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始人都需要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尤其是對家族財富進行有效規劃,可以有效地奠基家族的穩固地位,也有利于子女的未來發展。
創業本就是九死一生,創業失敗或階段性失敗是每個創業者必然會經歷的遭遇。那創業失敗者如何面對和擺脫困境呢?
創業失敗,創始人的一地雞毛
在過去的雙創和共享經濟熱潮中,資本捧紅了共享經濟,從旅館、汽車、自行車,到充電寶、雨傘、板凳、籃球……無數的創業項目都希望在資本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要說創業失敗后創始人的境遇,用“一地雞毛”形容再貼切不過了。
去年,紐諾創始人一篇《賣了4套房,創業12年,如今負債1億,無家可歸》公號文章刷屏,博得眾多同情、點贊。然后,“悲情創業者”王榮輝被老鄉兼創業伙伴下場“打臉”的反轉劇情,迅即在網絡上激起一場紛爭。其與前合作伙伴、投資人互撕至今。近日,她在個人公眾號上發布《創業者,該死嗎?》一文,稱自己因為創業不僅背負了幾千萬投資款的回購債務,還被投資人執行了限高,這次由于生病治療無法使用醫??ǎ涍^多次詢問才得知自己的醫??ㄒ脖煌顿Y機構申請執行劃扣和凍結,甚至投資機構還對王榮輝申請了拘留。這個曠日持久的紛爭再次引發了網絡熱議。
一般而言,大多數的創始人在創業之初將自己的資金不斷地投到公司,只要公司需要資金,第一時間就是創始人不斷地往里投錢,包括“賣房創業”等。但創始人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引進新股東、投資人時,往往忽視了清晰的財務記賬。創業過程中,規范的市場運作是必須的,無論是財務機制還是公司治理機制都必須清晰、透明、公正和經得起考驗。只有一開始就有規范意識,才能慢慢做大做強,也才能讓創始人個人的風險控制在有限的責任范圍內。
企業破產,創始人卻財務自由了
WeWork顯然是創業失敗者的特例。企業雖然宣布破產,創始人卻早就不斷套現、實現了財務自由。
日前,全球最大的共享辦公巨頭WeWork申請破產,消息一經發出,股價立即暴跌,相比上市初期市值已蒸發99.3%。WeWork借助共享經濟的行業紅利成為全球共享辦公室龍頭企業,但也因運營模式同質化、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發展逐漸受限。回溯其破產的原因我們發現,WeWork上市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且背負了高額債款,直至破產清算。
企業巨頭WeWork以申請破產告終,但令人意外的是,其創始人亞當·諾伊曼卻沒有與之一起陷入困境。相反,其個人早就實現財務自由。在WeWork破產清算的同時,亞當·諾伊曼已經開始了他其他公司的創業歷程。
為何WeWork創始人在經歷破產而屹立不倒?原因在于他在過去WeWork經營企業向好、不斷融資的過程中不斷套現,積累了大量財富。早在WeWork上市之前他就通過股票銷售和抵押股權借貸的方式套現了7億美元。據悉,亞當·諾伊曼自2014年以來在大多數融資輪中都賣出了股票,不僅如此,他還以WeWork股票為抵押,貸款了數億美元。
通過套現實現了財富轉移后,亞當·諾伊曼于2019年在美國紐約成立了家族辦公室,并將這筆財富投入到家族辦公室的建設。該家族辦公室專注于投資和開展創新業務,目前的投資組合包括多戶房地產和各種風險投資,包括金融科技、房地產科技、加密貨幣和健康科技公司。很明顯,WeWork創始人將資本的運作和財富的管理都做到了極致,使得他能在短時間內利用資本的運作為自己賺取到足夠的財富,并且及早地做好了財富管理,所以在WeWork破產后他才能果斷地快速換賽道。
WeWork是許多企業的縮影。天使空間的許多企業家客戶都具備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意識,紛紛成立家族辦公室,以幫助企業家提前進行風險隔離,避免因公司破產或婚變風險所帶來的財富損失。
事實證明,企業創始人都需要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尤其是對家族財富進行有效規劃,可以有效地奠基家族的穩固地位,也有利于子女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