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復活
“第九屆中小學優秀體育與健康教育課教學觀摩展示交流活動”(以下簡稱“本屆展示活動”)是一次體育教師的盛會,是一次體現新課程改革成果的展示。與會的教師們通過認真看課和聆聽專家高屋建瓴的點評,對當前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方向和相關核心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對《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到的學練賽、結構化、情境創設等體育教師比較關注的關鍵詞有了更為清晰的理解與把握。筆者基于創設有效的情境與讀者分享自己的觀點。
《辭海》中對情境的定義是“一個人在進行某種行動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是人們的社會行為產生的具體條件”。[1]《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在教學中要創設多種復雜的情境。即根據學習目標、教學進度等引導學生在對抗練習、體育展示或比賽等真實、復雜的情境中獲得豐富的運動體驗和認知,提高技戰術水平和體能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也就是說體育教師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過程中,應注重創設真實而復雜的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將知識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從而實現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主動建構和學生品質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應是一個從簡單到中等復雜再到復雜的逐步遞進過程,是和教學過程中的學、練、賽3個環節緊密關聯、融為一體的。在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做好情境的充分創設,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為此,在情境創設中應把3個“度”(即“有深度”“有梯度”“有維度”)有機地融入到“學、練、賽”的育人過程中,從而保證情境創設的效果。
一、學是引導學生自我情感的投入,情境創設要有深度
情境的創設有深度,就應要求學生思維和情感的投入,就需要對教材和學情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和把握,這樣學生才能自覺地置身于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參與學習。教師在此環節的情境設計中應做到以下4點。
(一)情境的創設應激發學生的興趣
情境的創設應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是前提。學生不感興趣的情境是一個無效的情境,達不到提高學習效果、促進素養形成的目的。如,二年級《發展?撐能?的練習?法》一課中,通過創設??蛙“找朋友”、?象“?親戚”等學生喜愛的游戲不斷提高學生們參與活動的熱情,并在教師的組織下發展?撐能?。
(二)情境設計應適合學生年齡特點
情境設計應適合學生年齡特點,這是基礎。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是不同的,情境內容要被學生接受就需要適合學生年齡的特點。如,五年級《少年拳第?套(5—8動)及體能練習》一課中,根據該學段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創設了尋找武林秘籍的情境,讓小組長帶領?組跑步前往全場設立的4個秘籍點分別獲取秘籍,并根據秘籍完成相應內容,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三)情境應內含問題
情境應內含問題,這是重點。一個好的情境應能夠引發學生思考,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逐步走向深入。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一些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發展學生的關鍵能力,讓學生能夠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學習問題,并在瞬息萬變的復雜情境中能夠做到舉一反三,體現出良好的能力和品格。如,四年級《籃球:行進間運球》一課中,第二關技術動作提高過程中,執教教師創設了讓學生帶著問題練習的情境,讓學生在復習行進間運球過程中回答手觸球與按壓球的位置、球的反彈高度、球的落點等問題。
(四)情境應體現綜合
情境應體現綜合,這是關鍵。教學情境應與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相結合并在“教會”“勤練”“常賽”的育人體系中創設,這樣學生才能在一個真實的、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中,針對一個個問題,借助之前準備的學習材料和關聯之前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在認真學習和實踐中完成新的知識、技能的建構,并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在課上課下等實踐活動中通過不斷驗證,不斷加強對這些知識技能的運用,并實現一定程度的創造。基于此,知識與技能才被真正落實,才在育人過程中真正發揮作用。
二、練是鼓勵學生超我精神的體現,情境創設要有梯度
練是學的延續,是為了更好地把知識和技能變成可以駕馭的動作和實踐能力。在組織練習中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體能和技能等水平不一及教學進度等方面的因素,在此環節情境的創設中要通過創設一些行之有效的情境達到解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目的。學習是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運動的表象,而練習則是把這些頭腦的表象通過肢體較好地表達出來。為此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應該根據教材內容重難點提煉出來的問題串(問題鏈)進行情境的創設,這樣才能做到有效。因此,此階段的情境創設要體現2個方面的特點。
(一)思維的階梯性
