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斌 金玲珊 翁迪貴
子宮肌瘤為婦科常見病,因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所致,患者以40 歲左右的女性居多[1-2]。手術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手段,而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可促進手術順利進行[3-4]。利多卡因為常用的麻醉藥,具有雙向中樞作用,但不同劑量利多卡因的麻醉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大劑量用藥會導致血藥濃度較高,造成藥物局麻、鎮痛作用轉變成興奮作用,增加藥物不良反應,而小劑量用藥的局麻、鎮痛作用小,難以滿足手術麻醉需求,所以探討利多卡因的最佳使用劑量非常有必要[5-7]。筆者嘗試將不同劑量利多卡因用于子宮肌瘤微創手術麻醉中,并觀察其對患者血流動力學、校正的QT間期(QTc)、不良反應等指標的影響,旨在為臨床制訂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提供參考依據,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院收治的120 例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1)納入標準:①年齡20~59 歲;②經婦科檢查、影像學檢查及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③擇期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④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為Ⅰ級或Ⅱ級。(2)排除標準:①傳染性疾??;②血液病;③免疫系統疾??;④凝血功能異常;⑤嚴重感染;⑥癌癥;⑦其他臟器的嚴重疾??;⑧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⑨孕產婦;⑩近一個月服用止痛藥;存在麻醉藥物禁忌證。根據麻醉時利多卡因用藥劑量分為1.0 mg/kg 組、1.5 mg/kg 組、2.0 mg/kg 組,每組40 例。本研究通過了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
1.2 方法 術前不用藥,入室后開放靜脈通路,行橈動脈穿刺置管術并進行連續測量;使用飛利浦MP50 監護儀(型號M8004A)進行監護;連接心電圖電極,連續監測并記錄基礎心電圖。麻醉誘導前預充氧,靜脈注射依托咪酯(生產廠家: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511,規格:10 mL∶20 mg)0.3 mg/kg、舒芬太尼[生產廠家: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 μg(按C22H30N2O2S 計)]0.3 μg/kg、順式阿曲庫銨[生產廠家: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83042,規格:5 mL∶10 mg(按C53H72N2O12計)]0.15 mg/kg;隨后緩慢靜脈注射利多卡因(生產廠家:安徽長江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4020932,規格:5 mL∶0.1 g),1.0 mg/kg 組予以1.0 mg/kg,1.5 mg/kg 組給予1.5 mg/kg,2.0 mg/kg 組給予2.0 mg/kg。面罩吸純氧,手動控制呼吸3 min。于可視喉鏡下行氣管插管,予以機械通氣,潮氣量、呼吸頻率、氧流量、吸入氧濃度、呼吸比 依次為6~10 mL/kg、12 次/min、2 L/min、100%、1∶2。
1.3 觀察指標
1.3.1 血流動力學 于麻醉誘導前、誘導后2 min及氣管插管后1、5 min(分別記為T0、T1、T2、T3)記錄平均動脈壓、心率。
1.3.2 QTc 于T0、T1、T2、T3時進行記錄。
1.3.3 不良反應 包括頭暈、耳鳴、唇舌麻木、意識消失、抽搐。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1.0 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行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比較 1.0 mg/kg 組:年齡20~59 歲,平 均(38.43±10.22)歲;體重指 數18~29 kg/m2,平 均(24.17±2.03)kg/m;病 程0.5~4 年,平均(1.82±0.44)年;瘤體直 徑3~7 cm,平 均(4.15±1.02)cm;單發30 例,多發10 例;肌壁間肌瘤27 例,漿膜下肌瘤9 例,黏膜下肌瘤4 例;美國麻醉科醫師協會(ASA)分級中,Ⅰ級23 例,Ⅱ級17 例。1.5 mg/kg 組:年 齡20~59 歲,平均(38.47±10.18)歲;體重指數18~29 kg/m2,平 均(24.15±2.04)kg/m2;病 程0.5~4 年,平均(1.85±0.42)年;瘤體直 徑3~7 cm,平 均(4.17±1.00)cm;單發29 例,多發11 例;肌壁間肌瘤26 例,漿膜下肌瘤10 例,黏膜下肌瘤4 例;ASA 分級中,Ⅰ級24 例,Ⅱ級16 例。