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芹
(淮安八十二醫院呼吸科,江蘇 淮安 223001)
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在呼吸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受到某種刺激性因素影響,突然出現的呼吸中樞抑制現象。呼吸衰竭可對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造成負面影響,引起暫時性的缺氧和缺血癥狀,如控制不當還會累及大腦、心臟及腎臟等重要臟器系統,導致相關功能衰竭,情況嚴重時可誘發猝死現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積極地展開對癥治療尤為關鍵。臨床治療呼吸衰竭,常用常規對癥支持治療,如保暖、口鼻腔清潔等,配合對癥用藥,在此基礎上加用無創呼吸機治療,不僅可改善呼吸道平滑肌松弛度,降低氣道高反應,還可減輕支氣管痙攣,增強肺部通氣功能[1]。但該病病理機制復雜多變,病情進展迅速,單獨用藥難以充分發揮作用,且部分患者會發生惡心嘔吐、皮膚潮紅等不適感。尼可剎米是臨床常用呼吸興奮劑,能提高呼吸道的敏感性,使呼吸加深加快,快速恢復正常呼吸,已經成為治療呼吸衰竭的首選用藥之一[2]。本研究旨在探討尼克剎米治療對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乳酸(Lac)、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淮安八十二醫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各30例。A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13例;年齡68~85歲,平均(75.38±5.06)歲;誘發病:重癥支氣管哮喘10例,肺炎11例,溺水4例,腦血管疾病5例。B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6、14例;年齡67~86歲,平均(75.74±5.42)歲;誘發病:重癥支氣管哮喘12例,肺炎10例,溺水5例,腦血管疾病3例。A組與B組患者性別、年齡、誘發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與《呼吸疾病診療指南(第3版)》[3]中相關標準符合者;符合無創通氣指征,且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史者;可配合醫囑用藥者等。排除標準:伴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心、腎等重要器官損傷者;伴有腫瘤疾病者等。淮安八十二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研究。
1.2 治療方法給予A組患者常規對癥支持治療(口鼻腔清潔、呼吸道清理、保暖等基礎處理,以無創呼吸機建立規律呼吸,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保持氣道通暢,持續心電監護等)[4]。B組患者在A組的基礎上聯合尼克剎米注射液(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076,規格:2 mL∶0.5 g)治療,將本品2.25 g溶于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d。均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患者咳嗽、呼吸困難等相關臨床癥狀均顯著改善,且血氣指標明顯好轉,皮膚黏膜由紫紺狀態顯著改善評為顯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血氣指標及皮膚黏膜紫紺狀態有所好轉評為有效;上述各項臨床癥狀均未有改善,且血氣指標、皮膚黏膜紫紺狀態無變化,甚至加重評為無效[3]。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于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儀(德國耶格公司,型號:Masterscreen型)測定第1秒肺總量(TLC)、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MV)、功能殘氣量(FRC)水平。③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動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西門子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型號:Rapidlab348)檢測兩組患者的PaO2、PaCO2、lac水平。④對治療期間兩組發生惡心嘔吐、皮膚潮紅、皮疹等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行記錄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為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TLC、MMV、FRC及PaO2、PaCO2、Lac水平為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B組與A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96.67% vs 73.33%),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顯著升高,較A組的TLC、MMV、FRC,B組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L,±s)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L,±s)
注:與治療前比,*P<0.05。TLC:肺總量;MMV:每分鐘最大通氣量;FRC:功能殘氣量。
組別 例數 TLC MMV FR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30 2.87±0.49 4.15±1.20* 76.68±5.14 86.50±8.32* 1.04±0.28 1.41±0.54*B組 30 2.89±0.50 8.58±2.87* 75.54±5.03 103.68±11.45* 1.05±0.20 2.05±0.76*t值 0.156 7.800 0.868 6.648 0.159 3.76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較治療前,治療后兩組患者PaO2顯著升高,Lac、PaCO2均顯著降低,較A組,B組PaO2顯著升高,Lac、PaCO2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PaO2:動脈血氧分壓;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Lac:血乳酸。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PaO2(mmHg) PaCO2(mmHg) Lac(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30 46.50±5.24 72.10±7.40* 79.30±3.42 65.58±4.34* 3.35±1.15 1.79±0.53*B組 30 46.47±5.32 85.03±8.46* 78.23±3.57 46.65±5.64* 3.52±1.12 1.54±0.22*t值 0.022 6.301 1.185 14.569 0.580 2.38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A組與B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6.67% vs 23.3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呼吸衰竭是呼吸道危急重癥之一,指的是受到各種因素引起的肺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導致機體在靜息狀態下無法進行充足的氣體交換,引發低氧血癥或高碳酸血癥,從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及臨床癥狀的綜合征。臨床治療呼吸衰竭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糾正缺氧狀態、改善體通氣、積極消除疾病誘因為主要原則,常用常規對癥支持治療,例如給予保暖、呼吸道清理等基礎處理,以無創呼吸機就建立呼吸規律,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保持氣道通暢,持續心電監護等[5-6]。但考慮到呼吸衰竭病理機制復雜多變,同時常規抗感染治療受到藥物代謝因素影響,導致藥物實際達到病灶的濃度較低,癥狀改善效果不理想,這也使得常規對癥治療仍具有一定局限性,需配合有針對性的藥物聯合治療[7-8]。
尼可剎米可直接作用于延髓呼吸中樞,激活交感神經,并作用于主動脈體和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激活呼吸中樞對CO2的敏感度,恢復呼吸系統;此外,尼可剎米不會對大腦和血管運動中樞系統造成興奮刺激,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用藥后惡心嘔吐、驚厥現象較少,安全可靠[9-10]。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發現,較A組,B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升高,且A組與B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6.67% vs S23.33%)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呼吸衰竭患者行尼可剎米聯合常規支持治療,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高。
TLC、MMV、FRC等均屬于通氣功能指標,可實時監測患者的呼吸通氣功能狀態,同樣可用于監測呼吸衰竭程度[11]。PaO2是反映機體缺氧敏感指標,判斷機體缺氧狀態和葡萄糖代謝狀態;PaCO2是衡量肺泡通氣情況和機體酸堿平衡的指標;Lac在臨床通常被用于評估組織低灌注情況、缺氧程度及酸堿平衡紊亂等,其水平越高,病情越嚴重,這些血氣指標均與患者的呼吸功能狀態有著密切關系,常被臨床用于判斷呼吸衰竭程度的血清學指標[12-13]。本研究中,較A組,B組TLC、MMV、FRC及PaO2顯著升高,Lac、PaCO2顯著降低,提示呼吸衰竭患者行尼可剎米聯合常規支持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氣水平。究其原因,呼吸機通過減少患者呼吸肌負荷及呼吸功耗,有利于呼吸肌的恢復,聯合尼可剎米可有效舒張支氣管,減輕支氣管痙攣,改善肺部功能,恢復血氣水平[14]。此外,尼可剎米具有刺激和增強呼吸中樞的作用,增加呼吸頻率和潮氣量,緩解呼吸肌疲勞,降低肺組織耗氧量,增加潮氣量和通氣量,從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同時該藥能夠增加氧氣的吸入和CO2的排出,緩解缺氧現象,改善血氣指標[15-16]。
綜上,對呼吸衰竭患者行尼可剎米聯合常規支持治療,對患者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有明顯改善作用,且用藥安全,臨床可借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