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雨晨(香港大學 工程學院,香港 999077)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貿易的不斷擴大,供應鏈管理成為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供應鏈是指將原材料、生產、配送和銷售環節相互連接的網絡,涉及多個組織與環節的協同合作。傳統供應鏈管理存在信息不對稱、協同效率低下和數據管理復雜等問題,這些問題限制了供應鏈的效率和靈活性,但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供應鏈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機遇。物聯網技術是一種通過互聯網連接和交換數據的技術,它可以將物理設備、傳感器、信息系統等連接在一起,實現設備之間的智能交互和數據共享。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有效地解決了傳統供應鏈管理所面臨的問題,為物流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幫助物流企業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數字經濟和科技創新對全球物流和供應鏈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物流行業朝著更加智能的方向發展。在消費與產業不斷升級完善的背景下,未來物流不僅可以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的服務,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完成整個物流體系的建設,構建智慧物流體系并融合到產業供應鏈中[1]。
實時信息共享是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應用之一,通過連接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和參與者,實現實時數據和信息的共享。傳感器和物聯網設備不斷收集、傳輸和共享供應鏈中物流運輸的位置和狀態、生產設備的運行情況、庫存水平、訂單狀態等各類數據。這些數據被傳輸到云端或供應鏈管理系統中,使供應鏈的相關參與者可以實時、準確地了解整個供應鏈的狀態、進展和需求。供應鏈中的參與者包括供應商、生產商、物流公司、零售商以及其他合作伙伴。通過實時信息共享,這些參與者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獲取關鍵數據,從而更好地了解供應鏈的動態情況,及時掌握關鍵事件和變化[2]。例如,在物流環節,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貨物位置和運輸狀態,物流公司和客戶可以隨時查看貨物的實時位置,了解預計到達時間,以更好地安排接收和配送;在生產環節,傳感器監測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生產商可以實時了解生產效率和產能,并及時做出調整,以滿足市場需求。實時信息共享的優勢在于提供了高效的溝通和協調平臺,使供應鏈參與者可以更好地協同合作。通過共享實時數據,信息滯后和誤解得以減少,減少了由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問題,參與者之間也可以更加迅速地共享信息、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靈活性。
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和參與者可以實時監測和共享數據。例如,在物流環節,通過物聯網傳感器,企業可以隨時掌握貨物的運輸狀態和位置;在生產環節,物聯網設備可以實時監測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況和產能。這些實時數據被傳輸到供應鏈管理系統中,經過智能分析處理[3],供應鏈參與者可以根據實時數據的分析結果做出準確決策。當供應鏈中出現問題或風險時,例如交通延誤、物流堵塞、生產設備故障等,企業可以迅速調整和應對,以最小的影響來解決問題。實時協同決策使供應鏈參與者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和需求波動,提升了供應鏈的敏捷性和靈活性。物聯網技術還為實時協同決策提供了更高級別的智能支持。通過大數據分析和預測技術,供應鏈參與者可以挖掘出數據背后的趨勢和規律,預測未來供應鏈的趨勢,如此一來,企業就可以提前做出決策,做好準備,降低潛在風險,從而增強了供應鏈的應變能力。
自動化與智能化是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特點,它帶來了供應鏈協同與決策過程的高度優化和效率提升。首先,物聯網技術的自動化特性使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能夠實現自動協同。通過物聯網設備和傳感器的自動數據收集和傳輸,供應鏈中的庫存管理、物流調度和生產計劃等任務可以實現自動化。例如,在庫存管理方面,物聯網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庫存水平,當庫存低于設定的閾值時,就會自動觸發訂貨流程,減少人工干預,提高庫存管理的效率;其次,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化應用使得供應鏈系統具備了自主決策能力。通過學習和優化算法,物聯網系統可以根據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自動調整運營策略。例如,在物流調度中,智能物聯網系統可以根據交通狀況、貨物重要性和運輸成本等因素,自動選擇最優路線和運輸方案,提高了物流運輸的效率和準時性;此外,智能化的物聯網系統還能實現供應鏈的自適應能力。隨著供應鏈環境和市場因素的變化,智能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并適應新的條件和需求。
更強的可見性與追溯性是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顯著優勢,物聯網設備和傳感器的應用,使整個供應鏈過程變得更加透明,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產品交付,供應鏈參與者都可以實時了解物流和生產等環節的狀態與位置。應用物聯網技術使供應鏈中的數據和信息能夠實時共享和傳輸;使用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使供應鏈參與者可以迅速獲取關鍵數據,如貨物的位置、運輸狀態、溫濕度等。這種實時可見性能夠幫助供應鏈參與者更好地了解供應鏈的運作狀況,及時掌握供應鏈中的各種動態,做出更準確的決策和調整。貨物追溯技術是物聯網技術在提高供應鏈追溯性方面的一個重要應用。通過在貨物上使用物聯網標簽或RFID等技術,供應鏈參與者可以實時追蹤貨物的運輸歷程和流向,有助于識別貨物來源、經過路徑以及運輸中的環境條件等信息[4]。
