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寒鈺,唐湘洛
(河南省洛陽市第六人民醫院 藥劑科,河南 洛陽 471003)
穩定型心絞痛(stable angina,SA)常因勞累過度或情緒壓力而誘發,且隨著病情發展可進展為心肌梗死,故SA的治療以減少心絞痛發作、預防心肌梗死為主[1]。目前臨床對SA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硝苯地平作為治療SA的常用藥物,能夠通過擴張冠狀動脈緩解患者心絞痛癥狀,改善其心肌缺血狀態,但長期使用會增加患者的耐藥性,不良反應較多。祖國醫學認為,SA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腎,氣虛血瘀是其基本病機,治療應以祛瘀活血、通脈活絡為主。復方血栓通膠囊由三七、玄參等多味中藥配制而成,具有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的功效[2]。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硝苯地平治療對SA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血小板計數(PLT)、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SA患者。診斷標準:①西醫診斷符合《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3]中SA相關診斷標準,且經心電圖檢查確診;②中醫辨證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氣虛血瘀證標準,主癥:胸痛胸悶,心悸氣短;次癥:神倦乏力,面色紫暗;舌脈:舌淡紫,脈弱而澀。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可耐受本研究藥物;③入組前1個月未服用過類似藥物。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心臟疾?。虎诤喜⒅囟雀哐獕?;③合并肝、腎功能障礙;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2~58歲,平均(51.29±1.74)歲;病程1~5年,平均(3.04±0.57)年。觀察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3~60歲,平均 (51.54±1.81)歲;病程1~6年,平均(3.14±0.60)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調脂、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口服硝苯地平片(河北龍海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825,規格:10 mg/片)治療,起始劑量1片/次,1周后調整為2片/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復方血栓通膠囊(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1008,規格:0.5 g/粒)治療,3粒/次,3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心絞痛發作次數: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的心絞痛發作次數。②血小板參數及炎性因子: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采集患者靜脈血4 mL,離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IL-6水平;采集患者靜脈血2 mL,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遼寧萬凱科技有限公司,型號:URIT-5160)檢測PLT。試劑盒購自上海將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③不良反應: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心動過速、頭痛、惡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絞痛發作次數治療1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均少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比較(±s,次/2周)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1個月 t P觀察組 43 8.25±1.37 2.17±0.68 26.067 0.000對照組 43 8.06±1.32 0.655 3.51±0.81 19.265 0.000 t8.309 P 0.514 0.000
2.2 血小板參數及炎性因子治療1個月后,兩組的PLT、IL-6水平優于治療前,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PLT較高,IL-6水平較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PLT、IL-6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PLT、IL-6水平比較(±s)
注:與該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PLT(×109/L) IL-6(ng/mL)治療前 治療1個月 治療前 治療1個月觀察組43 172.15±38.57 231.04±43.13*186.28±33.57 112.63±32.82*對照組43 178.26±40.69 202.58±44.92*182.66±30.95 130.08±30.63*t 0.715 2.997 0.520 2.549 P 0.477 0.004 0.605 0.013
2.3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1例心動過速、2例頭痛、2例惡心、1例食欲不振,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95%(6/43);對照組出現1例心動過速、1例頭痛、2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0%(4/43)。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0.453,P=0.501)。
目前,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SA,以往臨床治療以硝苯地平使用較多,該藥物不僅能夠抑制鈣離子內流,擴張冠狀動脈,緩解患者心絞痛癥狀,降低血小板活化功能,預防心肌梗死;但不足之處在于長期使用患者易出現耐藥性[5]。因此,需尋求其他藥物聯合治療SA,以提高治療效果。
在祖國醫學中,SA屬于“胸痹” “心痛”范疇,發病多與飲食不節、勞倦內傷等因素有關,為本虛標實之證,氣血虧虛為本虛,氣滯血瘀為標實,治療應虛實結合、標本兼治。復方血栓通膠囊是由三七、丹參、黃芪、玄參配伍而成的中藥制劑,其中三七、丹參祛瘀活血,黃芪、玄參益氣養陰,諸藥合用有祛瘀活血、益氣養陰之功效。研究[2]表明,丹參中的丹參酮ⅡA可減少心肌炎標記因子的表達釋放,提高心肌的抗氧化水平,達到保護心血管的目的;三七含有的三七總皂苷不僅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血栓形成,還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釋放,減輕動脈粥樣硬化,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硝苯地平可發揮協同作用,明顯提升治療SA的臨床效果。
SA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硬化,且冠狀動脈硬化常伴隨動脈痙攣,可誘導心絞痛的發作[6]。而PLT可反映冠狀動脈嚴重程度,IL-6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因子,因此PLT、IL-6可作為SA臨床治療及預后的監測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后,觀察組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LT明顯高于對照組,IL-6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硝苯地平治療在緩解SA患者臨床癥狀、提高PLT、減輕炎性反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此外,本研究結果亦顯示,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3.95% vs.9.30%)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硝苯地平治療并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復方血栓通膠囊聯合硝苯地平治療可有效降低SA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提高PLT,減輕其炎性反應,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