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武
胎兒染色體異常在臨床較為常見,屬于一種先天性疾病。為降低新生兒染色體異常率,確保優生優育,積極開展產前診斷工作十分必要[1]。產前超聲屬于一種應用率較高的產前診斷方式,具有無創性特點[2]。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同樣具有無創特點,是臨床用來判斷是否存在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的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全球[3]。本研究為提高胎兒染色體異常早期篩查準確性,聯合應用產前超聲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方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5 月~2019 年2 月于本院進行早期篩查的7234 例孕婦,從中選取624 例需行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的高危孕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②自愿參與本研究;③早孕期出現異常超聲結構;④均為單胎孕婦。排除標準:①錯過最佳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時間;②拒絕接受檢查;③因終止妊娠而未行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624 例孕婦年齡23~45 歲,平均年齡(29.96±3.28)歲;孕周11~16 周,平均孕周(13.28± 1.29)周。
1.2 方法 624 例孕婦均行產前超聲、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及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
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方式:采用超聲儀進行定位,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行羊膜腔穿刺,抽取 20 ml 羊水,行10 min 離心處理之后留取0.5 ml,將其制作成為細胞懸液,然后再加入到培養基中,將其混勻,在37℃溫箱中進行開放培養,培養液適時更換,繼續進行培養,對羊水細胞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將適量秋水仙素加入培養瓶中,促使細胞分裂于中期停止,然后再行37℃低滲、固定、制片、顯帶以及染色處理,最終獲得羊水細胞表本片,之后再行核型分析與計數。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方式:采集10 ml 外周血,放置在EDTA 抗凝管內,行血漿分離處理,對血漿內游離DNA 進行提取,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處理,獲取樣本DNA 文庫,對其進行高通量檢測,將測得的基因序列和人類參考基因組進行對比分析。當樣本chr21 T 值≥3 時,便可認為存在較高唐氏綜合征風險;當樣本chr18 T 值≥3 時,便可認為存在較高18-三體綜合征風險[4]。
產前超聲檢測方式:診斷儀器采用GE Voluson E10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選擇二維探頭,探頭頻率設置為1.6~4.5 MHz,檢查前囑咐孕婦充分排空膀胱,檢查體位取仰臥位,嚴格遵循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標準采集、分析圖像,由2 名高資質醫生行圖像質量控制,行陰道超聲檢查,選擇陰道超聲探頭,探頭頻率設置為5~9 MHz,對矢狀切面、顱腦橫切面、胸部橫切面、腹部橫切面以及胎兒雙側上下肢切面進行采集,判斷胎兒超聲結構(馬蹄內翻足、腹壁缺損、顱內結構異常、十二指腸閉鎖、心臟畸形等)、軟指標(脈絡叢囊腫、鼻骨缺失、胎兒頸部透明帶增厚、肱骨或股骨縮小、腎盂擴張、腸管強回聲、心室強光點、腦室擴張等)以及和染色體異常相關的超聲指標(靜脈導管a 波倒置、三尖瓣反流、額上頜角增大)情況[5]。
1.3 觀察指標 將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結果視為金標準,分析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產前單獨超聲檢測與聯合應用診斷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準確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結果 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結果顯示,共有54 例染色體異常胎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Turner 綜合征)、13-三體、18-三體、21-三體綜合征胎兒分別有2、4、18、30 例。
2.2 產前超聲檢測結果 超聲檢測結果顯示,共有156 例染色體異常胎兒,其中胎兒超聲結構、軟指標以及和染色體異常相關的超聲指標異常者分別有52、88、16 例。
2.3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結果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共篩查出62 例染色體異常胎兒,其中13-三體、18-三體、21-三體綜合征胎兒分別有8、24、30 例。其中52 例經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分析確診,13-三體、18-三體、21-三體綜合征胎兒分別有4、18、30 例。
2.4 三種診斷方式診斷準確率對比 超聲聯合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診斷準確率高于超聲檢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種診斷方式診斷準確率對比(%)
早孕期行超聲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嚴重結構異常、非整倍體染色體篩查。國際婦產科超聲學會(ISUOG)指出[6],產前超聲特別是陰道超聲在早孕期胎兒發育狀況評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早孕期經超聲檢查可判斷胎兒存活情況,對胎兒大小進行測量,對孕周進行核對,通過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增厚,可協助行染色體篩查[7-9]。早孕期胎兒超聲篩查染色體異常的常見指標包括額上頜角增大、靜脈導管a 波反向、三尖瓣反流、鼻骨缺如、胎兒頸部透明帶增厚等[10-12]。本研究中,經超聲檢查共發現156 例胎兒可能染色體異常,其中胎兒超聲結構、軟指標以及和染色體異常相關的超聲指標異常者分別有52、88、16 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通過抽取母體外周血來對胎兒游離DNA 含量進行檢測,并對染色體異常風險率進行推算。Turner 綜合征、13-三體、18-三體、21-三體綜合征等均為常見的遺傳性疾病,本研究經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發現,13-三體、18-三體、21-三體綜合征胎兒分別有8、24、30 例。本研究將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各種方式的診斷準確性,結果發現,超聲聯合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診斷準確率高于超聲檢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雖然經產前超聲能觀察到胎兒嚴重結構異常,但對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檢出率尚有待提高,尤其是21-三體綜合征胎兒。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雖然在篩查染色體異常方面的優勢明顯,能避免宮內感染與流產,但各種可能會對孕婦外周血游離胎兒DNA 產生影響,對測定結果產生影響。故聯合應用超聲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診斷胎兒染色體異??砂l揮優勢互補作用,進一步提高診斷準 確性。
綜上所述,胎兒染色體異常早期篩查中應用超聲聯合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診斷價值顯著,可提高篩查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