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產權交易所
作為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非核清潔能源產業開發、建設、運營的專業化平臺,中核匯能有限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來,通過資產重組整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為落實公司新能源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目標,全面建設一流清潔能源企業,中核匯能于2022年5月通過北京產權交易所進行增資擴股,引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等七家具有重大業務協同效應的產業投資者或實力雄厚的財務投資者,募資金額75億元。本次增資擴股充分實現“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將為中核匯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當前,加快能源結構轉型和清潔能源替代已成為全球產業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同時也是人類社會實現自我變革的必由之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和經濟體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來說,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經濟綠色轉型更是我們面臨的極為重要的課題。
所謂可再生能源,指的是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等非化石能源,其與核能統稱為清潔能源。鑒于可再生能源是從自然界中循環而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被公認為是清潔、綠色、低碳的能源。
十八大以來,我國以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裝機規模連續多年居于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上升,能源結構調整和減碳效果逐步顯現。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34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1%;2022年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475萬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80%,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堅實保障。
進入“十四五”時期,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扎實推進“雙碳”工作落地,國家陸續推出一系列相關政策。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2022年5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圍繞“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提出21項行動方案;同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將從過去能源電力消費增量的補充,變為能源電力消費增量的主體。
中央企業是我國碳排放的重點單位,且大多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雙碳”戰略目標提出以來,中央企業紛紛明確自身“雙碳”路線圖、施工圖,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縱觀中核集團清潔能源發展歷程,其作為我國核科技工業的開拓者、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中堅,先后創造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等多項“新中國第一”。但不可否認的是,相對于傳統電力企業,中核集團在非核新能源領域起步較晚。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深入推進,中核集團高度重視非核新能源產業發展,于2011年11月成立中核匯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匯能”),向風電、光伏等非核新能源領域正式進軍。

圖1:中核匯能山東公司濰坊風電場
在十余年的發展中,中核匯能歷經創業起步、強基固本、跨越發展三個階段,走出了一條資產整合重組的變革之路。
中核匯能成立之初為中核集團全資子公司,主要開展產業研究和市場開發工作。2014年1月,中核集團收購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并由中核匯能和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中核匯海風電有限公司,這為后續打造中核匯能新能源開發建設運維專業平臺奠定了基礎。
2017年2月,中核集團將中核匯能委托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管理。作為中核集團重要的專業化公司之一,中國核電高度重視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將其作為未來重要的利潤增長極進行培育。2020年12月,中國核電全資收購中核匯能,形成“核電+新能源”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同年,中核匯能入選中核集團首批“綜合改革行動”試點單位,成為集團重點打造的治理結構科學完善、經營機制靈活高效、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的改革尖兵,這標志著中核匯能邁入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
目前中核匯能已擁有甘肅、新疆、廣西、貴州等19家區域公司和1家專業化共享平臺公司,做到市場全面覆蓋、布局不斷優化。截至2021年12月底,中核匯能在運裝機容量887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192萬千瓦,待建裝機617萬千瓦。伴隨業務體量的快速提升,公司主要財務數據亦呈穩健增長態勢,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快速增加,創收能力不斷提升。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46億元,截至2021年12月,公司總資產達519億元,凈資產收益率水平由2018年的5.34%快速提升至12.39%。
