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晨,潘紅英,莊一渝,葉進明,喬 凱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杭州 310016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建設已涉及醫院的各項業務。在各大醫院逐步推進無紙化醫療的同時,各醫療活動對于信息系統的依賴性也在逐漸加強[1]。醫院遭遇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的后果往往難預料,輕則導致患者滯留,影響醫療環境,降低患者就醫體驗,重則導致數據丟失,形成負性社會輿論[2]。護理人員作為應對醫院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的重要人員,提高其快速反應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和部門協調能力,已成為醫院網絡信息安全建設的必要組成部分。自2017年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護理部著力構建護理信息應急體系,設計制定護理信息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獲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1建立護理信息應急指揮小組
由護理副院長/護理部主任、護理部副主任(分管護理信息)、科護士長、信息專科護士共8人組成應急指揮小組,護理副院長/護理部主任擔任組長,護理部副主任及科護士長負責各個護理單元的組織協調工作,信息專科護士負責護理部與醫院信息協調小組的協調工作。應急指揮小組的工作職責:與醫院信息協調小組保持密切聯系,做好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的組織指揮與協調,確保各項命令和信息暢通;協調突發事件,確保臨床護理工作的有序開展,督導各護理單元應急處理能力;負責非信息系統工作狀態下的事件解釋、患者護理、醫囑執行、藥品及標本配送、患者轉運等工作指導;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提出改進建議并上報。
1.1.2建立護理信息應急專家指導小組
由護理部副主任擔任組長,信息專科護士擔任副組長,以各護理單元護理信息委員會成員為主體,組建護理應急專家指導小組,基于《國家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和《信息安全技術網絡等級保護基本要求》[3]及2016年12月IT中心聯合各業務部門制定的《醫院信息安全制度》,討論并制定標準化護理信息應急預案流程及操作規范,設計應急演練方案。小組成員完成內部護理信息應急培訓和考核后,定期組織各自護理單元護理人員應急培訓及考核,落實護理信息應急預案及演練方案實施細節。
依托醫院信息系統及數據中心,由信息專科護士作為系統研發項目負責人,與IT中心研發工程師合作研發護理信息應急系統。護理信息應急系統由數據同步系統和單機版護理應急系統組成。指定護理單元辦公電腦為計算機應急電腦,同時確保該電腦連接文書打印機及標簽打印機;確保應急電腦24 h開機,并處于數據同步狀態。其中,數據同步系統在開啟狀態下,每2 h與醫院數據中心進行數據交互,完成患者診療數據本地備份,以便護理信息應急系統可脫機使用;單機版護理應急系統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模塊、醫囑查詢模塊、醫囑執行模塊、護理文書模板打印模塊、醫囑單及醫囑標簽打印模塊、數據上傳模塊等,在患者診療數據完成本地備份的基礎上,可滿足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正常護理工作的需要,并在故障恢復后,可完成診療數據補上傳。
1.3.1確定護理信息應急預案等級
護理部根據醫院各部門、科室的信息系統與護理信息系統的交互過程,將其排列出優先級,然后結合實際發生故障對護理工作的影響程度和故障排除時間,確立護理信息應急預案等級。一級為全院級業務系統癱瘓(含掛號、收費、醫囑、發藥、主干網絡等);二級為部分獨立科室級信息系統癱瘓(含檢驗、檢查、電子病歷、節點網絡等科室系統);三級為部分區域或單一業務信息系統癱瘓(含護理相關業務信息系統)。
1.3.2制定應急預案流程
為了讓臨床各護理單元更清晰的了解護理信息應急預案的啟動條件和步驟,護理信息應急專家指導小組繪制了具體的應急預案響應及處理流程,見圖1。圖中預計時間(30 min、1 h)是綜合醫院IT中心記錄在冊的信息系統故障處理日志及醫院自身實際情況(記錄故障頻度、故障排除能力、日常業務量、影響范圍等)得出的結果,并經過多次應急演練驗證其可行性及適宜性。
1.3.3明確臨床護理單元各成員職責
首先發現信息系統故障的臨床護理人員應立即與IT中心值班人員取得聯系,確認為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和(或)因醫院信息系統軟、硬件故障,30 min內仍無法恢復時,立即向護士長匯報。護士長按意外事件匯報程序進行報告。護士長:立即向護理信息應急指揮小組匯報情況;具體負責護理單元的應急準備工作,組織本部門醫生及護士使用單機版應急系統,協調其他業務部門開展醫療護理活動,并對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護理組長:啟動單機版護理應急系統,打印應急版護理文書、對應患者醫囑單及醫囑標簽,實行人工操作,配合主管醫生查房,協助責任護士有序開展護理工作。責任護士:堅決貫徹護理核心制度,實行人工操作,遵醫囑開展護理工作,按時記錄應急版護理文書并存檔。故障解除后,在IT中心的協助下,責任護士正確核對并將系統中斷期間產生的相關醫囑執行明細及書面護理文書信息補錄入信息系統中。

