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倩(貴州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我國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擘畫了新時代農村工作的宏偉藍圖,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前行方向。在此背景下,農村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不論是在生產端口還是在消費端口,都需要高效、全面、可持續的現代物流體系加以鑄就和支撐,進而使其轉化為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已對農村物流發展作出安排部署,指出要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末端網絡。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驅動下,農村物流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而農村物流發展又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動能,助力鄉村振興,兩者的耦合互動關系充分彰顯了促進農村物流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由于經濟基礎薄弱,物流發展滯后成為了制約其農業生產、產業發展的重要掣肘。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如何抓住戰略機遇,促進欠發達農村地區的物流發展,是當下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鄉村振興背景下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發展的價值意蘊,再從當下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出發,進一步探討促進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發展的路徑策略,以期為欠發達農村地區的物流發展助力,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農村物流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先導和基礎,隨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步伐的加快,傳統的物流設施、物流運營模式等已經難以滿足農村進一步的發展需求,積極推進農村物流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興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快城鄉融合步伐,為鄉村振興賦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產業興旺是鄉村全面振興的物質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關鍵。隨著現代化發展不斷向前,新興發展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逐漸向農村滲透,農村廣袤的發展空間得以被探尋,農村蘊藏的深厚底蘊得以被挖掘,為農村產業的發展創新帶來了新的資源和空間,涌現出鄉村旅游、文化產業、特色農業、農村電商等一批新興業態[1],但這些新興業態都需要高效的農村物流體系作為支撐,尤其是在農業的規模化經營、農副產品的銷售流通、農村電商發展等方面,更離不開高效物流體系的支持。促進農村物流發展,能夠助力農副產品“走出去”、生產要素“走進來”,延伸鄉村產業鏈,助推鄉村新業態的發展,進而帶動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只有不斷促進農村物流的發展,才能為鄉村的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實現生活富裕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落腳點。發展農村物流,可以有效延伸鄉村產業鏈,促進鄉村產業的發展,為農民增收提供多樣化的渠道。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下,農民多半只能依靠農業種植獲取微薄的收入,而在多元產業發展的契機下,農民面臨著更多就業創業的選擇。農民不僅可以自主創業,開展農副產品加工、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參與物流倉儲建設、經營電商平臺、提供物流服務,還可以從事種養加工、商貿流通、貨物搬運、倉儲運輸等多種工作,獲取更多收入,進而實現生活富裕。借助高效的物流體系,還可推動建設物資集散中心、流通工業園區等,暢通農副產品的流通渠道,拓展農業生產規模,壯大農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2]。
城鄉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著力點,我國再次強調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充分彰顯了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物流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源動力之一,高效的農村物流體系能夠有效對接城市物流、連通城鄉市場,促進產品和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靈活流動,打破城鄉之間的交通、貿易、信息等壁壘,實現城鄉的有效銜接。在高效的物流體系下,城市的生產資料得以“下沉”、農村的生產資料得以“上行”,將有力推動形成城鄉互促、協調發展的新型格局,打通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雙向循環,帶動農村發展,推進鄉村振興。
包括包裝、運輸、裝卸搬運等在內的每一項物流功能,其實現都需要依賴物流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是農村物流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的短板。近些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欠發達農村地區的物流基礎設施雖有顯著改善,但仍難以支撐高效物流體系的建立,主要由以下幾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交通便利性較差。在欠發達農村地區,由于道路狹窄、路況不佳,導致物流車輛通行不暢,物流配送路網稀疏,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難以構建暢通高效的雙向物流渠道;二是冷鏈物流設施缺乏。冷鏈物流運輸要具備相應的冷藏基地、冷藏設備、冷藏車輛及冷鏈技術等冷藏設施,相比于普通的物流設施,冷鏈物流設施成本更高、要求更多,正因如此,規模效應較低的欠發達農村地區在冷鏈物流設施方面的投入極低,阻礙了其生鮮農產品的運輸銷售;三是物流網點不足。現有物流服務網點大多僅覆蓋到鄉鎮一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仍是農村物流發展的堵點,制約著農產品的“上行”和消費品的“下沉”。
