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洪海
經濟高質量發展,項目是第一支撐。抓項目就是抓發展,離開項目建設,經濟發展就是空中樓閣、無源之水。連日來,出席省兩會的委員們就圍繞如何更好地推進項目建設提質提速展開了熱烈討論。
1 月4 日,唐山市曹妃甸區新天LNG(液化天然氣)項目接收站碼頭,一階段工程進入收尾階段,二階段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作為河北省首個大型氣源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對優化京津冀地區的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礎設施、城市更新改造、鄉村振興等領域,著力強基礎、增后勁,謀劃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爭取國家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
“目前,我省正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2023 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000 萬千瓦,到2027年能源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省政協委員,建行河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陳中新認為,河北要支持儲能項目建設,提升新能源的保供地位,“抽水蓄能項目是目前國內最成熟、對電網調峰作用最突出、最具有經濟可行性的儲能方式,但其建設周期達6-8 年,金融機構應建立綠色通道,從降低財務費用角度助力電網調節能力提升。”
重大項目不僅是經濟“穩定器”,更是發展“推進器”。省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涿州教學實驗場場長段劉偉建議,立足中國農業大學涿州教學實驗場現有科教資源集聚優勢和獨特區位優勢,爭取更多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加快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基地。“當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在河北聚集,必將帶動河北省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他說。
作為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交通運輸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省政協委員、秦皇島市政協副主席郭擁軍提出,河北必須要統籌陸海交通,加快建設環渤海高鐵等基礎設施及陸海運輸通道。
交通更好,物流更快。省政協委員、廊坊市政協主席李波建議,聚焦建設面向世界、輻射全國的物流強省,加快構建融合城鄉、服務京津、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為區域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持續加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是河北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務實之舉。省政協委員表示,抓住項目就是抓住發展,必須奮力地把項目打造成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載體,尤其要充分發揮重大項目的牽引性、帶動性作用,統籌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并切實解決好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2022 年,河鋼集團與韓國浦項制鐵公司在鋼鐵技術、智能制造等領域開展了深度合作,正在建設世界領先的連續熱鍍鋅生產線,產品以高檔汽車面板為主,主要用戶涵蓋豐田、寶馬、大眾等全球一線汽車品牌,美好前景令人期待。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主導產業壯大行動,聚焦鋼鐵、裝備、石化、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改專項行動;壯大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實施奶業、中央廚房等5 個千億級產業工程。

作為我國自主設計和建設的世界在建最大抽蓄電站,豐寧電站建設創造了抽水蓄能電站的多項第一。圖為豐寧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在振興制造業。省政協委員、廣駿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利剛表示,在省科技廳統籌組建的高邑縣新型建材特色產業集群科技特派團指導下,公司將聚焦裝配式及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新型農村節能建筑技術等領域,深化拓展與石家莊鐵道大學等高校院所的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建設農產品供應基地和精深加工項目,既是目標任務,也是發展機遇。”省政協委員、唐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董印玲認為,河北應立足蔬菜、禽類、水產特色品種,謀劃環京津蔬果、畜產品、水產品供應基地項目建設,進一步搶占京津中高端餐飲市場,同時瞄準中糧集團、中儲糧集團等知名企業,精準招商,重點放在奶業、中央廚房、蔬菜、水產品、精品肉類、板栗等特色項目上。
說到特色,離不開“土特產”。“土特產”雖小,重要性卻不可小覷,一頭連著廣大農民,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省政協委員、邢臺市科協副主席冀淑秀就此建議,河北各地要搞好“土特產”經濟,多上“土特產”深加工項目,延長“土特產”產業鏈條,增加“土特產”產品附加值,提升“土特產”的經濟效益。
生存至上,還有詩與遠方。“大運河河北段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文化工程,對我省文化、生態和經濟建設等方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與戰略價值。”省政協委員、張家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宏在大會發言中建議,要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建設為載體,推進優質文化旅游資源一體化開發,大力發展“運河+”鄉村度假、觀光農業、體育休閑、康養小鎮、文化創意項目。
數字經濟因其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和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正在成為我國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
近年來,保定市初步構建起東部片區以產業數字化為主、西部片區以數字產業化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京東、騰訊、小米、國信優易、航天宏圖、字節跳動、科大訊飛等優勢企業相繼落戶保定。僅2022年一季度,數據服務產業“四上”企業 90 家,營業收入44.03 億元,同比增長 6.2%。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加快產業數字化,支持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產業化,深入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三年“倍增”計劃。
“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省政協委員、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張慶彬建議,辦好2023 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力爭簽約一批大項目、新項目,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
張家口市聚焦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加快推進合盈金融數據科技產業園、聯通(懷來)大數據創新產業園等項目建設,2022 年運營服務器達到150 萬臺,未來五年達到400 萬臺。對此,省政協委員、中國聯通河北省分公司副總經理許杰提出,要用好張家口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加快布局建設以5G 基站、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培育行業級、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委員們提出,河北要推進數字經濟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加快新業態新模式的場景應用,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釋放數字紅利、增進民生福祉,加快建設數據驅動、智能融合的數字河北。
河北聯潤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電信合作建設的聯潤云數據中心,是河北省重點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33,025 平方米,吸納電信數據存儲、通訊器材研發制造等創新科技企業進駐,可滿足4000多家機構設備運營。“今年,我們計劃擴大電子信息產業孵化園區規模,新增資金投入12 億元,進行園區二期建設,預計新增建筑面積15 萬平方米,吸引更多數字經濟企業入駐,為建設網絡強省、數字河北作出應有貢獻。”省政協委員、河北聯潤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增建信心十足。
委員們一致認為,項目建設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核心抓手,必須牢固樹立“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聚焦項目干”的鮮明導向。大家一致號召,全省上下要統一思想,著眼全鏈上大項目,講究效率上好項目,大膽放手上新項目,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持續為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