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師范大學附屬未來科技城學校 楊 青
在數學大觀念下,單元教學能夠拓展學生思維,不再只是將教學重點放在教學內容上,而是轉移到實際生活中來,在教學活動與生活之間建立起緊密關聯,凸顯“學習即生活”的特征。單元教學活動策略不僅打破了以往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而且通過單元學習模式提高了學生綜合素養,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學生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終身受用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針對數學大觀念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建構路徑進行深入剖析。
數學大觀念的形成對數學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來說至關重要,教師教學計劃的設定與教學方案的制定需要將其作為核心,以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數學大觀念能夠保證數學知識的概念與理解自然而然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該體系的構成本身具有遷移性、概括性、發展性、永恒性的特點。對數學學科領域的發展與建設來說,數學大觀念的出現是一種突破性進展,在實際培養學生大觀念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經驗體會,要引導學生在實踐、感知中積累經驗,鼓勵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探索,圍繞已有的知識體系不斷發散思維。同時,教師教學案例的形成和教學內容的規劃也要圍繞實際教學案例,從中汲取經驗,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學工作中。當然,大觀念形成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學生具體學習活動的優化之中,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意義,理應成為當前階段數學教學工作開展的全新架構方式與教學模式。
在當前社會發展與建設中,信息技術不斷更新,教育教學領域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這意味著數學教學工作規劃中的知識廣度與深度都需要持續拓展與深入,這樣才能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提供助力。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注重學生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同時要明確碎片化知識的習得已經難以滿足當前學生發展的需求,基于一種整體架構概念的學習理念成為新時代教學發展的切實需求,而數學大觀念的衍生正是滿足這種時代發展需求的先進舉措。大觀念本身有兩層內涵,一是學生學習、理解的基礎所在;二是對知識內容的全新構建,是學科素質提升發展的基礎條件。大觀念屬于學科中心,具有超越課堂的遷移和持久價值。
單元教學不同于以往的教學觀念,主要立足于長遠發展角度,將整個學段作為教學活動設計基礎,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跨年級的知識有效遷移,對符合教學特征和教學實際情況的內容進行系統重構,這樣可以保證在授課過程中教學內容精簡、高效且沒有重復,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非常緊湊,推動教師從單篇教學模式逐漸轉變為單元教學活動,最終實現單元主題教學目標。單元教學模式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從學生整體的學習活動出發,不再是單篇、單章教學,而是將學習的整體內容做出框架性的解讀之后,再在整個框架下完善教學細節,形成詳細的授課內容,真正將整個學科、每個教學階段中的學習內容聯系起來,使處于孤立狀態的單元教學內容變成一個教學整體,更能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思維模式。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一些教師過度關注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把握,希望學生全面掌握所學內容,這樣在考試中才不會丟分。然而這種形式并不利于學生內在數學思維邏輯的培養,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對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可以充分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系統加工與整理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更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其中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未來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教學方法,發揮其價值,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來說,單元整合教學設計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培養。在小學學習中,閱讀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核心所在,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數學學習也不例外,閱讀能力是數學學習中交流和思考的基礎與前提;其次,推進單元主題圖的構建。學生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從已有經驗出發,聯系熟悉的生活環境,以組圖的方式創設單元主題圖,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小學數學的學習,以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最后,整合相應的數學學習內容,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更有規劃性與整合性。在教學中,要注重數學知識的橫向和縱向延伸,螺旋式地進行教學內容安排,注重數學知識邏輯性與整體性的把控,使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和知識把控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單元整體教學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的關鍵作用顯而易見。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具有整體性功能,其效果要優于課時教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教師要堅持先整體再分層的原則展開教學。此處的“分層”并非以單元內容拆分,以零碎的方式進行呈現,而是教師基于教學內容,對教材知識進行分層遞進處理,使其前后能夠形成一個整體,遵循整體到局部的設計方式,依據知識存在的邏輯關系,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設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具有螺旋上升的特征,并非直線式推進,教材編排也會表現出對同一內容進行多次呈現的特征,教師唯有熟練聯系前后教學內容,發現新知識的前概念,才能有效銜接知識,減少不必要的重復,使學生思維遞進式發展。基于學生當前已有的知識與前概念整合設計單元內容,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為例,如果教師直接講解面積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教師基于整個單元學習內容,由淺入深,讓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物體面積的實際測量,并結合課后練習題講解面積計算公式,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其內涵,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更加系統。