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高速發展助力物流行業達到更加智慧化、智能化、自動化和集約化,在物流行業高度發達的地區,早已開始運用智慧化全鏈條的現代物流經營模式。但在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新興技術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傳統人工模式仍占據主導地位,既缺乏相應的數據資源平臺以實現數據共享、信息發布、溯源跟蹤,也缺少輔助集散、倉儲及運輸等環節的智能化設備[3]。新興信息、物流等技術得不到有效應用導致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效率低下,制約了農村大宗產品、生鮮農產品等的運送。如何充分利用新興技術,助推物流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級,是當下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發展的關鍵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市場雖大有可為,但立足當下,經營環境差、物流市場小、吸引力不強仍然是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發展的痛點[4]。物流業具有規模經濟屬性,業務量越大,相應的成本就越小。要建立完整的物流體系,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成本,分攤這些成本只能依賴后期的業務量。而在欠發達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村民居住分散、農業生產規模小且具有周期性、季節性等特征,無論在物品的寄送還是遞送方面,都難以產生大量的需求,這顯然難以產生與成本相對應的業務量。物流市場小疊加建設成本高直接影響了物流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許多物流企業不愿參與欠發達農村地區的物流網建設,也不愿在農村設立物流網點,而有服務網點的地方絕大多數又是本地居民在經營,不穩定且抗風險性較差,也僅能提供基礎的寄收服務,引發了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隨著物流行業不斷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物流行業對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面對物流新業態、新場景的發展,高效的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更加離不開專業物流人才的支持。而在欠發達農村地區,無論是在管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抑或是復合型人才上都存在巨大的缺口。究其原因,還是欠發達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機會窗口較少、就業前景較差、薪資待遇較低,既無法引來外界物流人才,也難以留住本地物流人才,“引不來”“留不住”成為當下農村物流人才發展的桎梏。在各類高素質物流人才匱乏的境況下,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發展陷入瓶頸,難以實現轉型升級,阻礙了其高效物流體系構建的步伐。
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的發展需要政府予以有效引導。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物流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空間,政府也應充分結合地方實際條件與需要,抓住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做好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的規劃引領,科學指導農村物流的發展。
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高,不能僅依賴政府單方投入或是個別部門投入,而應構建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通過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相互銜接,以設施共建共享成網模式重構農村物流體系。具體而言,首先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完善現有農村路網,投資建設物流設施,并不斷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其次要充分整合現有資源,通過農業、交通、供銷、郵政等多部門和電商、客運、快遞等多行業的協同聯動,積極推進郵快合作、郵交合作,構建布局合理、統籌運行的縣、鄉、村三級物流設施網絡,以縣級為核心、鄉鎮為中轉、村級為延伸共同助力農村的物流運送,打造全鏈條、一站式服務中心;最后要積極引導、鼓勵支持物流企業向農村物流服務網點下沉,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和配送渠道,推廣合作配送模式,提高運力資源利用率,有效降低末端寄遞成本。
充分發揮先進技術在構建農村高效物流體系中的關鍵性作用,以技術帶動農村物流的現代化發展,推動建立農村高效物流體系。一是要加快構建農村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整合各級物流網點的信息資源,加強與電商、快遞等平臺的有效對接,形成廣覆蓋、高效率的農村物流信息網絡,精準把握物流信息,實現各類物流資源的高效組織和調配;二是推進先進技術和現代物流設備向農村下沉,加快智能分揀、條形碼、射頻識別等先進技術在農村的推廣應用[5],加快物流設備的升級改造,提升運營效率,實現對倉儲、加工、配送等各個物流環節的動態監控和控制管理。
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市場較小,經營環境較差,業務量跟不上成本投入是其物流市場主體發育滯后、物流網點服務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有效提升農村物流的需求端口、降低物流成本是破解此題的關鍵。一方面,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加快農村發展步伐,培育農村物流市場,促進物流業與農村電商等新興業態的融合發展,以新興業態反哺農村物流,釋放農村潛在的需求動能,擴大農村物流市場;另一方面,要整合多元物流主體,創新物流運營模式,實施包裹集拼、車輛共用、線路歸并等舉措,全力推廣協作共享、共同配送模式,充分借鑒部分地區的先進經驗,推進交郵融合、快商融合,推動農村客運、貨運、郵政、快遞等站點合并建設,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利用,降低物流成本,解決收益成本矛盾。
欠發達農村地區物流的發展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專業人才的支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壯大農村物流人才隊伍,提升農村物流人員素質。一是要制定人才引進戰略,以政策為支撐,提升農村物流從業人才的薪資待遇,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結合其他優惠措施拓展農村物流人才的發展空間,吸引并留住人才;二是注重對物流人才的教育培養,從責任感和正確價值觀等方面著手,鼓勵物流人才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為家鄉發展作出貢獻。此外,也可通過與高校的緊密合作,利用校企合作、定向幫扶等多種形式培養定向人才;三是建立物流人才培訓機制[6],構建科學合理的素質提升培訓體系,豐富行業在職人員的系統知識和操作技能,提升物流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農村物流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暢通城鄉雙向循環的重要渠道,雖然當前的發展還面臨著種種困境,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驅動下,未來的農村物流體系必將駛上前行的快車,朝著更加高效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