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王鐵成、唐國強、劉勁……這些特型演員之所以成為讓人驚嘆的“革命領袖”,離不開一個人——王希鐘。在塑造86 版《西游記》形象時,他認為“孫悟空一定要美,豬八戒一定要可愛”。他去世后,有網友說:“他位列仙班了。”
古月、王鐵成、唐國強、王伍福、劉勁、黃薇、盧奇……這些特型演員本人似乎和領袖人物也不是那么像,之所以搖身一變成為讓人驚嘆的“革命領袖”,離不開一個人——王希鐘。他見證了共和國影視化裝藝術的開端與發展,被稱為“中國彩色電影化裝師第一人”。
1982 年,中國電影金雞獎增設“最佳化妝獎”,王希鐘憑借電影《西安事變》首獲此殊榮。人們正是從《西安事變》開始,看到了什么是特型演員。
2022 年12 月19 日,王希鐘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有人評論道:“天下從此無圣手。”

王希鐘在給劉勁化裝
1928 年11 月,王希鐘出生于山東蓬萊的一戶農民家庭。20 歲時,他被東北電影制造廠(后改為長春電影制片廠)錄取。后因革命需要,他又參加了廠里的化裝訓練班。之后,他赴蘇聯學習電影技術,回國后就擔任了北影廠化妝工作室主任。
1959 年上映的國慶獻禮片《萬水千山》講述了長征時期的故事,王希鐘為了使演員膚色看起來更貼近當時紅軍膚色的真實狀態,自己做油彩、配油彩,還做了藏民的頭套、胡子等。
“我著力克服了以往黑白影片化裝中出現的化裝色彩較濃、模式化等弊病,盡量做到真實自然。”王希鐘說。
改革開放后,王希鐘迎來事業的高峰。當時出現領袖人物最多的影片,王希鐘逐個為他們化裝,也從此成為特型演員化裝“專業戶”。
90 年代初的影片《周恩來》是王希鐘的又一代表作。“我在給王鐵成(劇中扮演周恩來)化裝定型時很注重眉毛的處理,這是最能反映老年總理特點的地方。”王希鐘說。
為了恰到好處,濃淡虛實、變化適度,體現周恩來逐根眉毛的變化方向,王希鐘反復與周恩來的照片對比,“根根計較”。“周總理老年的時候有老人斑,鼓出來的和平面的有區別,他都用模子做出來很小的老人斑,還染上色,再用酒精膠貼在皮膚上,大家都看不出來。”王鐵成說。
這部影片成就了王鐵成的演藝事業,王希鐘也借此再次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化妝獎。
1995 年,為紀念長征勝利60 周年,電視劇《遵義會議》正在拍攝,缺一位飾演長征時期周恩來的演員。王希鐘一下想到了在《宋家三姐妹》劇組遇到的青年演員劉勁。
和劉勁在貴州拍攝場地見面后,王希鐘給劉勁戴上頭套,粘上絡腮胡。大家都感到,長征時期的周恩來“美髯公”形象一下就出來了。就這樣,劉勁成了新一代特型演員。長征時期的周恩來30 多歲,劉勁在拍攝此片時32 歲。
“我做夢都沒想到我可以演周總理,是王老師改變了我的人生,他是我的伯樂。”劉勁說。
拍完《遵義會議》,劉勁又參演了電視劇《周恩來在上海》,仍由王希鐘化裝。
關于顯與隱關系,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比較顧愷之、陸探微的密體畫與張僧繇、吳道子的疏體畫時,曰“顧、陸之神,不可見其盼際,所謂筆跡周密也。張、吳之妙,筆才一二,象已應焉,離披點畫,時見缺落,此雖筆不周而意周也。若知畫有疏密二體,方可議乎畫。”?其意在指明,密體之妙,不在筆跡周密的眉眼“盼際”,而在隱伏其后的“神”,疏體之“疏”,離披點畫,時見缺落,亦非其失,而妙在“筆不周”而隱伏其后的“意周也”。此段品評,細細忖度,對繪畫形與神關系的闡發,實是極富隱秀感的。至于詩文批評中,“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境生象外(劉禹錫)等,可不贅述。