供應鏈企業A是一家國際物流和貨運公司,為客戶提供全球范圍內的貨物運輸和供應鏈管理服務。為了提高物流運作的效率、可視性和安全性,該企業采用物聯網技術進行智能化物流管理和實時協同。具體方案如下。
2.1.1 智能運輸容器
供應鏈企業A在運輸容器中安裝了物聯網傳感器和設備,實現了對智能運輸容器的實時監控。這些傳感器可以追蹤貨物的位置、運輸速度、運輸路線以及貨物的溫濕度等關鍵信息。傳感器還可以檢測運輸容器的狀態,如是否受到撞擊或震動,以及容器的密封性等。這些數據通過物聯網技術傳輸到供應鏈管理系統中,使企業能夠隨時了解貨物的運輸情況,及時應對潛在的問題和風險。
2.1.2 實時倉儲管理
供應鏈企業A在倉儲設施中引入物聯網技術,利用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庫存水平和貨物存放位置。傳感器可以自動檢測貨物的進出庫狀態,以及庫存的變化情況。這些數據通過物聯網平臺與供應鏈管理系統實時連接,幫助企業精確掌握庫存狀況,避免發生過度庫存或缺貨情況,優化庫存管理,降低庫存成本。
2.1.3 實時協同和運輸調度
供應鏈企業A采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供應鏈內部各環節的實時協同和運輸調度。通過智能物聯網設備,貨物的運輸狀態和位置信息可以實時共享給物流管理團隊和客戶,企業和客戶可以隨時了解貨物的實時位置和運輸進度,幫助其更好地安排接收和配送工作。同時,物聯網技術還能自動優化運輸路線和調度方案,減少運輸時間和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2.1.4 貨物追溯與安全保障
為提高貨物追溯性和安全保障,供應鏈企業A在貨物包裝上附加了物聯網標簽或RFID技術。這些標簽和傳感器可以追蹤貨物的運輸歷程和狀態,保障貨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如果在運輸過程中發生問題,企業就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迅速定位問題源頭,采取相應措施,降低貨物損失和運營風險。
綜合以上物聯網技術應用方案,供應鏈企業A實現了智能化物流管理和實時協同。企業應用物聯網技術能夠更加精確地掌握貨物運輸和庫存情況,提高運作效率和靈活性;應用貨物追溯技術也增強了貨物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提升了客戶對供應鏈企業A的信任感和滿意度;應用物聯網技術,該供應鏈企業成功提升了供應鏈的管理水平,為客戶提供了更優質的物流服務,在市場中獲得了競爭優勢。
在數字化轉型中,數據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它是企業的核心資產。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收集、整合和分析體系,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采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企業可以發掘海量數據中存在的潛在價值,發現潛在趨勢和規律,為企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持[5]。數據可視化工具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將復雜的數據呈現為直觀、易懂的圖表和儀表盤。通過數據可視化,管理層可以快速把握供應鏈的動態情況,發現潛在問題和機遇,及時做出調整和優化,有助于提高管理層的決策效率,促進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敏捷性和靈活性。
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引入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實現數字技術與物理系統的深度融合。企業應當將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實際的供應鏈物流、生產和倉儲過程相結合,實現數字化系統與物理系統的緊密集成。通過數字化系統和物理系統的高效協同,企業可以優化供應鏈的運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優質的客戶體驗。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應從全局出發,全面考慮數字技術在供應鏈各個環節中的應用。例如,在物流管理中,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運輸容器的實時監控和運輸路線優化;在生產過程中,通過云計算技術實現生產數據的集中管理和分析;在倉儲管理中,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庫存的追溯和安全保障。通過將數字技術與實際供應鏈操作緊密結合,企業可以實現供應鏈內部的高效協同和數據共享,從而提高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靈活性,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此外,數字化轉型也需要變革企業內部的文化和組織結構。企業需要加強內部協作與溝通,推動不同部門之間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培養員工的數字技能和意識,提高數字化轉型的執行力和成功率。通過全員參與,企業可以實現數字技術與物理系統的深度融合,推動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引入區塊鏈技術是一項重要且有前瞻性的舉措,可以顯著提升供應鏈的安全性和透明性。作為一種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區塊鏈可以有效保障供應鏈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防止數據被偽造或篡改。每個交易都會被記錄在不可更改的區塊上,確保供應鏈信息不容易被篡改或刪除,大大降低了數據被惡意攻擊或破壞的風險。另外,區塊鏈還可以改善供應鏈信息共享和追溯能力。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供應鏈參與者可以實時共享數據,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問題。每一次數據交換都經過授權和確認,確保只有授權的參與者才能訪問相關數據,增強供應鏈信息的可靠性。此外,區塊鏈還能夠實現供應鏈中貨物的追溯,從生產到交付的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可信賴的記錄,提高供應鏈的追溯性,有助于快速應對潛在風險或質量問題。