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邇嘉
“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隊伍。”這既是對整個宣傳戰線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努力方向。筆者從工作實際出發,重點闡述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深度融合過程中用“四力”指導具體實踐的重要作用。
遼寧廣播電視集團(臺)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揮省級平臺優勢。作為全國首個實現省、縣兩級融媒一體聯動、共同成長的典型,由遼寧廣播電視集團融媒體發展中心牽頭的遼寧省縣級融媒體中心要聞編播平臺自2021年11月搭建以來,已入駐41家縣級融媒體平臺。在運行近兩年的時間后,目前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
媒體融合觀點提出以來,一些媒體單位仍流于形式,只是單純地“相加”而并非真正“相融”。“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這是《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縣級融媒體中心提出的明確要求。這需要縣級黨政與融媒體人認真思考,全體融媒體人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運行過程中,一些縣級融媒體中心距離理想狀態存在一定差距,自身平臺建設仍有不足,也沒有充分利用省級平臺的“中央廚房”,制約了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部分縣級融媒平臺受限于軟、硬件建設條件,缺乏前沿人才、思維與技術,囿于固有傳統工作模式,未能真正打開局面,擁抱媒體融合。這導致其在與省級平臺內容融合的過程中存在理解不到位,產出的內容與平臺調性不相符的情況。一些縣級融媒體中心還是重傳統媒體、輕新媒體,“網感”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同時,沒有將自身優勢發揮出來,一些有地方特色、有代表性的優質內容供給不足,新聞報道質量有待提升,地方宣傳內容對于用戶吸引力不足,致使媒體融合進度效果不甚理想。
二是省級平臺每日在官方媒體平臺更新分發的內容眾多,沒有充分時間與空間深入各個地區充分了解發掘各地特色,不能有的放矢地給予各地縣融平臺定制符合自身的媒體融合產品。
“在現場”,一直被認為是媒體人的第一使命,也應該是新聞輿論工作者的職業追求。在重大新聞事件發生后,能夠始終保持“在現場”的狀態,表達鮮明的立場,是增腳力的關鍵。面對“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官方媒體能夠第一時間下沉到現場,搜集第一手信息,將多層次、多角度的新聞產品傳達給觀眾,這是主流媒體的核心優勢及追求。只有及時到火熱的實踐中去,到人民群眾中去,調查研究在一線、深入采訪在一線,主流媒體才能真正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隨著省、市、縣級媒體不斷深度融合,各市、縣級融媒可以充當起省級平臺的下沉一線,完成接地氣、帶露珠、沾泥土、有溫度的高質量新聞作品。2023年夏季汛期,多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從本地實際出發,利用圖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向北斗融媒投稿。西豐融媒繃緊“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報道進入全面防汛狀態,落實好相關防汛工作措施;興城融媒報道白塔鄉、紅崖子鎮合力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線;瓦房店市融媒報道了當地以最強合力、最嚴措施,從嚴從緊從實從細抓好各項防御工作;鳳城市融媒報道了面對臺風“卡努”殘余環流和西風槽帶來的強降雨,當地政府迅速反應、主動作為,立即組織召開應對臺風“卡努”群眾轉移工作部署會議。之后各縣級融媒體中心圍繞遼寧推動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舉辦“康馬”“鐵馬”等大型賽事活動等重點工作,一系列的及時一線報道,讓北斗融媒省級融媒體平臺不斷豐富,將遼寧省融媒體的“腳力”體現在現場。
