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亞楠,韓茂華,鞏冠群,馬力通,4,戴博
(1.內蒙古科技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2.華健未來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1130;3.中國礦業大學 化工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4.生物煤化工綜合利用內蒙古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內蒙古 包頭 014010)

腐植酸提取常用的方法包含堿溶酸析法[6]、氧化法[7]、微生物溶解法[8]等。張遠琴等[9-10]通過響應曲面法分別考察了氫氧化鈉、焦磷酸鈉作萃取劑時,濃度、溫度和時間對褐煤提取腐植酸產率的影響,得出腐植酸最佳萃取條件,焦磷酸鈉的產率高于氫氧化鈉。王苗等[11]以寶清褐煤腐植酸為原料,探索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焦磷酸鈉作萃取劑時提取腐植酸的最佳條件,發現反應溫度對腐植酸產率影響最大,不同萃取劑最佳條件也不同。Garcia等[12]采用不同濃度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作萃取劑,發現0.5 mol/L的氫氧化鉀萃取腐植酸產率最高,0.25 mol/L 的氫氧化鉀萃取腐植酸H∶C和O∶C比值、官能團含量、分子量更大。
目前提取褐煤腐植酸的相關研究報道,尚無綜合考慮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焦磷酸鈉對堿溶酸析法提取褐煤腐植酸產率、純度及結構的影響的相關研究報道。本次實驗以白音華褐煤為原料,采用堿溶酸析法提取腐植酸,并對得到的腐植酸進行產率、純度、紫外可見光譜、紅外光譜、1H核磁共振波譜分析,以期篩選得到提取褐煤腐植酸的最優萃取劑,為堿溶酸析法提取褐煤腐植酸的工藝優化奠定基礎,促進褐煤資源高值轉化。
內蒙古白音華煤礦褐煤;硫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焦磷酸鈉均為分析純。
Bruker AVANCE Ⅲ 600M核磁共振儀。
根據腐植酸溶解特性,采用王海龍等[13]報道的方法進行腐植酸提取。準確稱取20.000 0 g內蒙古白音華煤礦褐煤(<0.15 mm)于燒杯中,分別加入5%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焦磷酸鈉溶液(固液比1∶4),浸泡24 h后加入400 mL蒸餾水,調節pH值至10~12,80 ℃水浴加熱2 h,反復離心后收集所有上層溶液。向上層溶液中加入5%硫酸溶液調節pH至2~3。分層后再次離心取下層沉淀烘干至恒重。并且將5%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焦磷酸鈉萃取得到的褐煤腐植酸分別命名為SHA、PHA、LHA、THA。平行做3組。
0.200 0 g烘干后腐植酸用1%氫氧化鈉溶液溶解至100 mL。過濾掉10 mL初液后,取5 mL于錐形瓶中,依次加入0.4 mol/L重鉻酸鉀溶液5 mL,濃硫酸15 mL后沸水浴30 min。冷卻至室溫后,加入2~3滴鄰菲羅啉指示劑,用標定后的硫酸亞鐵銨溶液滴定,變至紅褐色即為滴定終點,同時做空白實驗。每個實驗均平行做3組。
式中B——腐植酸含量,%;
0.003——碳的毫克當量,g;
V0——滴定空白時消耗硫酸亞鐵銨的體積,mL;
V1——滴定樣品時消耗硫酸亞鐵銨的體積,mL;
N——硫酸亞鐵銨濃度,mol/L;
C——腐植酸含碳比系數(腐植酸為0.58);
G——樣品重量,g;
Va——腐植酸溶液總體積,mL;
Vb——滴定腐植酸溶液體積,mL。
1.4.1 紅外光譜分析 研磨后的腐植酸與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上測定4 000~650 nm范圍內的紅外光譜。
1.4.2 紫外可見光譜分析 烘干后腐植酸用1%的碳酸氫鈉溶液溶解,并調節pH至中性,于紫外可見光譜儀上測定200~800 nm范圍內的譜圖,測定465,665 nm下吸光度值并計算其比值,記為E4/E6。
1.4.31H 核磁共振波譜分析 采用核磁共振儀,用氘代LiOD溶解腐植酸,在核磁共振儀上測定腐植酸的1H光譜。
不同萃取劑對褐煤腐植酸產率和純度的影響見圖1。SHA、PHA、LHA、THA分別為5%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焦磷酸鈉萃取褐煤腐植酸。