然而,引入區塊鏈技術并不是一項簡單任務。企業在引入區塊鏈時需要仔細評估其適用性、成本和實施復雜性。同時,需要加強與供應鏈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作,建立共識與合作機制,確保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中能有效運作。此外,區塊鏈技術也需要不斷演進和優化,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供應鏈環境。總體而言,引入區塊鏈技術是提高供應鏈安全性和透明性的重要途徑,但企業需要綜合考慮其適用性和復雜性,與合作伙伴合作共建區塊鏈生態,確保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在數字化轉型中,員工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是至關重要的,企業應該積極推動數字文化轉型,將數字化轉型融入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中。為此,企業需要鼓勵員工接受數字技術培訓,提高其數字技術素養。通過培訓,員工可以了解數字技術的應用和價值,增強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企業應鼓勵員工主動提出關于數字化轉型的創新建議,激發員工的創新潛力。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他們身處不同崗位,對業務流程和問題有著獨特的見解和體驗,故而企業應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數字化轉型,引導他們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創意,營造開放、包容的數字化創新氛圍,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此外,企業還應培育員工數字化思維和敏捷決策能力。數字化思維是一種跨部門、跨層級的思考方式,鼓勵員工跳出傳統思維框架,從數字化的視角看待問題,尋找創新解決方案。敏捷決策能力是指員工能夠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快速做出決策,并迅速調整行動。這兩種能力都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所需的重要素質,可以幫助員工更好地適應數字化轉型帶來的變革和挑戰。最終,通過推動數字化轉型,鼓勵員工參與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化思維和敏捷決策能力,讓數字化轉型成為全體員工的共識和行動,企業也可以更順利地實現數字化轉型目標,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和競爭力。只有員工積極參與,數字化轉型才能在企業內部獲得廣泛認可,并實現長期持續的發展。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企業在推進數字化轉型時應該持有長遠的眼光。首先,企業應該制定合理的數字化轉型規劃,明確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路線圖。考慮企業的業務需求、現有技術基礎以及市場競爭環境,確保數字化轉型與企業戰略目標的緊密結合,避免盲目行動,造成資源浪費。其次,企業應保持靈活性。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市場和技術都在不斷變化,企業應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如果發現原有的數字化轉型策略不再適應當前的市場情況,企業就需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以適應新的挑戰和機遇。同時,數字化轉型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改進。企業應持續學習最新的數字技術和最佳實踐,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通過學習借鑒,企業可以更好地推進數字化轉型實踐,避免重復他人錯誤,快速適應變化;最后,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員工的參與和支持是數字化轉型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形成全員共識和行動的力量。企業應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數字化轉型,為員工提供培訓和支持,讓員工在數字化轉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指出,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用物聯網技術對其可視化與協同產生了重要影響。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和參與者可以實現實時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決策,從而提高供應鏈的可視化程度和協同效率。首先,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供應鏈中的數據和信息能夠實時共享和傳輸。通過傳感器和物聯網設備的不斷收集和傳輸,供應鏈參與者可以隨時了解供應鏈的狀態、進展和需求,實現了供應鏈內外部參與者之間的高效溝通和實時信息共享,有助于更好地協調運作,減少信息滯后和誤解,增強供應鏈的協同性。其次,物聯網技術的數據共享和智能分析使供應鏈參與者能夠基于實時數據作出更準確的決策。通過物聯網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分析,企業可以及時發現供應鏈中的問題和風險,并迅速制定措施來應對挑戰,從而提高供應鏈運作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此外,物聯網技術的自動化特性實現了供應鏈中的自動協同和自主決策。傳感器和物聯網設備可以自動進行庫存管理、物流調度和生產計劃,減少人為介入,提高運作效率。智能化的物聯網系統還能通過學習和優化算法自動調整運營策略,提高供應鏈的自適應能力。
總體而言,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可視化與協同方面的應用為供應鏈管理帶來了重要的創新和改進。通過實時信息共享、智能決策和自動化協同,企業能夠更好地掌握供應鏈的動態情況,優化運作流程,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靈活性。因此,供應鏈企業應積極采納和推進物聯網技術,實現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