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凱翼
新昌中學高度重視校園文學個性寫作,于1990年10月成立新昌中學越新文學社。文學社以“讀書寫作,品味人生,求索真知”為宗旨開展各種活動,社員作品以原創(chuàng)、純文學、高品位為特點,迄今在各類正式刊物上發(fā)表文章近3000多篇(首)。2012年,越新文學社先后被評為新昌縣“青年文明號”和紹興市“青年文明號”。 五次被評為“全國作文教學先進單位”。
整理舊物時,我無意發(fā)現了一個小本。
我將這小本從這一大堆舊物中緩緩拿出,小心地捧在手中,這小本已變舊,頁面微微泛黃,邊角輕輕卷起。如此平常的本子放哪都難惹人起眼,可這小本對于我而言,卻屬實是一件讓我無法忘卻的舊物,本子上面的每一個字都牽動著我心中的那根弦,每字讀過,都能使我的心中一顫。
其實這小本啟用它時并不早,許是因為在角落中呆了不少日子,受到灰塵的侵蝕才導致它現在的破舊。翻開書頁,書中所呈現的內容是一段又一段自創(chuàng)語段,一首又一首自創(chuàng)小詩,這些文字使我的大腦頓時受到了刺激,在自嘲以前的矯揉造作之時,隨之而來的,是一幕幕暖人的回憶隨著書頁翻動涌現。
當時臨近中考,對于那時的我來說壓力無疑是巨大的,班上也成天處于一種緊張的學習氛圍之中。而前些日子模考語文成績因作文離題而下降,這事情的發(fā)生已經逼近我的心理承受范圍,我多次為此抓狂,瘋狂抓自己的頭發(fā),在現在看來不可理喻的行為但在當時確實發(fā)生了。正當我為學習焦慮苦惱之時,這原本嶄新的小本突然出現在了我的課桌上,我微微轉頭,是我一位平日里要好的同學將這小本放到我的面前,我不解地看向他,他回我以一個微笑,說道:“上次作文,我也離題了,我們可以每天抽空交換著在這小本上寫上幾句,互相學習,到中考時總能用上,你看如何?”當時的我對于這種計劃并沒抱太大的希望,總認為會有人半途而廢,但我仍然答應了。
接到小本的當天,我便短短地寫了一段給他,很快,我在第二天便收到了他回給我的一段,令人驚訝的是,他寫了長長一段,并完全發(fā)自他的內心。或許是出于內心的愧疚之感,明明說好的是互相學習,我之前卻似在敷衍,于是我在下一次便長長地寫了一段,而正是這一次,我感受到了別樣的感覺,寫這段文字時,像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獨白,我能在不斷地書寫中敞開心扉,心也在一瞬間輕了許多,這便是一種宣泄自我壓力的方式吧,我想。自此,我對于在這小本寫東西起了興趣,并樂在其中,同學的每一次回應我也會認真看過,并默默學習,甚至有時會因身邊事物涌起靈感,寫首小詩。
在每一個晚風洗禮的傍晚,在每一個作業(yè)完成的夜間,我總會將這小本拿出來寫一寫,每一次,似與朋友聊天,似與自我談心,隨之后的中考沒有用到這小本所寫內容,但對于那時我而言卻彌足珍貴,同學也在后來將這小本贈予我,權當紀念。
思緒漸回,我慢慢合上這個小本,將它頁上的灰塵輕輕拂去,重新放入原位,整齊放好,我并沒有選擇讓它重見光明,帶入我的日常生活可見范圍之內,而是選擇將它埋入這堆舊物之中,深藏在我的心底。身處新的階段,面對許多困難,曾一度懷念過去,但我后來發(fā)現,一直沉浸在逝去的日子里也總不是辦法,人們懷念過去,或許是因為過去的時光里,包容了很多我們已經失去的東西,在當時我們認為苦惱的事物,在現在回憶起來仿佛又變得美好,也許現在的苦惱也會成為我們日后懷念的對象,但有些回憶,一旦失去便著實無從尋找,我們能做的,可能便是留住過往,面向前方。
這一小本舊物,承載了我滿滿的回憶,讓我每次想起的時候,心中都會升起無限的溫柔。我想時間確實是不會停滯的,歲月經年,檐水穿墻,人應當向前走去,也該偶爾拾起一些念想。
(指導教師:張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