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彭綿
在世界各國,惡性腫瘤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提高預期壽命的重要障礙。根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惡性腫瘤是183個國家中112個國家年齡<70歲人群的第一或第二大死因[1]。惡性腫瘤作為主要死亡原因的地位日益突出,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正在迅速增加。近年來隨著生活環境、飲食結構和經濟水平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等,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尤其是消化系統腫瘤[1]。惡性腫瘤早期一般沒有特異性癥狀及體征,早期診斷的比例較低,導致多數患者診治初期即為晚期惡性腫瘤,已錯過手術切除等最佳治療的時機。姑息治療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通過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疾病程度、生活質量、心理狀態、精神面貌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評估,姑息性手術、放化療、藥物及心理疏導等為手段,以達到減輕患者疼痛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是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2]。近年來,姑息治療發展迅速,在多種惡性腫瘤中應用廣泛,包括肝癌[3]、直腸癌[4]、胃癌[5]、肺癌[6]等。本研究以ICU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為觀察對象,分析姑息治療的臨床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21年3月在本院ICU就診的186例惡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93例。研究組男47例,女46例;年齡37~82歲,平均年齡(61.45±4.89)歲。對照組男44例,女49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61.74±5.5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納入患者均已確診為晚期惡性腫瘤,且獲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性別平均年齡(歲)男女對照組93444961.74±5.55研究組93474661.45±4.89 χ2/t0.1940.378 P>0.05>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通過藥物治療、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等單純治療或聯合治療以達到延緩腫瘤進展和控制臨床癥狀的目的。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姑息治療。姑息治療主要包括:①心理治療:詳細告知患者其真實病情,解釋目前的疾病進展及治療方案,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感變化,舒緩患者不良情緒,獲取患者的信任,給予積極的鼓勵和關愛,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悅直面病痛。同時,及時主動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一起努力提升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②疼痛控制:盡量減少有創治療,按照三階梯止痛療法進行藥物鎮痛,同時給予非藥物治療,如提供舒適體位、播放舒緩的音樂分散注意力及配合心理干預等方法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③營養管理:對于能夠自主進食的患者給予高蛋白、營養豐富的飲食,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監測患者體重及水電解質等指標的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飲食調整,必要時給予腸內或腸外營養。④生活質量管理:為患者提供干凈整潔、舒適的治療環境,保證患者良好的睡眠,協助完成翻身及適量的下床活動,注意保持患者身體清潔,預防長期臥床導致的壓瘡;同時,可以根據患者喜好播放音樂或影視片等舒緩患者沉重的心情。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和NRS評分。①療效判定標準:采用WHO實體瘤客觀療效評價標準評估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其中完全緩解:腫瘤消失徹底,且癥狀持續時間≥1個月;部分緩解:患者治療后其腫瘤面積縮小≥50%,同時維持時間>4周;穩定:治療后腫瘤面積縮小25%~49%,持續時間>4周;進展:腫瘤面積變大>25%或有新發病灶發現??傆行?(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②使用生活質量量表(QLQ-C30)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得分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呈正比,即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③使用NRS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按0~10分次序評估疼痛程度,其中無痛為0分,輕度疼痛為1~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1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59.14%高于對照組的37.6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和NR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54.82±4.38)分高于對照組的(46.73±3.52)分,NRS評分(5.51±0.29)分低于對照組的(6.45±0.5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9340.61±2.1646.73±3.52研究組9341.03±1.79 54.82±4.38a t 1.44413.884 P>0.05<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RS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NR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937.28±0.636.45±0.54研究組937.25±0.83 5.51±0.29a t 0.27814.789 P>0.05<0.05
近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顯著增長趨勢,據統計,2018年我國惡性腫瘤的新發與死亡病例數人數均高于世界各國,正成為我國居民疾病的主要負擔[7]。有研究指出,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能夠顯著降低患病人群的死亡率,如早期篩查診斷肺癌能夠使死亡率下降20%[8]。然而,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居民體檢意識參差不齊、基層醫療欠完善及多數惡性腫瘤發病隱匿,導致我國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相對較多,而這類患者已失去最佳手術治療的機會,導致多數患者遭受癌痛折磨,生活質量顯著降低,生存時間明顯縮短。有文章指出,腫瘤患者中有59%的患者會出現癌痛,隨著腫瘤進展,有64%的患者會受到癌痛困擾,且有33%的患者在治療結束后仍無法擺脫癌痛[9]。癌痛的病因復雜多樣,包括疾病自身導致的疼痛及治療相關性疼痛等[10]。癌痛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會影響臨床治療效果,可見癌痛管理是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姑息治療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孫紅梅等[11]在觀察終末期癌痛患者靜脈持續泵入嗎啡的臨床療效及不良事件的研究中,發現持續靜脈泵入嗎啡對癌痛的緩解效果滿意,且副作用能夠耐受,是需姑息治療患者緩解癌痛的一種有效方法。
姑息治療是惡性腫瘤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并不是所謂的放棄治療,及早進行姑息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癥狀,且能減輕癌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信心[12]。張露等[13]通過對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姑息治療中對臨床的需求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生活質量低下且對姑息治療的需求高。對于終末期腫瘤患者多種姑息治療方案的聯合應用往往是治療的主要措施,除了能夠緩解癌痛、提高生活質量,還能夠延長一定的壽命。孫備等[14]對于晚期胰腺癌的最佳姑息治療的探索中發現,內鏡下膽管支架治療是處理梗阻性黃疸的最佳方式,手術干預治療是處理消化道梗阻的最優選擇,藥物治療是控制癌痛的最佳治療方案。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59.14%高于對照組的37.6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N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54.82±4.38)分高于對照組的(46.73±3.52)分,NRS評分(5.51±0.29)分低于對照組的(6.45±0.5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姑息治療能夠提高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使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疼痛程度明顯下降,同時能夠使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姑息治療對ICU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而且能減輕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