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九華
ICU后綜合征(PICS)是重癥診療監護過程中危急患者出現行為或認知異常、思維紊亂、情感障礙等病癥,是危重癥疾病造成的不良后果[1-2]。PICS可致譫妄、抑郁、焦慮等,使得患者住院時間明顯延長,加重經濟負擔,甚至增加出院后創傷應激障礙發生風險,造成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嚴重時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生命危險[3-5]。故及時了解及掌握影響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的相關因素,對制訂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供指導,是避免PICS發生的重要手段,且有助于消除其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于贛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的98例急診重癥患者臨床資料,探討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的危險因素,以為臨床制訂相應的護理對策提供新思路。信息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的98例急診重癥患者均為2019年3月-2021年8月于本院就診。納入標準: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價Ⅱ(APACHEⅡ)≥15分;年齡≥18歲;病歷資料齊全。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轉出ICU意識仍未恢復。本研究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均知曉,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相關臨床資料進行收集,共包括年齡、性別、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狀況、醫療費用支付情況、文化程度、睡眠質量、入住ICU時間、有創機械通氣、飲酒史、疾病危重程度11項內容。其中睡眠質量的評估應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總評分為0~21分,評分越高,提示睡眠質量越差[6]。病情嚴重程度評估應用APACHEⅡ,該量表由年齡、急性生理參數評分、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組成,該量表滿分71分,病情越嚴重,評分越高[7]。
1.2.2 PICS診斷標準 于ICU監控期,意識清醒后2~3 d,患者出現行為、情感、動作、思維障礙等其中之一的,以皮膚異樣、頭痛、夜不能寐、腹瀉、腰背痛、便秘、晝淺眠等為臨床表現,且上述癥狀持續至ICU監控結束后的2~3 d,即可評定為PICS[8]。結合收集的11項臨床資料分析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的危險因素。
1.2.3 調查問卷的質量控制(1)于設計階段,大量查閱國內外參考文獻,結合相關專家意見,遵循問卷設計原則及方法,依據原則修改問卷。隨機選擇30例患者實施預試驗,檢測PICS的診斷方式在臨床中的應用。(2)為了進一步明確數據的真實性及科學性,采用統一指導語向患者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問卷填寫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由患者自行填寫,若患者存在書寫困難等,可依據患者回答由他人代為填寫。問卷當場填寫完畢后立刻回收。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1.0軟件分析數據,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現狀 急診重癥患者PICS發生率為24.49%(24/98)。24例PICS患者為并發PICS組,其余為74例為未并發PICS組。
2.2 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相比于未并發PICS組,并發PICS組患者年齡≥60歲、睡眠質量差、入住ICU時間≥7 d、有創機械通氣、疾病危重程度≥20分比例均更高(P<0.05)。見表1。
表1 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單因素分析(例)
表1 (續)
表1 (續)
2.3 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的多因素分析 對自變量進行賦值,年齡:<60歲=0,≥60歲=1;睡眠質量:好=0,差=1;入住ICU時間:<7 d=0,≥7 d=1;有創機械通氣:無=0,有=1;疾病危重程度:<20分=0,≥20分=1。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60歲、睡眠質量差、入住ICU時間≥7 d、有創機械通氣、疾病危重程度≥20分是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的高危因素(P<0.05),見表2。
表2 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的多因素分析
PICS是急診重癥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臨床癥狀表現復雜,且疾病輕重不一,以精神障礙為主,可致譫妄、思維紊亂、定向力障礙、情感障礙等,部分患者伴有便秘、腰痛等癥狀,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延長ICU滯留時間,甚至增加患者病死風險[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60歲、睡眠質量差、入住ICU時間≥7 d、有創機械通氣、疾病危重程度≥20分是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在于:(1)年齡大者生理功能下降,腦血流量明顯較少,極易出現內環境紊亂等現象,尤其是腎上腺皮質功能的變化,可使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及抵抗能力變差,從而影響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藥物毒性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同時高齡患者對家屬有較強的依賴性,而ICU具有嚴格的探視制度,面對陌生的環境、繁雜治療儀器、與家屬朋友分離等,患者易出現孤獨、焦慮等不良情緒,增加PICS發生率[11-12]。(2)睡眠喪失是ICU急診重癥患者常見問題之一,可致知覺、認知變化,如定向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嚴重時可致患者出現易怒、焦慮、幻覺等負面情緒,易并發PICS[13-14]。(3)ICU為無陪護病房,患者與家屬隔離、被機器管道束縛和包繞時間越久,越易出現強烈的不安全感,加上醫護人員多注重搶救或監測,忽略患者溝通需求,易并發PICS[15-16]。(4)行有創機械通氣的患者均行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等手術,術后易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癥,增加患者痛苦;同時約束、吸痰等操作,致使患者長時間制動、臥床和無法交流,易產生糾結、緊張、憤怒等一系列急性心理應激反應及壓力體驗,增加PICS發生風險[17-18]。(5)病情嚴重患者機體應激較為強烈,極易導致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不斷升高,使得中樞去甲腎上腺素-乙酰膽堿水平失衡,易誘發PICS[19]。同時此類患者需要接受的護理和醫療措施較多,影響患者的自理能力、自我調節能力,且治療時間相應延長,增加孤獨、恐懼等不良情緒發生可能性,故PICS發生風險更高[20-21]。
綜上所述,年齡≥60歲、睡眠質量差、入住ICU時間≥7 d、有創機械通氣、疾病危重程度≥20分是急診重癥患者并發PICS的高危因素,臨床可據此制訂護理對策,以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