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鶴,楊新煥
(鄭州人民醫院 醫學影像科,河南 鄭州 450053)
顱內動脈瘤屬于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之一,是指腦動脈壁受到壓力后形成的瘤狀突出,當其破裂時可導致顱內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并發癥,具有極高的致死、致殘率。顱內動脈瘤的發病具有突發性、隱匿性,患者通常無特異性癥狀表現,給臨床診治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既往主要通過數字減影血管成像(DSA)進行檢查,但該檢查方式屬于有創檢查,風險較大[1]。近年來,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3.0T MRI血管成像(MRA)在腦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基于此,本研究探討64排螺旋CTA和3.0T MRA對高度懷疑顱內動脈瘤患者的診斷效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高度懷疑顱內動脈瘤患者,均符合 《神經外科學》[2]中關于顱內腦動脈瘤的癥狀表現和診斷標準。其中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齡34~80歲,平均 (61.24±7.06)歲;癥狀表現: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癥狀132例,動眼神經麻痹11例,顱腦外傷5例,腦室內出血2例。
1.2 檢查方法CTA檢查:檢查前進行常規碘過敏試驗,確認患者無碘造影劑過敏后以高壓注射器注射370 mgI/mL碘帕醇造影劑25 mL,注射速度為5 mL/s。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掃描儀進行掃描,掃描范圍為頸動脈分叉處至顱腦頂部;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250 mA,層間距1 mm,層厚1 mm,螺距0.375。掃描完成后,將獲得的圖像信息傳輸至后臺工作站處理。MRA檢查: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掃描儀進行檢查,患者取仰臥位,頭先進,掃描范圍為枕骨大孔下緣至顱腦頂部。首先進行常規平掃自旋回波序列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隨后采用時間飛躍法血管成像(TOF-MRA)檢查;參 數 設 置:TR 21 ms,TE 3.43 ms,矩 陣331×384,視 野(FOV)200×200 mm,層數176,層厚1.4 mm,層間距0.28 mm,采集時間4~5 s。掃描完成后,將獲得的圖像數據傳輸至后臺工作站處理。為確保檢查結果的客觀性,所有患者的影像學圖像均由2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師采用雙盲法進行單獨閱片,閱片結果一致則納入數據庫,若閱片結果不一致則加入第3名影像學醫師進行商討得出最終的診斷結果。
1.3觀察指標①比較CTA、MRA顯示顱內動脈瘤空間關系的清晰程度,分為不清晰、欠佳、清晰。②以手術或DSA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計算CTA、MRA診斷顱腦動脈瘤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③以手術或DSA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比較CTA、MRA診斷不同直徑(<3 mm、3~5 mm、>5 mm)顱內動脈瘤的準確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一致性分析采用κ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CTA、MRA檢查顯示顱內動脈瘤空間關系的清晰程度比較CTA顯示顱內動脈瘤空間關系清晰程度明顯優于MRA(P<0.05)。見表1。

表1 CTA、MRA顯示顱內動脈瘤空間關系的清晰程度比較[n(%)]
2.2 CTA、MRA對顱腦動脈瘤的診斷效能比較CTA診斷顱內動脈瘤的敏感度、準確度分別為96.0%、92.0%,高于MRA的82.3%、78.0%(P<0.05);CTA、MRA診斷顱內動脈瘤的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CTA、MRA診斷顱內動脈瘤的結果(例)

表3 CTA、MRA對顱腦動脈瘤的診斷效能比較
2.3 CTA、MRA診斷不同直徑顱內動脈瘤的準確率CTA診斷<3 mm、3~5 mm直徑顱內動脈瘤的準確率高于MRA(P<0.05);CTA與MRA診斷>5 mm直徑顱內動脈瘤的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CTA、MRA診斷不同直徑顱內動脈瘤的準確率比較[n(%)]
目前顱內動脈瘤的具體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動脈損傷、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膜病變、血管炎等有關。顱內動脈瘤無破裂時患者無明顯癥狀表現,破裂后則多表現出蛛網膜下腔出血,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及時、準確地診斷顱內動脈瘤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現階段,64排螺旋CTA和3.0T MRA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具有操作簡單、重復性高、無創等優點。研究[3]表明,MRA可清晰顯示動脈瘤與動脈的關系,成像效果不受顱骨的影響,并有效反映血流速度,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價值較高。但由于顱內動脈瘤附壁血栓內的含鐵血黃素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在MRA圖像下可表現出低信號或高信號,且動脈瘤形態、大小不同也對信號表達有不同的影響,易出現漏診情況[4]。另外,MRA無需對比劑,空間分辨率低,導致對血管空間結構的顯示效果較差。64排螺旋CTA通過在血管內注射對比劑,并采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技術獲取三維立體圖像,可清晰顯示顱內動脈瘤大小、形態、與鄰近組織的關系、鈣化等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CTA顯示顱內動脈瘤空間關系清晰程度明顯優于MRA,提示CTA對顱內動脈瘤的三位空間結構顯示清晰度更好,這與徐振州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CTA診斷顱內動脈瘤的敏感度、準確度高于MRA,表明CTA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效能高于MRA,分析原因為CTA的空間分辨率、密度分辨率高于MRA,且在三位立體圖像下可清晰顯示動脈血管與鄰近組織的密度差異,進而明確動脈瘤與同載動脈間的關系。鄒明洋等[6]的研究結果顯示,64排螺旋CTA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敏感度、準確度均顯著高于MRA。本研究結果還顯示,CTA檢查診斷<3 mm、3~5 mm直徑顱內動脈瘤的準確率高于MRA,提示CTA對小直徑顱內動脈瘤的診斷準確率更高。
綜上所述,CTA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顱內動脈瘤的形態、位置等結構,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效能優于MRA檢查。
(責任編輯:常海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