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李盼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心臟瓣膜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其主要病因包括先天性畸形和感染,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心臟瓣膜置換術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1-2]。但該治療方式的風險程度較高,且創傷較大,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較高,需要高質量的護理干預措施輔助以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一種針對圍術期患者進行優化后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減少手術創傷對患者造成身心干擾[3]。本研究探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瓣膜置換術治療的心臟瓣膜病患者106例,采用雙模擬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3例。研究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50~78歲, 平 均 (62.32±3.65)歲; 美 國 紐 約 心 臟 病 學 會(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20例,Ⅱ級18例,Ⅲ級12例,Ⅳ級3例。對照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51~80歲,平均(61.73±6.81)歲;NYHA心功能分級為Ⅰ級21例,Ⅱ級16例,Ⅲ級12例,Ⅳ級4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心臟瓣膜病,具有瓣膜置換術手術指征[4];②無藥物濫用史;③臨床資料完整,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②入組前伴有急慢性感染;③對麻醉藥物過敏。
1.3干預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圍術期護理,包括術前宣教、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及合理運動等。研究組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具體如下:①術前干預:術前禁食6 h、禁飲2 h,不作灌腸處理。護理人員借助PPT、視頻及成功案例分享等方式強化護理干預,旨在緩解患者術前緊張、憂慮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此外,通過微型營養評定法評估患者術前營養狀態,對MNA評分≤17分的患者給予營養支持。②術中處理:護理人員需在術前調節手術室內環境,維持溫度22℃~24℃,濕度50%~60%,術中用毛毯遮蓋患者裸露部位,所輸液體先經過預熱處理,保持患者術中體溫穩定。為患者構建快通道麻醉,注意注射劑量和注射速度。③術后干預:手術結束后,待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可進行早期拔管,如可在患者麻醉清醒后每3 h夾閉尿管一次,以此鍛煉其膀胱功能,并于24 h后拔除尿管。當心包縱膈引流管引流液<80 mL且顏色、液體量無明顯異常時,可進行拔除操作。④術后康復護理:指導患者在心電監護狀態下進行咳嗽訓練和腹式呼吸,10次/組,早晚各1次,需嚴密監測患者鍛煉時的心率變化,并鼓勵其盡早進行床上鍛煉或下床活動步行訓練10 min,早晚各1次。⑤院外延續護理。可通過構建微信群、電話隨訪等方式開展延續護理,定期為患者推送疾病相關護理知識,叮囑其遵醫囑服藥,并密切關注其恢復情況,提醒其每周進行一定強度的有氧運動,次數≥2次,以促進機體抵抗力的提升,加快恢復速度。
1.4 觀察指標①記錄兩組的圍術期相關指標,包括術后進食時間、拔尿管時間、拔心包縱膈引流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總住院時間。②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量表(WHOQOLBREF)[5]評估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包括心理、生理、社會關系及環境四個維度,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圍術期相關指標研究組術后進食時間、拔尿管時間、拔心包縱膈引流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的圍術期相關指標比較(±s,d)
總住院時間研究組53 2.03±1.35 4.51±1.73 4.42±1.23 5.61±1.28 31.42±6.27對照組53 3.42±2.71 7.09±3.78 6.27±3.44 9.83±4.05 36.83±10.32 t 3.342 4.518 3.687 7.233 3.26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2組別 n 術后進食時間拔尿管時間拔心包縱膈引流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
2.2 生活質量評分干預前,兩組的心理、生理、社會關系及環境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的心理、生理、社會關系及環境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的心理、生理、社會關系及環境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該組干預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心理 生理 社會關系 環境干預前 研究組53 13.32±1.18 7.21±0.78 10.07±0.48 8.71±0.28對照組53 13.24±1.27 7.24±0.69 9.91±0.77 8.68±0.26 t 0.336 0.210 1.284 0.572 P 0.738 0.834 0.202 0.569干預后 研究組53 18.42±1.33*14.17±0.45*18.74±0.37*28.35±1.22*對照組53 15.27±1.18*10.23±0.37*15.38±0.88*24.03±1.18*t 12.898 49.235 25.624 18.530 P 0.000 0.000 0.000 0.000
眾所周知,外科手術會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的創傷,且術后恢復速度較慢,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傳統的護理措施內容較為籠統,要求患者術前禁食和術后臥床,雖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仍有不少患者在術后出現營養不良、并發感染和深靜脈血栓等術后并發癥[6]。可見積極探索更為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心臟瓣膜病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快速康復外科是一種基于循證醫學證據的新型術后康復理念,可顯著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加快康復進程,改善患者預后[7-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進食時間、拔心包縱膈引流管時間、拔尿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P<0.05);研究組干預后的心理、生理、社會關系及環境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上述結果表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干預可明顯縮短心臟瓣膜病患者的術后康復時間,提高其術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圍術期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提高術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