可設置在26~30 ℃之間。光照分為熱源光照及照明光照2種,熱源光照(即全光譜太陽燈)裝上智能定時系統,模擬日出日落設置開啟時間為9:00-17:00,照明光照(即LED 白光燈管)主要是滿足游客觀賞動物需要而設置,設置開啟時間為8:00-18:00。夜間溫度控制主要靠陶瓷加熱燈及發熱地磚。另據觀察,蛇類、蜥蜴類等兩棲爬行動物都不喜歡吹風,在野外如果起風,大部分兩棲爬行動物都會找地方躲避隱藏起來,因此,在保溫設備選擇上,盡量避免空調、暖風機等吹風設備對著動物活動區域直吹。
每個展缸里都設置有大小不等的水池,并設置了噴淋系統,我們采用的是普通綠化澆水噴淋系統,安裝及維護都比較簡易,直接安裝在水龍頭即可使用,噴頭數量根據每個展缸大小設置1~3 個噴頭,噴頭方向可根據需要隨時調整方向。噴淋既能起到對綠化的澆水功能,又能起到對環境濕度的控制。根據氣候情況,合理應用好噴淋設備,噴淋不建議將水霧化,動物長期吸入霧化水,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在冬季,保溫設備的溫度會使水分蒸發,造成環境干燥,環境濕度常常成為飼養雨林型爬行動物的瓶頸,動物在不適宜的環境中易發病、拒食。為此可以通過定時開啟噴淋系統來調控環境濕度,這樣不僅可以改善動物生存環境,還可增強觀賞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如綠樹蟒、變色龍等某些種類,只喝流動的水,造霧、噴灌設施同樣可以解決此問題。到了夏天,為了避免整體環境過于潮濕帶來的寄生蟲、霉菌問題,應減少或停止使用,噴霧頻率視種類而定,例如鬃獅蜥等蜥蜴類偏好相對干燥的環境。在使用噴淋系統時還要兼顧通風才不至于影響動物健康。
主要是對整體環境進行綠化布置工作,將真、假植物相結合地栽到飼養環境中,不但可以營造自然生態氛圍,美化環境,還可以凈化展缸(廳)空氣,為動物提供躲避空間。應注意的是,所選植物的適應性以及避免有毒植物被動物誤食中毒[3]。植物一般選擇陰生或半陰生植物,例如綠蘿、常春藤、蕨類等。
對于一些樹棲的,喜歡攀緣的蜥蜴和蛇,搭設不同高度的棲架與棲臺,營造一個具有溫度梯度的整體環境,有利于動物根據自身要求自由選擇棲息環境,提供日光浴、遮陰條件。這樣可以促進動物的攀爬運動,特別對于樹棲的蜥蜴和蛇類十分重要,有助于身體健康[4]。在實際工作中應避免使用天然的。搭設完畢后檢查是否有鋒利的棱角、以免對動物造成傷害。
在平時飼養管理過程中,將食物直接提供給爬行動物同樣會造成它們活動量減少,捕食技能退化,喂食前后出現刻板行為等問題。通過擺放、制作的一些食物吊繩,喂食器來吸引動物捕食,可延長捕食時間,增加動物活動量,有利于健康。水棲龜類可考慮使用將食物用繩索拴成食物串,懸于水面之上,使龜類抬頭奮力取食。蜥蜴類常用的取食器可選用打好孔的竹筒、仿生樹樁,里面裝上若干飼料昆蟲,放在其力所能及的位置供捕食。
首先更換了殘舊老化玻璃,采用雙層夾膠白光鋼化玻璃(玻璃厚度:1 cm×1 cm),透光性、隔音性明顯增強。再對籠舍內部的電器、噴淋等設施設備進行了保護隱藏,在原有網頂的基礎上再吊一層密網(網格大小約1 cm),降低籠舍垂直空間,將太陽燈、陶瓷加熱燈、噴淋等都布置在此層網上,能很好地保護好設施設備,防止動物破壞或造成動物燙傷、電傷等。光照設備離動物生活的地面約為1.4 m,適當的高度達到有效利用熱源、光源。玻璃參觀面用科普宣傳畫進行包裝,從視覺角度上,有效隱藏了太陽燈、陶瓷加熱燈、噴淋等設施,提高了展示效果。對參觀通道進行了色彩包裝,營造沉浸式場景氛圍。
通過展缸(展缸)重新布局以及資源整合,飼養種類比改造前較為多樣化,飼養展示兩棲爬行動物60 多種,400 多只,包括了龜鱉類25 種、蛇類14 種、蜥蜴類12 種,鱷魚類3 種、蛙類9 種。在展示上進行分區管理,例如將同一類別的蛇類集中一個區域。增加了蛙類等兩棲動物的飼養展示,填補了我園近年來兩棲動物展示的缺失。展示蛙類的展缸共16 個,采用玻璃缸鑲嵌在墻體上的展示方式,每個玻璃缸面積約0.7 m2,高約70 cm。
根據廣州常見的舟山眼鏡蛇、眼鏡王蛇等本地物種的生活習性,盡量還原了其野外生境場景,例如舟山眼鏡蛇喜歡或常出沒在農舍、舊院子的場景展現出來,通過殘舊磚墻、農具等材料,打造成一個舊農院的小場景,結合科普介紹,向游客傳達正確的人與動物之間的生態關系。另一個是還原眼鏡王蛇喜歡生活在竹林的習性,利用竹子、竹葉等豐容材料將展缸布置成為一個小竹林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