圖1 不同萃取劑對褐煤腐植酸產率(a)和純度(b)的影響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ant on the yield(a) and purity(b) of humic acid from lignite
由圖1a可知,不同萃取劑對褐煤腐植酸產率有顯著影響。氫氧化鋰萃取褐煤腐植酸產率最高,達27.28%,可能是萃取劑與陽離子結合后,若陽離子的電荷數越小,則與腐植酸吸附作用越強,故由于Li+所帶電荷最少,導致氫氧化鋰萃取腐植酸產率最大。氫氧化鉀萃取褐煤腐植酸產率最低,為 15.73%,與王苗等[11]結論相似。氫氧化鈉與焦磷酸鈉產率相近,與李艷紅等[14]結論相似。

圖2為不同萃取劑萃取褐煤腐植酸的紅外譜圖,利用傅里葉紅外變換光譜檢測不同腐植酸組分的官能團,并與標準品對照,以探索萃取劑對褐煤腐植酸結構的影響,包括峰面積的變化以及新峰的出現。

圖2 不同萃取劑對褐煤腐植酸紅外的影響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ant on the FTIR of humic acid from lignite

圖3為不同萃取劑萃取腐植酸的紫外可見光譜圖。

圖3 不同萃取劑對褐煤腐植酸紫外可見光譜的影響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ant on the UV-Vis spectra of humic acid from lignite
由圖3可知,不同萃取劑萃取腐植酸均在紫外區域有吸收,且隨著波長的增大不斷減小至趨于0。陽虹等[19]認為這是由于苯環吸收造成的影響,腐植酸分子中存在大量不飽和醛基、醌基結構,使其在紫外區域有強吸收。Ahmed[20]提取農家肥和秸稈中的腐植酸的紫外-可見光譜出現與本文類似的趨勢,在短波長處急劇增加,在230 nm處達到峰值,然后逐漸降低,在800 nm處減慢到幾乎檢測不到。
表1為不同萃取劑萃取褐煤腐植酸的E4/E6比值。E4,E6分別代表465,665 nm處的吸光度值,其比值E4/E6為表征腐植酸結構的重要指標之一,許多文獻報道,E4/E6的比例可能與腐植酸芳香碳的縮合程度、碳含量和HA的分子量有關[21-23]。而且E4/E6比值與腐植酸分子的芳香性和不飽和鍵共軛度呈負相關趨勢[24]。即分子量較小、酸性基團含量較高、脂肪族結構較多的腐植酸分子E4/E6比值較高。
由表1可知,氫氧化鉀萃取腐植酸的E4/E6比值最大,達4.750;氫氧化鈉萃取腐植酸E4/E6比值最小,為2.882,且不同萃取劑萃取腐植酸的E4/E6比值均大于標準腐植酸的2.630。表明氫氧化鉀萃取腐植酸分子量較小。Polak等[25]在不同季節提取了不同深度的土壤腐植酸,并發現腐植酸的E4/E6比值在3.030~5.330范圍內。

表1 不同萃取劑對褐煤腐植酸E4/E6比值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ant on E4/E6 ratio of humic acid from lignite
據文獻報道,對1H核磁共振波譜進行H的歸屬見表2。大致可將得到的H歸為5類:① 0.7~1.4 屬于甲基亞甲基等脂肪族飽和氫;② 3.5~4.0屬于與氧原子相連的甲氧基上的氫;③ 4.5~6.5屬于碳碳雙鍵上的氫;④ 6.4~7.2代表苯環上的氫;⑤ 8.3~9歸屬于酚羥基氫[14,26]。
采用1H NMR譜檢測不同腐植酸組分的化學位移。不同萃取劑萃取褐煤腐植酸溶解于氘氧化鈉試劑中,結果見圖4。且將圖4中各峰面積進行綜合計算,其峰面積積分可表示不同官能團中氫離子的比例。表2為不同化學位移范圍所代表的官能團和其峰面積積分。

圖4 不同萃取劑對褐煤腐植酸核磁1H的影響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ant on the 1H spectra of humic acid from lignite


表2 1H核磁共振波譜解析Table 2 1H NMR spectrum analysis
(1)不同萃取劑對褐煤腐植酸產率、純度均有影響。氫氧化鋰萃取褐煤腐植酸產率最高,達 27.28%,純度次高,為48.72%;氫氧化鉀萃取褐煤腐植酸純度最高,達52.51%,產率最低,為15.73%,氫氧化鋰為褐煤萃取腐植酸最優萃取劑。

綜上所述,不同萃取劑萃取褐煤腐植酸對其產率、純度、官能團數量影響較大,而對官能團種類影響較小,氫氧化鋰為褐煤萃取腐植酸最優萃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