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亞杰,劉凱,孫玲,汪湲,高率斌,宋利格,康志強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內分泌科,河南 鄭州 450007)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強度下降、骨結構損傷為特征的骨骼疾病,這類患者椎體、骨盆、髖部等部位的骨折風險明顯增加,也是導致高齡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1]。骨代謝指標異常是導致骨質疏松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2]表明,T細胞浸潤和激活后釋放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參與了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間的平衡調控,TNF-α異常升高可導致骨代謝失衡。此外,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表達水平升高可能參與骨質疏松癥的發病。基于此,本研究探討血清TNFα、MCP-1水平與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指標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60~78歲,平均 (67.15±3.64)歲;體重指數 (BMI)19.5~29.7 kg/m2,平 均 (24.05±2.77)kg/m2。選 取 同 期50例骨量正常的老年自愿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60~75歲,平均 (66.73±3.31)歲;BMI 19.1~30.2 kg/m2,平均(24.15±2.95)kg/m2。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年齡≥60歲;臨床資料完整;觀察組診斷參考《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3];所有研究對象及其家屬對檢查項目知情同意;溝通、理解能力良好。排除標準:惡性腫瘤;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存在器質性病變;近1個月內服用過抗炎或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合并骨折、股骨頭壞死等其他骨科疾病;存在血液系統疾病;依從性差。
1.3 檢測方法①TNF-α、MCP-1檢測:采集兩組研究對象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6 mL,3 000 r/min離心處理15 min后分離血清,置于-80℃的低溫冰箱中保存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外周血TNF-α、MCP-1,檢測步驟嚴格按照相關配套試劑盒說明書執行,并遵守實驗室質量控制標準。②骨代謝指標檢測:采集兩組研究對象清除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處理15 min后分裝與無菌EP管中。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Ⅰ型膠原羧基末端肽(CTX-1)和Ⅰ型膠原氨基前端肽(PⅠNP),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骨鈣素(OC),檢測步驟嚴格按照相關配套試劑盒和實驗室治療控制標準執行。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TNF-α、MCP-1水平觀察組的TNF-α、MCP-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TNF-α、MCP-1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的TNF-α、MCP-1水平比較(±s)
組別 n TNF-α(pg/L) MCP-1(pg/mL)觀察組 50 11.25±3.36 254.70±41.05對照組 50 4.7 8±2.01 1.685 182.59±35.74 t 19.368 P 0.000 0.000
2.2 CTX-1、PⅠNP、OC水平觀察組的CTX-1水平高于對照組,PⅠNP、OC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CTX-1、PⅠNP、OC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的CTX-1、PⅠNP、OC水平比較(±s)
組別 n CTX-1(nmol/L)PⅠNP(μg/L) OC(μg/L)觀察組 50 7.65±2.11 27.32±5.11 6.36±1.85對照組 50 5.39±1.97 41.05±6.02 9.52±2.73 t 5.536 12.295 6.776 P 0.000 0.000 0.000?
2.3 TNF-α、MCP-1與CTX-1、PⅠNP、OC的Pearson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TNF-α、MCP-1與CTX-1呈正相關(r=0.351、0.405,P<0.05);TNF-α、MCP-1與PⅠNP(r=-0.288、-0.315)、OC(r=-0.471、-0.499)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TNF-α、MCP-1與CTX-1、PⅠNP、OC的相關性分析
骨代謝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二者處于動態平衡狀態,維持著骨組織的正常形態和功能。骨質疏松癥是臨床常見的骨退行性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以骨量減少、骨結構改變等為病理特征,此類患者往往存在骨形成和骨吸收失衡。王立敏等[4]的研究表明,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清CTX-1、PⅠNP均顯著高于健康體檢者(P<0.05)。CTX-1是骨膠原的降解產物,是反映骨吸收的標志物,其水平升高表示骨吸收程度明顯增加;PⅠNP是反映成骨細胞合成骨膠原能力的指標;二者對評估骨代謝異常具有重要意義[5]。近年來,關于炎性因子水平與骨代謝指標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多。葉子等[6]的研究表明,外周血T細胞亞群及IL-6、IL-27、TNF-α等炎性因子參與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分化增殖,在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關鍵的作用;TNF-α水平升高可激活破骨細胞,導致骨量減少,降低骨密度,造成骨代謝失衡。MCP-1主要由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及單核細胞分泌,可趨化炎性細胞,誘導陽性端粒酶,促使單核細胞產生破骨細胞,引發骨質疏松癥。梁潔等[7]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外周血MCP-1水平明顯高于無骨質疏松癥的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TNF-α、MCP-1、CTX-1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ⅠNP、O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存在明顯的骨代謝失衡,且可能與TNF-α、MCP-1水平升高有關,與相關研究[8-9]結果一致。本研究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TNF-α、MCP-1與CTX-1呈正相關,與PⅠNP、OC呈負相關(P<0.05),提示TNF-α、MCP-1水平變化與骨代謝異常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存在骨代謝失衡,外周血TNF-α、MCP-1水平與骨代謝指標具有顯著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