圖1 護理信息應急預案響應及處理流程圖
護理信息應急專家指導小組基于應急預案響應及處理流程設計以演練計劃、總結改進、培訓考核為核心框架的護理信息應急演練方案,并推廣使用。
1.4.1演練計劃
根據應急演練方案要達到的效果,護理信息應急專家指導小組設計演練情景,明確護理信息應急事件的時間、地點、類型、等級、起止口令,明確參演人員、職責和人數。參演人員包括實施主體、配合部門、觀摩人員、評估人員、組織人員,并根據演練規模確定參演人數。如住院病房觸發一級護理信息應急預案對應突發事件下,實施主體為病房的醫護人員,主要職責為在非醫院信息系統工作環境下開展醫療護理工作;配合部門為住院藥房、住院收費、輔助檢查科室及IT中心等相關人員,配合開展應急演練;觀摩人員是組織者邀請參觀演練的人員,可以是護理信息應急指揮小組成員、配合部門負責人、其他病房的醫護人員,觀摩人員觀看演練過程;評估人員為護理信息應急專家指導小組成員,主要任務是在不干擾演練過程的情況下,觀察演練人員的應急行為,記錄觀察結果,并依據評估表,對應急演練全過程進行評價,同時評估應急演練方案;組織人員為護理信息應急指揮小組成員,主要負責組織實施應急演練、宣傳報道等。通過一系列情景事件,評估人員逐步推進應急演練深入開展。
1.4.2總結改進
應急演練結束后,護理信息應急指揮小組組織召集實施主體、配合部門及觀摩人員、評估人員、組織人員,從不同角度反饋應急演練感受、效果,并進行階段總結。會后由護理信息應急專家小組整理資料,書寫演練報告,對應急演練方案及應急預案進行評價、分析、總結。護理信息應急指揮小組根據演練報告,決定改進措施并實施,不斷提高應急演練方案的可行性和適宜性,并為醫院信息安全體系的完善提供借鑒。
1.4.3培訓考核
護理信息應急專家小組制作標準化培訓課程,設計應急演練腳本,制定演練考核標準,并請IT中心對考核依據進行審核,力求做到全面、科學、嚴謹。應急演練腳本及考核標準,見表1。護理信息應急專家指導小組成員定期組織各護理單元開展護理信息應急培訓及考核,落實護理信息應急預案及演練方案實施細節。其中,全院層面護理信息應急演練每半年開展一次,護理單元層面每一年開展一次。

表1 護理信息應急演練腳本及考核標準
自2017年至2021年,醫院共完成全院層面護理信息系統應急演練10次,護理信息專家指導小組回顧演練報告,分析應急演練落實情況,見圖2。結果顯示,護理信息應急演練考核成績逐年上升,護理信息應急預案及演練操作流程落實到位。

圖2 護理信息應急演練考核成績一覽表
2021年末,護理部組織對全院2 060名在崗護士(新護士除外)進行護理信息應急演練滿意度調查,調查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8.16%。結果顯示,90.97%的護士表示對護理信息應急演練的安排非常認同;96.64%的護士認為應急演練對網絡與信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或重大軟、硬件故障的應對非常有幫助;94.82%的護士認為采用應急演練的方式開展應急能力培訓更為直觀、更有助于記憶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自2017年構建護理信息應急體系至2021年,IT中心記錄在案的信息系統突發事件為46次,其中1 h以上未排除故障次數為3次,30 min至1 h為2次,30 min以內為41次,并未啟動過醫院信息系統應急預案。統計護理信息應急體系實施前后臨床護士信息系統故障反饋時間(IT運維服務平臺接到臨床護士反饋時間及網絡信息監控平臺故障日志時間差)發現,反饋時間由(4.77±1.02)min(n=40)縮短到(2.57±0.62)min(n=46)。實施護理信息應急體系后,信息系統突發事件均在4 min之內得到有效反饋,故障恢復后,臨床診療數據100%可補上傳,未發生因網絡信息系統故障造成的患者或醫護人員之間投訴事件,臨床護理人員護理信息應急反應速度、決策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得到提升。
網絡信息系統是保障醫療服務持續性和診療數據完整性的生命線。為加強醫院緊急應對網絡信息系統突發事件的風險管理能力,提高故障處理效率,制定網絡信息系統安全應急預案勢在必行[4]。明確的組織領導、有力的技術保障、縝密的應急預案和嚴格的人員培訓是護理人員有效應對網絡信息突發安全事件的基礎,構建護理信息應急體系,可提高護理單元實際應對和處置突發網絡信息故障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有助于增強全院護理人員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5]。
定期開展護理信息應急演練有利于在模擬情景下強化護理人員在應對網絡信息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明確應急時的崗位和職責要求,發現應急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細節,驗證護理人員應對網絡信息突發事件的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提高護理信息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和適宜性。護理信息應急演練與臨床工作密切相關,且需要各臨床科室合作共同參與,不僅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更提升了團隊的應急協作能力和凝聚力,護理人員的參與興趣與主觀能動性明顯提高,較好地鞏固與提高了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應急演練培養了護理人員的評判性思維,體現了護理專業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