2.0 mg/kg 組:年齡20~59 歲,平均(38.40±10.24)歲;體重指數18~29 kg/m2,平 均(24.14±2.06)kg/m2;病 程0.5~4 年,平均(1.86±0.40)年;瘤體直徑3~7 cm,平均(4.19±1.03)cm;單發29 例,多發11 例;肌壁間肌瘤26 例,漿膜下肌瘤11 例,黏膜下肌瘤3 例;ASA 分級中,Ⅰ級25 例,Ⅱ級15 例。三組以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血流動力學比較 T0、T1、T3時,三組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T0、T1時,三組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T2時,三組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2、T3時,三組心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5 mg/kg 組、2.0 mg/kg 組T2時的平均動脈壓低于1.0 mg/kg 組(P<0.05);1.5 mg/kg組、2.0 mg/kg 組T2、T3時的心率均低于1.0 mg/kg組(P<0.05)。見表1。
表1 血流動力學比較()
表1 血流動力學比較()
*與1.0 mg/kg 組比較,P<0.05。
2.3 QTc 比較 三組T0、T1時的QTc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T2、T3時的QTc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1.5 mg/kg組、2.0 mg/kg 組T2、T3時 的QTc 均低于1.0 mg/kg組(P<0.05)。見表2。
表2 QTc比較[ms,()]
表2 QTc比較[ms,()]
*與1.0 mg/kg 組比較,P<0.05。
2.4 不良反 應比較 1.0 mg/kg 組、1.5 mg/kg 組不良反 應發生 率均低 于2.0 mg/kg 組(χ2=9.038,P=0.003;χ2=4.267,P=0.039),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比較
子宮肌瘤屬于良性腫瘤,近幾年,隨著女性角色的變化及社會壓力的增加,其發病率出現了逐漸升高的發展趨勢[6]。該病的病變部位在生殖器官上,臨床癥狀以子宮出血、經量增加為主,部分患者會出現小腹墜痛、白帶異常,不僅影響生育能力,久病不治還可能危及生命安全[7-8]。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手段,可切除瘤體,改善患者癥狀,有效控制病情,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恢復快等優勢,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9-10]。然而,手術為創傷性操作,會引起患者術中生命體征的變化,導致血流動力學變化,腹腔鏡手術中二氧化碳人工氣腹的建立,可能引起QTc延長,導致惡性心律失常發生,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房顫而導致猝死[11]。所以,選擇一種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非常關鍵。
利多卡因是一種局麻藥,有抗痛覺過敏、鎮靜、鎮痛作用,且能糾正麻醉誘導期QTc 的延長,維持心室復極的穩定性,降低QTc 延長引發心律失常的風險[12-13]。但其用藥劑量尚不明確,單次靜脈注射利多卡因1~1.5 mg/kg 的安全性較好,>2.0 mg/kg則存在風險,可能引起中毒癥狀[14-15]。故本研究以1.0 mg/kg、1.5 mg/kg、2.0 mg/kg 利多卡因進行對照研究。
圍手術期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是確保手術順利完成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手術安全性的重要保障[16]。有研究報道指出,子宮肌瘤微創手術患者在心電圖上常表現為QTc 延長,達到一定閾值時會造成室性早搏及心室顫動,因此預防QTc 延長非常重要[17]。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1.5 mg/kg 組、2.0 mg/kg 組T2時的平均動脈壓,T2、T3時的心率及QTc 均優于1.0 mg/kg 組(P<0.05),提示在穩定術中血流動力學、預防QTc 延長方面,1.5 mg/kg 及2.0 mg/kg 劑量的利多卡因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方面,不良反應發生率從高到低依次為2.0 mg/kg 組、1.5 mg/kg 組、1.0 mg/kg 組,其 中1.5 mg/kg 組 與1.0 mg/kg 組無明顯差異,但均低于2.0mg/kg 組,提示1.0 mg/kg、1.5 mg/kg 利多卡因均有較好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1.5 mg/kg 劑量的利多卡因在子宮肌瘤微創手術患者麻醉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穩定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降低對麻醉誘導期QTc 的影響,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