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煥虹,趙坤
(河南省滑縣人民醫院 婦科,河南 安陽 456400)
子宮肌瘤是常見良性腫瘤,多見于40~50歲女性[1]。手術為子宮肌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創傷較重,不利于術后恢復。隨著微創技術發展,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廣泛用于子宮肌瘤的臨床治療,取得理想效果。但部分患者對手術存在顧慮,擔心術后喪失女性特征,加上對疾病、手術認知不足,可存在焦慮、恐懼等心理,影響術后康復。故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對改善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疾病轉歸具有積極作用。聚焦解決模式在心理學基礎上發展而來,充分尊重患者,并關注患者自身資源及潛力,正向聚焦,最大限度激發其潛力[2]。積極心理干預則正向引導患者情緒,以情志相勝原則抵消自身消極情緒。本研究探討聚焦解決模式聯合積極心理干預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后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子宮肌瘤患者,按照抽簽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7例。觀察組年齡26~45歲,平均 (35.20±4.10)歲;肌瘤直徑(5.40±0.85)cm;體質量指數(BMI) (21.60±2.05)kg/m2;腫瘤類型:單發9例,多發18例。對照組年齡25~45歲,平均 (35.04±4.19)歲;肌 瘤 直 徑 (5.33±0.81)cm;BMI(21.52±2.12)kg/m2;腫瘤類型:單發7例,多發20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證實為子宮肌瘤;②存在子宮肌瘤剔除術指征;③意識清楚,可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②既往接受腹部手術;③患有心理障礙性疾病;④智力障礙、溝通能力障礙。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健康教育、用藥指導、飲食干預、并發癥預防等。觀察組采用聚焦解決模式聯合積極心理干預: (A)積極心理干預。子宮肌瘤患者患病后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故護理人員可采用電話、微信等方式與患者積極交流,了解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耐心給予解答、安慰等,向患者講解子宮肌瘤發病原因、手術治療方法、護理方案等,減少患者因疾病知識匱乏引起的不確定感。 (B)聚焦解決模式。①描述問題: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評估患者對子宮肌瘤剔除術及護理方法的認知及心理狀態等。②目標構建:根據患者潛在風險問題與其共同制定護理目標,包括飲食指導、健康教育,囑咐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禁食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術后多飲水,保持排便通暢。③健康教育:增強患者對子宮肌瘤的認知,掌握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識別方法及處理措施;進行目標達成探索,假設飲食習慣良好、對相關知識熟練掌握患者可達到的狀態,從多個維度進行詮釋,幫助患者向目標前進。④例外探索:幫助患者回憶生活中的例外事件,尋找并幫助患者分析成功體驗,有意識地引導類似例外事件發生。⑤護理反饋:在完成護理目標過程中不斷總結并改進不足之處,若目標難以達到,應檢查目標設置是否過高,并及時調整,給予患者肯定及鼓勵,增強其達成目標的信心。⑥進步評估:患者在原有基礎上出現進步時應及時給予肯定,分析患者進步的原因,鼓勵患者主動獲取社會支持,通過其他資源獲取足夠的信息幫助自身面對及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
1.4 觀察指標采用焦慮狀態-特質問卷(STAI)[3]評價患者焦慮情緒,包括狀態焦慮量表(S-AI)、特質焦慮量表(TAI),共4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分值越低則焦慮狀態越輕。采用生活質量量表[4]評價患者生活質量,從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4個維度評價,每個維度100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TAI評分護理后,兩組的S-AI、T-AI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的S-AI、T-A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TAI評分比較(±s,分)
注:與該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n S-AI評分 T-AI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27 59.36±6.30 51.42±5.21* 58.20±6.54 49.34±5.41*對照組27 59.34±6.25 55.13±5.49* 58.23±6.47 53.21±5.67*t 0.012 2.547 0.017 2.566 P 0.991 0.014 0.987 0.013
2.2 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護理前,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該組護理前比較,*P<0.05。
維度 時間 觀察組 (n=27) 對照組 (n=27) t P角色功能 護理前 71.55±5.13 71.64±5.76 0.061 0.952護理后 87.64±6.48* 80.26±7.13* 3.980 0.000心理功能 護理前 70.23±6.04 70.27±6.59 0.023 0.982護理后 82.34±5.74* 75.61±6.68* 3.971 0.000軀體功能 護理前 68.49±5.34 68.59±5.51 0.068 0.946護理后 80.36±6.11* 74.56±5.69* 3.610 0.001社會功能 護理前 61.32±6.58 61.45±7.03 0.070 0.944護理后 76.24±7.41* 70.56±7.56* 2.788 0.007
手術為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方式,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以其安全、有效、創傷輕等優點受到臨床醫師的青睞。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術后由于疼痛、對疾病轉歸等的擔憂可出現焦慮、煩躁等情緒,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干擾術后恢復。張燕芳[5]的研究表明,給予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積極的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其消極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聚焦解決模式是在心理學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干預模式,可聚焦引導病人的正向情緒,專注于個體自身潛力,通過激發患者自身潛能,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健康狀態,達到預期目標。積極心理干預通過了解患者不良情緒的產生原因并給予針對性的安撫、引導,幫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緒,以積極心態面對疾病。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S-AI、T-AI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聚焦解決模式聯合積極心理干預可減輕子宮肌瘤患者的焦慮情緒,提升其生活質量。聚焦解決模式聯合積極心理干預通過深入分析子宮肌瘤患者潛在的風險并給予針對性干預,并在解決已有問題基礎上鼓勵患者充分利用自身資源促進健康,如醫護人員、家屬、朋友等,提高患者社會支持度,減輕不良情緒。黃艷慧等[6]的研究表明,聚焦解決模式可緩解瘢痕子宮孕婦焦慮、抑郁情緒,改善妊娠結局。聚焦解決模式聯合積極心理干預旨在挖掘患者潛能,通過與患者共同確定干預方案,并達成個體期望目標;強調護理干預可解決具體問題,重視培養患者的創造力,促使患者主動利用有效的資源維護、改善健康水平。研究[7]表明,積極心理干預可減輕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負性情緒,提升其幸福感,改善生活質量。本研究聚焦解決模式聯合積極心理干預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明顯,究其原因為焦解決模式聯合積極心理干預將問題的關注點集中在正向方向,在護理人員引導下讓患者提出問題并制定目標,通過不斷反饋使患者感受到自身主體地位,主動參與護理過程,提高護理效果,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聚焦解決模式聯合積極心理干預可減輕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焦慮情緒,提升生活質量。
(責任編輯: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