歷經多年淬煉,中核匯能打造出一支業務過硬的非核新能源專業隊伍,躋身行業第一梯隊。通過資產重組整合,中核匯能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發展成為中國核電乃至中核集團非核清潔能源產業開發、建設、運營的專業化平臺,肩負起規模突破口和利潤增長極的重要使命。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雙碳”戰略目標,加快高質量跨越發展步伐,中核匯能結合公司實際制定了新能源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至2025年底新能源在運裝機規模達到3300萬千瓦,全力推動風光電大基地項目、海上風電項目、海外項目實現突破”的目標。
對于此時的中核匯能來說,盡管已經具備較強的行業競爭優勢且盈利能力突出,但僅憑內部資金仍然無法完全滿足未來發展需求。一方面,新能源行業屬于資金高度密集型行業,一般陸上風電場、光伏電站單個100MW項目開發至少需要數億資金的投資規模,且裝機容量的快速增加可能引起資金周轉不靈,引發財務風險,影響項目收益,因此保證企業現金流的健康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新能源行業技術壁壘較高,風電項目開發以及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全過程都需要專業的技術知識和能力;加之中核匯能在開發建設風電、光伏、地熱等傳統項目的基礎上,近年來也在加快探索氫能、儲能、充電樁等新業態、新模式,這些都需要不斷加大科研創新投入力度,加強公司人才隊伍建設。
基于以上原因,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股權多元化,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解決公司發展資金需求成為公司改革的必然選擇。

圖2:中核匯能增資后股權結構
2021年12月31日,中核匯能增資項目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正式掛牌。披露信息顯示,此次增資擬引入不超過七個投資方,釋放股權不超過30%。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儲能等新業務的開拓以及償還債務、補充流動資金等。
圍繞中核匯能增資引戰需求,北交所第一時間組建專項工作團隊,從設計引戰方案到協助編制競爭性談判方案,為中核匯能提供了全流程的專業服務,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鑒于對中核匯能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度認可和樂觀預期,截至2022年3月3日披露期滿,項目共征集到19家意向投資方。經過激烈的競爭性談判,遴選出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資管”)、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投能源”)、浙江浙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能電力”)、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投資”)、國家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珠海德擎混改三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珠海德擎”)、北京光核匯合新能源科技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光核匯合新能源”)等七家為最終投資方,募集資金共計75億元;中國核電釋放30%股權,持股比例降至70%。
新進投資方涵蓋金融機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類型,將為中核匯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全面建設一流清潔能源企業提供強大支撐。
在金融機構方面,國壽資管、中信證券投資的加入能夠為中核匯能提供更多資本支持。特別是國壽資管作為中國人壽集團旗下主要投資運作平臺,近年來持續加大清潔能源領域投資布局,已形成水電、核電及光伏太陽能的多類型清潔能源投資體系。此次增資后國壽資管成為中核匯能第二大股東,有望為公司未來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方面,川投能源是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控股的國有上市公司,多年來深耕能源產業,確立了以水電清潔能源為主的發展格局;浙能電力作為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電力主業資產整體運營平臺,近年來在電力生產領域投資規模逐年擴大,已發展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范圍的區域能源龍頭企業。以上兩者的加入無疑能夠為中核匯能提供強大的產業助力,形成明顯的協同效應。
在產業投資基金方面,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珠海德擎以及由中核(浙江)新產業基金、光大一帶一路綠色基金、中核產業基金組成的光核匯合新能源的加入,也將為中核匯能提供強有力的資本和資源支持,助力其實現產業延伸和戰略擴張。
值得指出的是,本次增資擴股是中核匯能成立以來第一次股權融資,證明了市場投資者對公司過往成績的高度認可,同時對于公司未來發展具有多重戰略意義。
首先,增強資本實力,為新能源項目建設提供有力保障。中核匯能“十四五”期間總投資額預計在千億元以上,此次融資作為中核匯能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重要舉措,將為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以及氫能、儲能、充電樁等新業態、新模式的開拓提供充足資金支持,助力其打造“風光熱氫儲充”綜合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其次,發揮協同效應,推動資源共享。新進投資者均為與中核匯能具有重大業務協同效應的產業投資者或實力雄厚的財務投資者,將在新能源資源協同、電力市場開拓、投融資支持、金融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化合作,為中核匯能未來發展持續賦能。再次,優化股權結構,實現股權多元化發展。中核匯能增資前為中國核電全資子公司,股權結構相對單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開展將有助于盤活公司治理結構,優化完善管理機制,加大市場開拓和創新力度,推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同時也為后續資本運作打下良好基礎。
唯撐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唯奮斗不止方能沖出重圍。通過資產整合重組與混改雙措并舉,中核匯能在十年間由新能源領域的一支新兵成長為中堅力量,并向著建設一流清潔能源企業的目標邁進。當前,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加速向低碳轉型,我國新能源發展面臨著新任務、新要求。我們相信,以中核匯能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企業能夠把握機遇、應對挑戰,破立并舉優化產業結構、錨定核心技術創新攻關,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