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中關村的科技企業家們一定會秉承中關村精神,在中關村創業路上踏上新的征程。”
10月23日下午,北京及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家代表,在北京友誼賓館貴賓樓隆重舉行“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懇談會”。本次懇談會的主題為促進北京及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再次快速發展,推動我國科技進步,使中關村精神永放光芒。同時,“中關村精神萬歲”漢白玉碑石也在本次大會進行揭牌儀式。
1980年10月23日,陳春先帶領志同道合的中關村人,成立了中關村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點燃了北京及中關村民營科技發展的第一把火炬。正值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創業43周年之際,恰逢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各界人士和中關村企業家共同暢談學習中央文件的體會和感想。
再創輝煌,再造傳奇
參加會議的企業家代表在發言中表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聯合印發的民營經濟領域又一份重要文件,規格高、措施實,充分彰顯了黨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決心。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為我國民營企業的主力軍,民營科技企業已經成為中關村科技園區重要組成部分,成功地推動了北京市經濟的發展,為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進一步轉化為國民財富,做出巨大貢獻。《意見》中指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這種新的定位再次肯定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北京市科協秘書長、二級巡視員李金濤說:“43年前的今天,陳春先教授在北京市科協的支持下,帶領幾個科技人員成立了中關村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點燃星星之火。北京市科協在改革之初,堅定支持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突破障礙,播下了第一顆火種,我們也將在中央文件的鼓舞下,繼續努力,為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李金濤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這是對民營經濟以及民營企業家的巨大鼓舞。社會各界人士和中關村的科技企業家們在這里歡聚一堂,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我們相信中關村的科技企業家們一定會秉承中關村精神,在中關村創業路上踏上新的征程。”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榮譽委員、北京市應用科學研究院院長紀世瀛表示,中央精神極大地鼓舞了民營企業家的斗志,堅定了信心,溫暖了創業情懷!他說:“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絕對不是‘私有化’。實際上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發起的一場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群眾運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起幾億人民的創業激情,參與到經濟建設當中來。民營經濟發展不是私有化,而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
四通集團公司總裁段永基表示,大規模興辦民營企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這種偉大的創新為所有以生產要素為公有制的經濟社會開辟了嶄新的發展模式,是中國當代經濟高速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是經濟學上的偉大創新。“我們隆重紀念,就應當勇敢繼承這種創新精神,在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31條的指引下,繼續頑強拼搏,為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開創新的輝煌!”
海淀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畢淑琴說:“我要致敬中關村民營企業家!我了解很多民營企業家的創新創業故事,我覺得他們第一是情懷,第二是擔當,第三是敢為人先,這是中關村精神。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當中,都是為中關村人鼓與呼,為創新創業的沃土貢獻力量。由于有了43年前的一粒種子成就了一條街,現在又成就了一座城。海淀的發展得益于科技企業家的風險和擔當。作為海淀區的一名公務員,我愿意為每一名科技企業家、創業者,更好地提供服務。過去的43年我們砥礪前行創造了輝煌,相信未來40年,未來的100年,中關村民營企業家會一代一代地把接力棒傳下去再創輝煌,再造傳奇。”
歷史文獻,彌足珍貴
在本次大會上,推出了紀世瀛與齊忠合著的《北京·中關村民營科技大事記》上卷、中卷、下卷。該書100多萬字,首次向讀者展示了300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并用獨特的史、志、傳的撰寫方式記錄了北京·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民營科技企業1980年—2004年大事件。
作者紀世瀛和齊忠長期從事與民營企業相關的工作,都可以稱得上中關村的“老村民”。紀世瀛擔任北京民協會會長、中國民協副理事長多年,齊忠曾任北京民協副秘書長、《科技之光報》等報紙主編,兩位不僅對民營企業抱有滿腔熱情,而且對中關村的歷史如數家珍,并掌握第一手資料,交由他們撰寫實至名歸。
《北京·中關村民營科技大事記》對當年歷史進行詳細的描寫,突出“史”的必要性,同時準確性保證了“志”的特征。該書是由民營科技企業家自傳、回憶錄等組成,真實地展現創業的艱難困苦,發明科技產品的過程,以及對中國科技事業的推動與貢獻,清晰地還原重大事件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展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創辦民營科技企業的風采,記錄了中國科技體制改革歷史上最光輝的篇章,成為不可多得的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歷史文獻,彌足珍貴。
齊忠表示,回顧北京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家不懼艱難險阻,至今讓人感慨萬分。“許多老一代民營科技企業家已經進入到耄耋之年,還有很多人已經逝去,書寫他們的歷史成為重要的搶救工程。《大事記》一書記載了中國民營科技企業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寶貴探索,向人們展示了科技體制最光輝的篇章,成為不可多得的北京及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歷史文件。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啟示未來,讓千千萬萬的年輕人創辦民營企業,續書中華民族新的篇章,使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永遠傳承下去,像天上的日月永照世界。”
團結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編輯兼副社長趙廣寧指出,《北京·中關村民營科技大事記》不僅為讀者展現了一部生動的民營企業發展史,同時也描繪了一部立體的科技創新史、社會發展史。書中既囊括對諸多民營科技企業的創辦、發展以及經驗教訓的梳理,也包含對一代民營科技企業家的刻畫描寫,還包括對相關科技創新產品和專利技術的科普解讀。“一方面,《大事記》為中國民營科技企業書寫歷史,為民營科技企業家立傳,為今后中外學者研究中國民營科技企業提供了重要歷史文獻和參考資料,同時也為眾多民營科技企業創業者提供參考指南。另一方面,《大事記》中所體現的‘中關村精神’不僅激勵著一代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奮發向上、開拓創新,更為當代的民營企業樹立了標桿榜樣,值得我們每個人賡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