教學不應該僅僅是展示現成的結論和論證,而應帶領學生揭示隱藏在其中精彩的、獨特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真正走進課程,在實踐中形成一種能力,也就是整個教與學的過程既是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也是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問題為導向的情境創設是促進學生逐步掌握技術、提升技能、形成素養的重要途徑。如,三年級《原地側向投擲輕物》一課中,執教教師以“攻占敵?外圍碉堡”“打掉敵?指揮部”的情境導?形式,引導學?完成坐姿與跪姿“投彈”,并陸續提出問題引導學?思考。通過2輪戰?,哪種“投彈”姿勢投得遠,為什么跪姿“投彈”?坐姿“投彈”威??,怎樣才能將“?榴彈”投到?遠??的敵軍?本營中等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并能夠通過同伴間認真觀看和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到了身心協同發展。
(二)任務的階梯性
由于學生的水平不一,學習目標、教學進度等因素存在差異,教師在練的環節設計情境時要體現階梯性,既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夠跳一跳夠得著,從而較好地激發學生斗志,培養學生超我的精神,也讓學生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不斷克服困難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如,八年級《籃球組合動作及傳切配合的技戰術學習和比賽》一課中,執教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創設不同的練習情境,其中,基本部分情境教學2:“傳寶”——“1VS1”“2VS1”多種攻守技戰術體驗中就根據教學的不斷深入創設了3種情境。即簡單情境:從無球隊員擺脫防守中體驗不同點位的變化;中等復雜情境:從有防守傳切配合中完成運、傳切、投等技戰術配合和跑位體驗;復雜情境:從“二打一”戰術中與傳切相關聯的技戰術運用的體驗。
三、賽是促進學生無我價值的追求,情境創設要有維度
賽是整個教學育人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是核心素養3個方面有機融合的一個有效途徑,為此要體現一定的維度,只有這樣情境創設才能實現育人的目的。為此,在此環節情境的創設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學生從自我到無我的培養過程,既要促進學生個人能力、個性的發展,同時也要培養學生以一種無我的境界,融入集體做到凝心聚智,在團隊中實現自我價值。在此環節情境創設時體育教師應做到以下3個方面。
(一)賽要突出育人的價值
賽作為育人環節中關鍵的一環,其作用和價值在于育人的高度是其他環節所不能比擬的,是整個育人環節的核心所在,通過比賽能夠讓學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保證團隊的獲勝機會,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為團隊的貢獻中實現個人的價值追求,所以在情境設計時應將這些元素融入,才能真正實現課程的作用和價值。如,三年級《韻律活動組合與游戲》一課中,在比賽環節中創設了勞動?拼——展本領的情境。通過2組進?展示,其他2組并步拍掌為伙伴加油,并利?勞動號?和微課鞏固組合動作;結合?活中的勞動場景進?創編,提?了學?的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二)賽要體現運動項目的特點
在封閉式運動技能的項目中,情境創設時應體現一種對技術動作的掌握與應用,要體現一種創新。五年級《少年拳第?套(5—8動)及體能練習》一課中創設隔空對打比賽情境,以?組隔空對打和雙?隔空對打認真落實《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要重視具有對抗性的中華傳統體育類項目,減少花拳繡腿式的比劃動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尚武精神和陽剛之氣,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體育的理解的要求。而針對開放式運動技能項目,創設比賽的情境以此培養學生在運動競賽和體育鍛煉中瞬息萬變的情境中快速做出反應的應變能力。如,高一《極限?盤:?進間傳接盤技術》一課中,在創設的教學比賽情境中,教師根據學生掌握?進間傳接盤技術情況進?4VS4的極限?盤?賽,讓學生明確?賽?法,通過探究掌握技術運?的時機,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應?,體現創新能?,并在比賽中培養他們遵守規則、團結友愛的精神。
(三)賽要突出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綜合運用
競賽不僅是對所學的知識、技能的鞏固和提升,更多的是讓學生在比賽的情境中通過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運用讓自身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如,高二《籃球:半場三攻?及體能練習》一課中,通過“王者挑戰賽”比賽情境的創設,組織學??賽,既強調籃球規則及裁判法的運用,又引導學?合理使?籃球基本技術,發揮個人價值,實現隊員間配合的默契流暢。
在展示課的觀摩中也發現部分教師在情境的創設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情境創設寬泛化
教師在情境創設中未將情境內容相契合的情境場域結合起來。體育教師創設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在場體驗接受一種具身教育,讓學生在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的物理場域、心理場域、社交場域中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境創設的碎片化
部分教師在各環節情境的創設中缺乏一定的關聯性和邏輯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內容結構化的落實,為此在情境的創設中應發揮好其“線”的功能,把知識的“點”與“面”有機地連接起來,共同形成相互關聯的學科素養的培養結構體系。
3.情境創設表面化
部分教師對情境創設不夠深入,難以通過有效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充分調動以往的知識實現新的知識內容體系的構建,也不利于學生將已有的知識合理地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快速地作出決策、解決當前的現實問題等方面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第6版典藏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