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小學 康越璽
先烈中路小學位于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上,周邊匯集了十九路軍陣亡將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興中會墳場、華僑五烈士墓、朱執信墓、鄧蔭南墓園、張民達墓等大大小小20多處革命先烈墓(陵)園。學校還毗鄰戰功卓著、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南部戰區空軍、廣東省軍區、廣州市警備區、越秀區武裝部等軍事機關,紅色資源極為豐富。近年來,先烈中路小學緊緊圍繞培養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目標,充分發揮利用駐地革命先烈歷史資源和軍事機關優勢,積極探索愛國主義進入美術課堂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社會效果,成為學校美術教學的特色亮點科目。
學校在美術教學設計中,緊緊依托駐地紅色資源,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充實豐富愛國主義素材,持續豐富教學內容。一方面,從當地政府部門編纂的《廣州市紅色地名故事》《廣州市革命紀念設施》《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等資料中,遴選出涉及先烈路上每一處紀念設施的背景信息,以及每一名革命烈士的斗爭歷程,編輯成冊,形成紙質資料;另一方面,美術科老師們對紀念設施的門牌、墓碑、雕塑、簡介、展品、詩文悼詞等實物拍成視頻、照片,打包形成文檔信息。此外,還結合學校軍事單位學生比較多的優勢,發動學生家長幫助搜集各類紅色素材,通過全面系統搜集紅色素材,努力構建和不斷豐富了具有先烈中路小學鮮明特色的美術教學圖文結合的紅色素材資源庫。
積極運用紅色素材,組織學生從圖文并茂的資源庫中追憶革命先烈的成長過程、戰斗歷程、價值追求,充分領悟先輩們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如位于先烈南路的朱執信衣冠冢,表達了革命先烈朱執信積極宣傳“三民主義”反帝反封建的堅決追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承載著1983位英烈碧血丹心反抗外敵入侵的民族精神;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迫害和屠殺而發動的起義,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彰顯了張太雷等共產黨人為人民爭取自由、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的初心使命。在上“浩氣長存”一課前,組織學生實地瞻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來到公園拱門牌坊和烈士墓前,教師結合課本內容,引導學生觀賞油畫《廣州起義隊伍出發前總指揮黃興在作動員》,在作品中感受仁人志士的形象特征和“為天下人謀永福,死而無憾”的豪情壯志,在學生們心靈播下追求真理、愛國報國的紅色種子。所有這些,無不蘊含著革命先烈為人民、為民族、為國家而犧牲奮斗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
充分利用紅色資源,不斷改進美術教學方式,通過掃墓瞻仰、實地感受、聆聽講解、朗誦詩詞、觀看情景再現視頻等沉浸式教育方式,激發學生創作熱情,將革命先烈堅定理想信念、固守初心使命的光輝形象描于紙上、現于作品、烙在心里、印在腦海。在瞻仰了十九路軍烈士墓之后,學生們創作了一批烈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戰斗場景的作品,體現了勇于抵抗侵略、誓死保衛民族家園悲壯之美;在設計“烽火歲月”一課時,課前教師大量收集準備與革命相關的影像和圖片資料,課本中的雕塑《艱苦歲月》在廣州不少公園都能見到,是紅軍題材美術作品中的經典之作。教師拍攝制作紅色視頻,配上解說,讓學生通過視頻看到熟悉的公園和雕塑,在作品呈現老紅軍微笑吹奏笛子,小戰士憧憬未來美好生活的三角形的構圖中,讓學生體驗紅軍戰士在艱苦革命斗爭中將“苦”與“樂”熔鑄一體,以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
美術鑒賞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環節,有利于提升學生審美思維和綜合素養,從而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追求。先烈中路小學美術教育注重開展美術鑒賞活動,組織學生賞析與革命先烈相關的作品,以先烈們的英雄事跡感染、激勵學生,內化成學生自己崇敬英雄、學習英雄的自覺,從而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在賞析《淮海大戰》時,教師提示學生從構圖、氣勢、造型、規模、動感、色彩等方面進行賞析,感受人民解放軍威武勇猛、雷霆萬鈞的殲敵宏大場面。為進一步加深印象,教師組織學生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瞻仰廣州起義戰斗場面浮雕、血祭軒轅亭、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聆聽張太雷、葉挺、蘇兆征等革命先烈不畏國民黨反動派瘋狂迫害和屠殺,毅然發動起義的英雄事跡,集體朗誦《廣州起義碑記》和朱德、董必武、葉劍英等領導同志的題詩……從革命先烈們為中國的解放事業一往無前、勇于犧牲的大無畏英雄主義中,同學們感觸極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紛紛表示要向英雄們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積極貢獻。還成立了英雄題材美術創作小組、解放軍叔叔信箱、革命先烈詩詞朗誦小組等,不追明星追英雄,全校崇敬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蔚然成風。
進入新時代,人民解放軍認真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推進政治建軍、科技興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全面提升打贏能力,有效履行使命任務。先烈中路小學注重發揮駐地軍事單位多的優勢,分別與南部戰區空軍、廣東省軍區、廣州市警備區、越秀區武裝部等軍事單位建立軍民共建單位,邀請部隊指戰員擔任校外輔導員,定期到學習作報告;組織參觀部隊軍史館,觀看新式武器裝備展示;開展軍地聯歡活動,舉辦各類知識聯賽;聯合組織黨、團、少先大隊日,暢談軍地發展新進步。例如一年級“漫游飛行世界”一課,整堂課以了解人類從古至今飛天的夢想為主線,邀請曾在南部戰區空軍工作過的飛行員、航天員作報告,播放珠海航展上新式武器裝備和航天員工作生活視頻,展示殲20、運20等先進飛機模型,從視覺和心靈帶來巨大沖擊,同學們都興奮不已、非常自豪,從心底更加擁護黨的領導,熱愛人民軍隊,“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在幼小的心靈生根發芽,紛紛拿起手中的畫筆,為偉大祖國、人民軍隊革命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揮毫潑墨。

加強校園愛國主義氛圍建設,是搞好美術教育的有效途徑。先烈中路小學注重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充分利用墻面、櫥窗、板報、電子顯示屏等介質,塑造一個個、一群群革命先烈光輝形象,不僅能夠陶冶學生情操,美化學生心靈,還樹立榜樣,催人奮進,時刻提醒同學們勇于擔當起建設國家的重任。學校教室懸掛英雄畫像,櫥窗展示同學們以“紅色故事”為主題創作的繪畫、書法、郵票、書簽、通草畫等各種形式的作品,電子顯示屏閃爍英雄口號,處處充溢著革命先烈愛黨愛國、豪邁樂觀、前赴后繼、奮勇爭先的氛圍。特別是學校外墻還以中共“三大”“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起義”“廣州解放”“偉大復興”為題材,創作了《紅色羊城》大型城市浮雕作品,刻畫出革命先烈栩栩如生的光輝形象,打造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置身于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的校園,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激發使命擔當,誓言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立志做好接班人、建設好偉大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