“在現場”,拋開空間層面上的深入一線,更要有時間層面上迅速調研發聲的“腳力”。面對互聯網紛繁的輿論場上的各種雜音,官方媒體的“腳力”應著重在激濁揚清報道事實,還原事件真相、啟發觀眾的理性正面思考,從而維護官方權威的形象,引導積極輿論,弘揚社會正能量。無論是宣傳“反詐”、打擊醉駕酒駕,還是關注留守兒童,只要是貼合老百姓實際需求的,各縣級融媒體中心都積極投稿、撲身報道。直面百姓關注的敏感話題并解除疑惑,把自身的水真正澆到基層的根上,生產出有傳播力的新聞報道,發揮了主流融媒體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主流媒體發出主流聲音,務必要站得高,看得遠,立足“高站位”,練就“好眼力”。與盲目追求流量吸引眼球相比,站在黨和人民利益的立場上,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才是合乎歷史潮流的。才能讓產出的作品站位高出一層,經得起推敲,才能真正實現官方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價值。
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沈陽主持召開了“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2023 年,總書記在黑龍江哈爾濱主持召開了“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兩場座談會,厚望一以貫之,舉措磅礴接續。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座談會之后,如何真正落實“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瞄準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所有人都等待著東北答卷、遼寧答卷。越是群眾關心關注,就越需要深度解讀、有效引導。北斗融媒省級平臺的“主播說遼寧”以《搶抓重大機遇推動全面振興》為題,第一時間表達了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深刻認識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是東北的首要擔當。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系統布局,建設東北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全面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從“‘新質生產力’的背后”到“好‘食物’產遼寧”,從“打好‘開放牌’跑出‘加速度’”到“‘興遼’必有‘英才’”,再到“咬定目標不放松,敢闖敢干加實干”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北斗融媒發出了擲地有聲的遼寧聲音。同時,北斗融媒在近期的“北斗融媒”微信公眾號《牢記囑托顯擔當》系列推文中,邀請盤山縣融媒等多家縣級融媒體,分別由各行各業的基層干部群眾出鏡發聲,結合新時代新要求,體現了遼寧振興新突破的擔當。
同時,煉眼力還體現在能否看清問題本質,辨別新聞宣傳內容是否真實、細節是否準確、導向是否正確等方面。融媒體工作者需要始終保持高標準嚴要求,不斷提升自己的眼力,審好每一個字,把好每一個關。與眾多的縣級融媒體積極投稿的作品相比,省級平臺北斗融媒采用播發的稿件數量并不多,究其原因,部分縣融稿件確實存在著一些細節問題。在編輯審核的過程中透過作品表現,看到問題的多面性與復雜性,及時與各縣融溝通改進,擁有這樣的“眼力”,北斗融媒與各縣級融媒體中心才能共同進步,越做越強。
強腦力,是新聞輿論工作者從事意識形態工作的客觀要求。體現在平時,一方面是要提升自己的政治領悟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另一方面,則是要多思考、多復盤,體現融媒從業者價值取向的同時用心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積極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有力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在遼寧北斗云融媒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平臺支撐下,遼寧省級融媒平臺“北斗融媒”客戶端還是遼寧省內的41 家縣級融媒體客戶端后臺,有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在此基礎上,如何賦予41 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在省級平臺的宣傳力量、便捷編輯人員的操作、提高“北斗融媒”客戶端下載用戶的使用體驗,正體現著融媒體中心的“腦力”。