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楊帆,喬秋敏
(九江學院 旅游與地理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茶館發展歷史悠久,萌芽于晉,興于唐,繁榮于宋,普及于明清。茶館是喝茶人的聚集地,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自古有諸多稱謂,如茶肆、茶樓、茶坊、茶鋪、茶社等。
茶館是傳播中國茶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可以帶動茶葉的生產和消費,也在社會發展中起著信息傳播的功能。在發展過程中,茶館的經營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化,有小而精致、充滿文化氣息的茶藝館;有場地面積大、民俗休閑味濃的社會綜合茶樓;有雅俗共賞、自由選取的自助式茶樓;有餐飲的氣氛較濃的茶餐廳;有高雅時尚的現代茶飲廳;有主題充實而明確的主題茶樓等等。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人們逐漸習慣了線上型的生活,在線上預定或者購物成為人們日常行為,以致于傳統行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傳統茶館存在租金壓力大、客流量固定單一、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壓力,再加上咖啡、網紅奶茶、果汁等飲品的沖擊,傳統茶館發展遇到瓶頸。
多方因素的影響,使得茶葉市場發展緩慢,加上租金、人工等成本不斷上漲,茶店的經營壓力不斷加大,很多茶企面臨著虧損的壓力。傳統的茶室,開一個門店就要上百平的面積,房租自然就貴很多。傳統茶室為了保證顧客的體驗感,燈光全部打開,電費開支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另外現在服務行業的整體工資水平在上漲,茶室的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
茶葉經營者們希望能增加利潤,但是茶葉消費群體相對固定并且單一,銷售額難以增長,因此拓展更多的消費群體勢在必行。
茶行業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從價格戰再到品牌戰,經營舉步維艱。咖啡消費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長,未來10年將進入高速增長期。18-35歲的新世代消費者的消費力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長,正逐漸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主導力量。而傳統茶館定位始終難以吸引年輕人,茶室消費者25歲以下的僅9.1%。
贏不了年輕人就贏不到市場,傳統茶室功能多如品茗、會客、打牌等,千篇一律,對于年輕消費者來說缺少新鮮的東西,沒有獨特的吸引力。而以“英式下午茶”為形式的西式茶屋、星巴克、新中式茶飲品等都是連鎖品牌,內部裝修時尚、茶具精美,讓年輕一代的消費者趨之若鶩,人氣大大超越傳統茶館。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消費者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住所或者辦公場所都能有一個格調優雅、愜意舒心的環境。
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對于健康、養生、私人空間的高隱私性和高安全更加關注,無值守茶室以休閑和慢生活為基調,為消費者提供舒適、休閑、個性化的消費環境,容易形成與消費者互動的品牌營銷創新,形成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社會文化氛圍。
21世紀,以休閑、旅游、娛樂、健身、藝術、文化傳播等為主的“休閑經濟”,將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支柱產業。當下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人民收入和休假時間不斷增多,我們“進入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時代”,世界休閑理論稱之為“休閑時代”[1]。休閑就是在空閑時間里,相對自由地做自己喜愛的事情或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以獲得良好心態,再出發。所以,充分地享受,珍惜休閑生活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休閑時代人們對以精神性產品為主導的非物質產品的消費需求攀升很快,休閑方式更加多樣化,如休閑觀光、休閑度假、健身養生、知識養性、文化熏陶等。無論歷史的還是當今的事實表明,茶和茶文化都可成為休閑時代人們可普及的一種生活方式。只要我們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有機地融合起來,茶和茶文化將在休閑生活中大有可為[2]。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發展,消費者渴望得到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體驗經濟正是適應這種變化而出現的,是社會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的結果。休閑經濟本質在于體驗。在當代社會里,消費作為消費者的一種主觀意愿,更多的是受到消費體驗的影響,而不是基于產品的特點和利益分析上的臨時決定。“不體驗不消費”已經成為消費文化現象,人們的很多消費行為,核心需要就是體驗。購買什么東西依然重要,但購買的方式、感覺同樣重要。智能終端體驗店、個性茶飲體驗店……私密雅致的空間、整齊專業的陳列、自由和諧的關系等都是體驗環境的構成[3]。茶葉消費,在強化文化品位、藝術品質的同時,受到現代智能科技、專業服務水平和時尚審美心理的影響。環境空間會給消費帶來安全感,氛圍的藝術境界,會給體驗更多自在、自由,茶館如何提升休閑體驗將成為茶館轉型的關鍵。
“十三五”后期,茶葉消費群體發生了變化。一是行業產品不斷創新,針對年輕消費群體進行了大量宣傳;二是電子商務平臺日趨成熟,成為開拓年輕一代茶葉客戶的重要渠道。三是以茶葉為原料,新型茶飲品牌迅速崛起,口味多樣、方便快捷的新茶已成為年輕人的首選。
基于新的消費需求和“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人們在外出活動時,希望擁有私密舒適性空間。茶葉行業也因此需要在供應和空間上進行調整,突破原有的經營理念,實現從賣產品到賣體驗的轉變。除打造一個無打擾的私密空間外,還需要結合高新科技甚至黑科技的便捷化應用,調動粉絲、場景、虛擬現實等全新而稀缺的茶室產品,從而成為更別具一格、更具競爭力的休閑場所[4]。
隨著我國互聯網產業日益發展,互聯網技術不斷開發利用,跨界融合和共享經濟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已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無人值守模式是基于物聯網智能設備與互聯網技術結合而成,如無人便利超市、無人自助餐廳、無人售貨機、無人自助洗車、無人值守停車場等。自助無值守茶室無縫對接互聯網+物聯網,開創全新“無接觸”、“高隱私”、“無營銷”的24小時不打烊智能共享空間模式,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加多元化的體驗,滿足消費升級迭代需求。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傳統茶室的營業模式慢慢在改變,由以前的純人工服務慢慢變成半人工服務和無人工服務的經營模式。從傳統茶室升級到無人服務的自助茶室,有哪些新的優勢呢?