數學學科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制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時應先確定各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并根據單元內重要的核心知識來制定整體教學計劃。首先,教師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思考是否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將數學問題提出來,促使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繼而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其次,教師要重視教學設計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后,確認教學設計的適用性,即確認所選教學方法是否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特征。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教學中,重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方位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基于整章學習內容進行課程設計,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后,運用好練習一、練習二中的內容,通過練習讓學生正確分辨東、南、西、北方位。同時,教師要重視練習的趣味性,如讓學生標出自己的家在學校的什么位置,將學習內容與學生實際所處環境銜接起來,這樣學生能夠增強方位的直觀感受,開動腦筋,準確表達自己所處的位置,提高知識應用水平。
適當的作業是加強知識記憶和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徑,設計單元作業時,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保障學生全面理解數學知識,帶著引導學生探索和啟發的目的,促使學生高質量地完成作業。在作業形式的分配上也應適當減少習題數量,增加觀察題的比例,讓學生通過動手練習掌握課堂內容。在作業設計中融入生活素材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滲透數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內涵并強化記憶。
例如,在學習“小數”這一單元時,教師讓學生舉例在哪里能看到小數,并說出自己認為這個小數代表的意義。如去超市買東西時,總是能看到百貨價格寫著2.63 元/公斤、3.14 元/千克、1.65 元/克等內容,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教師結合這些常見的小數,引導學生對使用小數做出科學判斷,從而幫助學生利用數學語言表達物理量,認識到小數在生活中的使用價值。
再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一單元的學習中,教師也可以對單元作業布置進行深入探索,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單元知識的設計往往會分為新知學習、新知練習與復習鞏固,基于此,教師可以結合大單元教學背景,把控好每一個單元的特點,將數學單元作業布置規整為知識的建構、探究學習、整理與練習以及綜合拓展,以遵循教學流程的形式,保證單元作業布置更具有關聯性。
一方面是知識的建構,在單元整合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數學知識的生長性與結構性得到重視,因此,在實際進行數學作業布置之前,教師就要注重為學生梳理相應的知識點,讓學生把握好單元知識整體脈絡,然后開展作業內容設計。例如,在“因數與倍數”這一單元作業布置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根據本單元知識的學習繪制自身的知識結構,如因數與倍數的含義、因數與倍數的依存關系等均可以納入思維導圖內容。另一方面,在學生基本掌握單元知識體系后,會對新知識有一定的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單元中需要學生自主探究的知識布置成作業,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及時體會到自主學習和自主完成作業的樂趣。例如,在“因數與倍數”這一單元教學中,認識倍數和因數就是一項探索性較強的內容,教師可以針對這一部分設計作業,如:
(1)觀察下列算式,探討它們之間的因數、倍數關系。
(2)在6、12、16、18、26、30、66 這些數中,哪個數是“6”的倍數?
上述簡單的作業內容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因數與倍數是一種怎樣的關系,當然,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會經歷一個自主探索、計算、研究的過程,從而在后續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更迅速地投入進去。
在作業形式的分配上應適當減少習題數量,增加觀察題的比例,讓學生通過動手練習掌握課堂所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希沃白板軟件包含神器移動、思維導圖等功能,其中神器移動功能的應用可以作用于最小公因數、最小公倍數例題的連線題或填空題之中,而對思維導圖構建功能的使用,可以在因數與倍數單元的講授中將基礎理論知識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并在此基礎上向外延伸,剖析典型題目,讓學生獲得更直觀的知識體驗,讓小學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例如,“因數與倍數”教學中會涉及“公因數”“公倍數”知識,教師就可以利用因數、倍數之間的關系開展課堂活動,使用多媒體制作展現公因數、公倍數關系的動畫,然后帶領學生用卡紙自制道具,如7 個小蘋果能夠組成一個大蘋果,假如學生自制的紙箱中有4 個大蘋果,需要用多少個小蘋果來換呢?這里求的就是4 和7 的最小公倍數。諸如此類,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的活動要多多引進課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直觀感知因數與倍數之間的關系,學生對完成作業也會更感興趣。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實現數學教學目標,落實單元整體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高效整合教學內容,構建系統性的教學體系,充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利于學生形成較為完備的思維系統。在數學大觀念的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加注重單元教學、整體教學等理念的融入,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教學質量。本文從數學大觀念的研究評介、單元整體教學內涵與優勢、數學大觀念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建構路徑三個角度出發,闡述了如何將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更好地作用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規劃建設中,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高水平發展提供支持,進一步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