目前,北斗融媒省級平臺一鍵發布,即可完成全省41家縣級融媒體平臺首頁要聞區同時更新上線。根據最新版本的“北斗融媒”客戶端,在首頁“縣融”板塊可以直接進入41家縣級融媒體平臺的專區,其中的“學習進行時”專題內容及“牢記囑托顯擔當首戰之年建新功”“全國廣電新媒體聯盟”“‘鄉約’猴哥看希望的田野”“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優化營商環境打好新時代‘遼沈戰役’關鍵仗”“新‘遼沈戰役’首戰用我”“央地融合謀發展攜手共贏促振興”“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專題輪播內容與國家和省內重點中心工作對標對表,在關心國家發展、關注社會進步等方面發出遼寧聲音,反映遼寧擔當;“北斗時評”“視線”等專欄節目圍繞遼寧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發出官媒聲音;“‘光盤行動’短視頻展播”欄目匯聚全臺、全省相關主題素材,以短視頻形式發出文明倡議……把“遼寧品牌”和“主流故事”講出深度。
健筆力,寫出好作品,做出好產品,讓傳播達到最理想狀態,考驗著融媒體工作者的基本功力。在融媒體時代,寫出觀眾愛看的文案,活用觀眾網友喜聞樂見的“熱梗”,拍出事件獨特的角度,熟練運營各種可視化工具都能對融媒體傳播產生重要影響。
北斗融媒健筆力、立項目,特別策劃聯合省內41家縣級融媒體,以縣融主播、當地網紅直播介紹的形式,以主播第一視角,使用短視頻平臺常見的豎屏記錄模式,打造了一檔展現遼寧文旅風貌的特別節目《鄉見不晚》,結合全國文旅市場火熱的背景,迎合全國游客和文旅產業的需求。
文旅不能“只說文旅”,要說當地不為人知的文旅風景與歷史故事,也要說一條又一條獨特的鄉村旅游線路,更要說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和日子越過越紅火的致富經。例如帶著“遼西紅色旅游第一村是哪里”的疑問,興城融媒的主播來到葫蘆島興城市三道溝鄉頭道溝村,請當地一位77歲的老大爺講述在革命戰爭年代,該村曾發生過的梨樹溝門大捷,打響了遼沈戰役第一槍。《鄉見不晚|來長海縣與大海“撞”個滿懷!》《鄉見不晚|凌源市劉杖子鎮:“葡”寫鄉村新畫卷》被選用至北斗融媒官方微信公眾號,帶領公眾號粉絲足不出戶,云暢游大美遼寧。
“‘縣’在暢游時”主題系列推文中,新民融媒、黑山融媒、綏中融媒、興城融媒從各個特色景區介紹遼寧之美,發現遼寧之好;“‘豐’景在‘縣’”系列推文中,大石橋融媒、瓦房店融媒、北鎮融媒、康平融媒、盤山融媒、燈塔融媒、興城融媒、北票融媒、義縣融媒等結合“豐收節”的重要節日,重點講好豐收故事、農民故事、鄉村故事,全面推進遼寧鄉村振興,傳遞了“慶豐收,促和美,迎國慶”的喜悅氣氛。
豐收季主題系列的各篇推文題目亮眼,吸引讀者眼球。《省縣聯動|豐收季撞上“多巴胺”,給你點“顏色”看看!》,既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東北大地的五彩斑斕秋色,也熟練運用了網絡“熱梗”“多巴胺配色”,讓省、縣融的共同策劃與融合變得青春活潑;《“豐”景在“縣”|普蘭店法庫瓦房店“拍了拍”你》,簡單的三個字“拍了拍”,對應著微信軟件的“拍一拍”功能,瞬間拉近了官方媒體賬號與觀眾直接的距離,仿佛官媒號就是大家身邊的好友,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瞬間,體驗人間秋色。
從策劃到征稿,從標題到文案,從配圖到排版,省、縣媒體融合的各個環節無不體現著融媒體從業者對“健筆力”的探索。省級平臺北斗融媒在向41家縣級融媒體征集方案的同時,也找到了一種講故事的新方式,由此不斷增強北斗融媒的“筆力”,完善媒體融合,追求創新表達,強化傳播效果。
北斗融媒省級平臺立足于“北斗融媒”新媒體全矩陣,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做強做亮宣傳報道,在重大時間節點與關鍵事件中聚合41 家縣融,發出遼寧聲音。自2023 年8 月中旬,北斗融媒與全省41 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啟動縣融平臺通聯工作機制,促進了省、縣級融媒深度合作,也為進一步打造“北斗融媒”品牌添磚加瓦。北斗融媒將繼續聯動41 家縣融發揮屬地特色,優化“推優”全鏈條,創新融媒征集方案,集合縣融典型、資源、人物、文化、代表產品等,與北斗融媒省級平臺共同打造遼寧品牌,并以此不斷推進遼寧省、縣融媒體從相“加”到相“融”,不斷提升融媒體工作者的“四力”本領,加快媒體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