現代社會,“社恐”成為年輕人的一種主流消費方式,茶樓的熱情推銷反倒成為消費者的一種負擔。無人值守的茶室不再拘泥于傳統開店賣茶收益,給商務洽談、業務合作、學術交流、親朋好友聚會品茶等提供空間。當消費者支付茶室包間使用費后,沒有強制套餐,也沒有推銷,這對于年輕群體或者商務人士來說,通過智能網關、智能門鎖、智能插座等,實現看不見的智慧,看得見的享受,是一種全新業態下的全新體驗。
自助無值守茶室依靠手機app、公眾號等可以方便快捷地向目標群體實施精準營銷,各類茶葉也可以在茶室內的自助售茶機中進行銷售,開創了新的銷售模式。雖然需要人力進行茶具清洗消毒、茶葉備貨和衛生打掃等工作,但已經減輕了很大的成本壓力。另外有科技的加持,營收數據報表一目了然,大大地降低了運營者的工作量。
自助無值守茶室開店位置靈活,沿街商鋪、傳統茶室、酒店閑置房間等都可以智能裝改。對面積要求也不大,還可以結合顧客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投影儀、電視投屏、寫字板、音響、共享充電寶等設備。在茶室運營上,采用小程序預訂+智能消費方式,減去了繁瑣的流程,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提高了場地的閑置利用率,提升了用戶體驗。
傳統茶室的包廂服務費用較貴,用戶經常望而卻步;而無人自助茶室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消費價格親民,環境更時尚、智能、私密,能夠充分將消費者碎片化的時間、空間需求,與茶室閑置空間進行緊密結合。通過縮減成本的方式降低消費門檻,打造一個適合所有人群都消費得起的休閑場所。
在茶館行業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暴露出行業中的一些問題。如價格不透明、茶產品缺乏個性化年輕化時尚化特色等,不能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釋放。因此傳統茶館升級成為更優質的休閑場所,提供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休閑產品,讓消費者有更極致和暢爽的休閑體驗,是主要發展方向。
自助無值守茶室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無人自助場景,通過技術革新,打造線上平臺,實現網上下單,無需排隊預訂,預約獲得進門密碼或者二維碼,然后一鍵導航到店進門消費。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整合了人們碎片化的時間和獨立空間的消費需求,滿足“社恐”群體對于社交的高隱私要求。
自助無值守茶室賣的不只是茶,還有休閑和私密的空間,以及全新的生活社交方式,茶室的環境需要從消費者心理和特點來考慮。須將休閑貫穿于小程序設計、裝修環境、產品呈現等每一個環節,讓智能茶館成為一個放松心情,在快節奏生活中讓自己慢下來的地方。
另外無值守茶室需要配備投影儀等物品,隨時秒變影音室、會議室等。消費者可以把茶室當做小型會議廳,進行碎片化的商務活動;也可以在茶室享受親切、寧靜、松弛的時光,使茶室成為新消費時代背景下復合商業空間。客人即訂即入,獲得專屬時段的私人空間。
智能產品與茶室的結合,更符合年輕消費者的習慣。共享茶室的年輕群體占比比較大,有的洽談商務、有的聚會聊天、有的玩桌游和劇本殺等。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他們所需,增加茶室的文化服務功能,培育消費群體的粘性,比如不定時舉辦各種沉浸式體驗活動,如唐代茶飲、宋代點茶等,讓參與者深度體會屬于中華文化的美好傳承,讓千年茶文化在新時代流動起來,讓更多消費者走進茶館,沉浸式體驗茶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智能茶室發展的新機會隱藏在時代需求里,經營者應把握需求,以茶為基礎,加入其他元素,結合當地文化,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新標配。積極挖掘本區域特色,以標準化服務、特色文化經營為主要方向,具備獨特性、定制化。借鑒新茶飲和國外茶飲品牌的優秀經驗,加速茶室跨界融合進程。根據客人需求來創意策劃主客互動類的活動項目,增強茶館體驗性。
無人值守模式以“無人化”、“智能化”、“高隱私”打破了傳統經營模式,提供了新時期茶室經營的新思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將在不久的將來,自助無值守茶室能徹底地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成為中國人的茶飲第三空間。
想要在同行業競爭和可替代化帶給全球經濟壓力的雙重挑戰下站穩腳跟,共享茶室需要深耕服務標準,持續用新方法、新理念抓住更多的年輕客群,使之可品、可飲、可食、可休閑、可歡聚、可療愈。相信自助無值守茶室會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更大價值,賦予更多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