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亮,李 勇,張 峰
(安徽晉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臨泉 236400)
安徽晉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3套粉煤氣化裝置,其中,航天爐粉煤氣化裝置于2008年首次成功運行,二期20萬t/a合成氨粉煤氣化裝置于2012年投產,三期原料氣路線改造60萬t/a項目于2019年成功運行。與3套粉煤氣化裝置配套的變換裝置也有3套,原變換裝置硫化采用加氫循環硫化法。
傳統循環硫化工藝中,每噸硫變換催化劑完全被硫化需要消耗85 m3的H2,變換爐出口H2質量分數為15%~20%。根據經驗,實際H2消耗量約為理論量的3倍,這會造成資源浪費;該工藝中需連續不斷加入CS2,與H2發生氫解反應生成更多的H2S,以及分別與CoO和MoO3反應生成CoS和MOS2[1]。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ΔH0=-48.2 kJ
(1)

ΔH0=-13.4 kJ
(2)

ΔH0=-240.0 kJ
(3)
CS2具有極強的揮發性、易燃性和易爆性,對設備、人體及環境均有危害。為了合理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經多次分析論證與試驗,摸索出新的循環硫化工藝,即采用粉煤氣化甲醇洗酸性氣及甲醇閃蒸氣。
正常運行時,甲醇洗酸性氣、甲醇閃蒸氣均是廢氣回收再利用,既環保又節省資源[2]。甲醇洗酸性氣送硫回收系統處理,副產硫酸;閃蒸氣去余熱回收系統焚燒,副產蒸汽。甲醇洗酸性氣與甲醇閃蒸氣物料成分見表1。

表1 甲醇洗酸性氣與甲醇閃蒸氣物料成分 %
硫化惰性熱載體氣體CO2及N2能促使H2S、H2與CoO、MoO3反應,生成CoS和MOS2,合理調配甲醇洗酸性氣、甲醇閃蒸氣的氣體量,便可進行變換裝置硫化操作。
硫變換催化劑是一種鈷鉬系耐硫寬溫變換催化劑,其主要組分為CoO和MoO3。在使用前需要將其硫化,使氧化態的鈷、鉬轉化為硫化物,才具有高的變換活性[3]。
具體方法是以CO2及N2為載體,以甲醇洗酸性氣、甲醇閃蒸氣為硫化劑,在200 ℃以上連續不斷加入甲醇洗酸性氣、甲醇閃蒸氣,使H2、H2S分別與CoO、MoO3反應,生成CoS和MoS2。硫化過程中盡量保持低壓,嚴防蒸汽和水進入系統。
升溫硫化流程(見圖1)為:航天爐來N2經羅茨風機加壓后進系統,在羅茨風機進口加入甲醇洗酸性氣進入電爐升溫,升溫后配加甲醇閃蒸氣,混合后進入可控移熱變換反應器硫化,再進入變換氣冷卻器,最后經過脫氨塔,分離出的氣體經羅茨風機增壓后進行循環硫化。

圖1 升溫硫化氣體流程圖

表2 升溫設備參數一覽表
(1) 變換系統在變換催化劑裝填完畢后進行氣密試驗。
(2) 氮氣系統置換合格,各導淋取樣分析O2質量分數≤0.2%。
(3) 甲醇洗酸性氣、甲醇閃蒸氣配管到位,吹掃、試壓合格。
(4) 電加熱器調試正常,并能隨時啟用。
(5) 升溫風機試運正常。
(6) 儀表調試正常。
(7) 準備好升溫曲線繪制表等報表。
催化劑升溫硫化分置換升溫期、硫化初期、硫化主期、硫化末期、降溫排硫期5個階段[4]。
3.2.1 置換升溫期
此階段主要蒸發觸媒層的物理水分。打通升溫流程,系統補入N2壓力控制為30 kPa,開啟升溫風機,控制風機出口壓力為60 kPa左右,根據N2補入量及系統出口放空量,控制觸媒空速為300~500 h-1、升溫速率為30 K/h左右(不宜超過50 K/h),按升溫曲線圖進行升溫(見圖2)。當床層溫度升至120 ℃時,恒溫約4 h以釋放觸媒吸附物理水,當床層溫度升至200~220 ℃時,恒溫約4 h,縮小床層溫差,升溫結束。配入適量的合成甲醇閃蒸氣,當床層出口氫氣質量分數為5%~10%時,可以轉入硫化升溫。

圖2 變換爐硫化過程溫度曲線圖
3.2.2 硫化初期
當變換爐的入口溫度大于220 ℃,觸媒層最低點的溫度不低于200 ℃時,可配入甲醇洗酸性氣,依硫酸生產工藝要求,H2S質量分數為18%~25%為宜。硫化反應方程式如下:

(4)

(5)
變換爐催化劑床層溫度大于220 ℃時,配入甲醇洗酸性氣,對催化劑進行硫化。觀察床層溫升變化,當升溫速率為10~15 K/h、空速為300~500 h-1時,控制酸性氣補入量,將入口體積流量穩定在50~100 m3/h。硫化初期,一定要控制好酸性氣的加入速度,以電加熱器調節為主、調整氣量為輔的方式調節溫度;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以確保硫化氫低溫穿透;硫化初期的熱點溫度不得超過280 ℃。硫化過程中有水生成,應加大空速將水蒸氣移走,同時加強排污。
3.2.3 硫化主期
當床層溫度為260~300 ℃、出口H2S質量濃度≥3.0 g/m3、H2質量分數大于5%時,可以進入硫化主期。風機進口甲醇洗酸性氣補入體積流量為100~200 m3/h,對催化劑進行硫化,緩慢將床層溫度提至350 ℃左右后穩定4 h。若出口H2S的質量濃度仍然在10 g/m3左右,應繼續將床層溫度提升至400 ℃左右后恒溫4 h,使H2S穿透催化劑床層。當床層出口有H2S穿透時,可加大甲醇洗酸性氣補入體積流量至1 500~2 000 m3/h,以繼續對觸媒進行硫化。
3.2.4 硫化末期
確保床層各點溫度為400~430 ℃并保持4 h,當變換爐出口H2S質量濃度≥15 g/m3、H2質量分數大于5%時,可視為硫化結束,關閉進出口閥、放空閥,悶爐4 h。
3.2.5 降溫排硫期
硫化結束后,逐步減小電加熱器功率,減少甲醇洗酸性氣加入量,關閉合成甲醇閃蒸氣補入,打開放空排硫。當溫度降至300 ℃以下時,停加甲醇洗酸性氣,加大N2氣量,繼續將床層溫度降到270 ℃以下。當出口H2S質量濃度<1.0 g/m3、降溫速率<50 K/h時,可視為降溫排硫結束。
變換爐升溫硫化參考方案見表3。

表3 變換爐升溫硫化參考方案
相較于傳統硫化工藝,采用低溫甲醇洗酸性氣配H2S和合成甲醇閃蒸氣配H2的變換硫化工藝,生產成本低,環境污染少,達到很好的經濟、環境、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