“就周恩來形象而言,眼睛一定要炯炯有神。大家都知道周總理濃眉大眼,但王老師不會把我的眉毛畫得那么重,否則出來以后很假。”劉勁說。
拍《周恩來在上海》時,王希鐘做了一副假睫毛,一根根錯落有致,粘在劉勁的眼睛上,眼睛“一下就深邃了”。
這是王希鐘大量而細致查閱周恩來真實照片與資料的結果。“他非常愛看書、學習,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了解很深刻。比如周恩來在上海時期發生的工人起義、四一二大屠殺等,他了解得一清二楚。”劉勁說。
劉勁至今已飾演過六七十次周恩來,其中大約一半由王希鐘化裝。20 多年來,光是不同時期周恩來的頭套,王希鐘就給劉勁做了七八十個,眉毛也有幾十副。
1986 年版《西游記》之所以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離不開王希鐘對劇中師徒四人以及各路神仙、妖怪等數百個人物形象的塑造。
對于孫悟空的造型,王希鐘想了很久。他覺得既然是“美猴王”,就得美一點:鼻子要像人,嘴巴要像猴,突出“毛臉雷公嘴”的特點……“我雕塑的鼻子比演員的還漂亮、筆挺,六小齡童的鼻子沒有我雕的漂亮。觀眾說孫悟空的形象比六小齡童本人美多了。”王希鐘打趣道。
在技術條件相對落后的情況下,王希鐘發明了絹紗粘雙眼皮等獨門絕技,還把硫化乳膠等材料運用到人物造型中。
據六小齡童回憶:“人中部位一開始用彈簧、海綿墊,動起來嘴唇都破了。王老師又想別的辦法,把面部的硫化乳膠做得薄一些,用膠水粘在臉上……還要把硫化乳膠的面具做成適合我戴的臉型。不停地修改、細化、完善。”
在《西游記》原著中,八戒是一頭黑豬,王希鐘改為白豬。他還注意到真實的豬的眼睛很美,是丹鳳眼,非常嫵媚。于是,豬八戒也就多了一分媚態。
飾演豬八戒的馬德華臉上的兩個小酒窩,王希鐘覺得恰到好處,很喜慶。“他在造型時秉持一個要點:擬人化。孫悟空一定要美,豬八戒雖然很丑陋,但一定要可愛。”馬德華說。
劇中的如來佛祖的扮演者,是曾在電影《地道戰》里飾演民兵隊長的朱龍廣。在拍攝過程中,朱龍廣曾驚動了外交部。原來,尼泊爾的觀眾看到他的形象后,感到仿佛佛祖現身,特地給朱龍廣寫信,讓他“回歸故鄉”。
《西游記》里有一個麻煩事,像奔波兒灞、灞波兒奔是什么東西?精細鬼、伶俐蟲是什么造型?有些東西得想象,又得讓老百姓接受。這些形象都不是胡亂想象出來的,而是來源于王希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吸收,一個神仙形象可能就取材于古建橫梁上的畫,一個菩薩形象可能就取材于廟里的雕像。每到一地拍攝,劇組都要到當地的廟里拍照片回來,供王希鐘參考。
王希鐘還喜歡在影視作品中客串角色,比如在《西游記》中飾演金頂大仙,在《周恩來》中飾演林彪。
“他不是為了好玩,而是通過體驗演員的表演,更好地把表演和化裝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要讓演員臉上畫的或粘貼的東西有礙于演員的表演。”劉勁說,每次和王希鐘到國外拍戲,王希鐘都要跑到當地書店、美術館等地方研究,為的是真實表現人物形象。
為了影視化裝事業,王希鐘辛苦了一輩子。“他在90 多歲時還跟我拍《周恩來回延安》,從天津開機,后來去延安,他全程跟著。這是我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也是我們最后一次合作。”劉勁說。
王希鐘去世后,有網友說:“他位列仙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