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朱趁紅,孫靜,高苗苗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血液科,河南 鄭州 450099)
白血病是由于造血系統(tǒng)功能出現(xiàn)異常而發(fā)生的惡性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出血、感染、貧血等臨床癥狀,目前最佳治療方式是造血干細胞移植。部分患者由于家庭經濟等原因限制而選擇化療,雖然化療能夠使白血病患者癥狀得到控制,延長生存期限,但化療存在較大的毒副作用,容易給患者身心整體狀況、免疫功能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引發(fā)相關并發(fā)癥,威脅患者生命[1]。 研究[2]表明, 白血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依從性較低,化療期間不良反應風險較高,而人文關懷護理主要從患者角度出發(fā),對降低并發(fā)癥風險、改善預后結局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主要探討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個體化護理在白血病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行化療的60例白血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4~57歲,平均 (32.13±3.51)歲。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15~54歲,平均(31.94±3.35)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臨床表現(xiàn)與實驗室血小板水平檢測結果符合診斷要求;②知曉研究目的,意識功能正常,自愿參與;③可積極配合完成研究各項目評估。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血液系統(tǒng)疾病;②全身嚴重感染性疾病;③預計生存期限不足3個月;④對化療用藥極度不耐受;⑤存在嚴重精神或神經類型疾病;⑥病歷資料缺失。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身體狀態(tài)監(jiān)督、病房環(huán)境護理及疼痛干預等,各護理措施按照科室要求規(guī)范執(zhí)行。觀察組實施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個體化護理,采取護理措施前對患者既往史、心理狀態(tài)、疾病狀態(tài)、身體檢查結果等進行綜合性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并結合患者家庭狀態(tài)、文化程度等條件對護理方案予以相應調整。化療前護理措施包括:①強化心理干預,結合患者消極情緒類型及出現(xiàn)原因開展早期一對一心理疏導,在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同時保證其日常有效休息。②告知患者與家屬疾病發(fā)生原因及治療的必要性,并闡述后續(xù)治療方式方法,告知后續(xù)化療可能出現(xiàn)的藥物毒副作用及基本應對方法。化療中護理措施包括:①化療期間告知患者與家屬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外滲現(xiàn)象與具體癥狀反應,通過增加對患者用藥期間巡查以避免此類情況發(fā)生。②化療期間鼓勵患者飲水,通常情況下為2.5~3.0 L/d,并結合其自身狀態(tài)制定日常飲食方案。③重點關注患者出現(xiàn)的各類型胃腸道不良反應,并通過個性化的飲食方案來緩解不良癥狀,維持患者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平衡。如日常飲食選擇清淡、富含營養(yǎng)物質的食物。化療后則需增加查房頻次,積極預防感染與出血反應,并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常規(guī),若出現(xiàn)異常應及時報告主治醫(yī)生,積極進行后續(xù)護理處理。
1.4 觀察指標①于護理前后采用我院自制問卷表調查評估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度,包括理解健康內容、知曉注意事項、用藥前準備、知曉食物類別、知曉化療藥物原理、預防不良反應、知曉輻射危害、知曉隔離輻射時間、疼痛自我管理、日常飲食需求、知曉復查周期等項目,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度越好。②于護理前后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各量表評分因子為20個,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感染、胃腸道反應、靜脈血栓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健康知識掌握度護理后,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30 37.84±4.16 75.28±7.50 23.911 0.000對照組 30 38.15±4.33 63.46±7.16 16.568 0.000 t 0.283 6.244 P 0.778 0.000
2.2 負性情緒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負性情緒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SAS SDS護理前 護 51.2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30 71.37±6.479±5.60 74.58±5.93 52.04±5.41對照組30 71.80±6.32 59.33±6.04 73.91±6.15 60.11±6.25 t 0.260 5.347 0.430 5.347 P 0.796 0.000 0.669 0.000
2.3 并發(fā)癥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00%,低于對照組的40.00%(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白血病患者病情危急程度較高,疾病持續(xù)性進展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臨床對白血病患者多實施化療,化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生存期限逐漸延長,但化療藥物本身具有較強的毒副作用,患者治療期間可能存在諸多不良反應與并發(fā)癥[3]。白血病化療患者治療周期較長,且伴隨嚴重的情緒變化,進而導致其治療依從性降低,臨床治療難度隨之增大。研究[4]表明,人性化護理能明顯提高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的依從性及對自身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度,降低并發(fā)癥風險。人文關懷理念使各項護理措施以患者為中心,而綜合評估患者疾病、身心狀態(tài)制定的護理措施更具針對性與個體性,使科室護理質量顯著提升,縮短患者病情改善時間,降低治療期間風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高于對照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個體化護理對白血病化療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在改善心理狀態(tài)的同時明顯提高治療意愿。分析原因為,與常規(guī)護理比較,人文關懷理念更注重對患者身心狀態(tài)的改善,以此為基礎制定的個體化護理方案針對性更強。結合患者家庭狀態(tài)、文化程度調整并實施的后續(xù)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方案可促使患者負性情緒顯著改善,提升其健康知識接受度與治療意愿。白血病患者患病期間本身身體狀態(tài)較差,加之化療對其機體功能有一定程度損傷,故化療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也明顯增加[5]。田金滿等[6]認為,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案應以減少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感染、促進生活質量持續(xù)性提高為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個體化護理能提高患者化療安全性,為疾病的持續(xù)性恢復創(chuàng)造有利環(huán)境。
綜上所述,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個體化護理在白血病患者化療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顯著提升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改善其負性情緒,并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