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武



筆者在教授羽毛球技術過程中,根據長期觀察與實踐,自制了一套輔助教具,在“第九屆中小學優秀體育與健康教育課教學觀摩展示交流活動”中進行了展示,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針對羽毛球網前技術教學中的挑球技術及正反手挑球及其步法,筆者重點闡述“羽毛球挑球器”的制作與應用。
一、羽毛球挑球器的設計背景
筆者在教授網前挑球技術時,發現高二年級學生對羽毛球技術的認知和掌握情況還不理想,在前期教學過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學和練,學生基本掌握了徒手揮拍的動作要領。在進行有球的練習中,部分學生總是急于擊球,從而導致動作變形,無法完成完整的網前挑球動作;部分學生擊球時機把握不好,普遍過早,導致擊球點過高,網前挑球一般是處理網前低點球的技能動作,不同于偏進攻性的網前高點推球或者撲球技術,羽毛球網前挑球要求擊球點的高度適中。為了有效解決以上問題,筆者嘗試以固定球模式進行練習,自制了羽毛球挑球器。
二、羽毛球挑球器的制作材料
自制羽毛球挑球器需要準備以下工具(圖1):彈力繩1根、角度器1個、長20cm的PVC水管1根、釣魚竿1根、杠鈴片1塊、鐵質底座1個、羽毛球1個。
三、羽毛球挑球器的制作方法
先將杠鈴片套入鐵質底盤內,將PVC水管插入角度器中,再插入底座凸管中(圖2-1)。用彈力繩將羽毛球系緊,另一頭系緊在釣魚竿的頂端。調節彈力繩的長度,繩長控制在1.2m,兩端需擰緊(圖2-2)。將釣魚竿的尾端插入已經裝好的底座角度器中,再將幾個接頭部位固定住,調整好角度器的角度和釣魚竿的長度即可(圖2-3)。在自制羽毛球挑球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項:羽毛球挑球器的底座自身需要達到一定的重量,防止穩定性不足,從而引起裝置傾倒,導致學生受傷;由于羽毛球挑球器的底座比較重,在將PVC水管插入鐵質底座后,要用透明膠帶進行加固,防止搬運及操作過程中發生意外傷害。
四、羽毛球挑球器在課堂中的應用
教師先帶領學生徒手練習,待學生基本掌握動作要領后,再使用羽毛球挑球器開始練習。羽毛球挑球器上的羽毛球是半固定狀態,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可以將挑球動作做完整,避免實戰中動作的變形,且羽毛球高度可調節為適合挑球擊球的高度,通過反復練習增強挑球動作的規范性和連貫完整性;繩子彈性比較強,學生可以觀察到球被擊中后的運動軌跡,從而調整自己挑球的方向。
在教學中,學生可在練習中使用羽毛球挑球器完成前場的挑球動作、后場的步法和揮拍動作,從而形成有完整動作的學練內容。在練習過程中,使用羽毛球挑球器時,挑球后羽毛球能快速彈回到原來位置,學生可連續反復練習,不斷改進挑球動作,使得練習密度更大。對于在實戰練習中動作容易出現變形的學生,可以繼續使用羽毛球挑球器進行矯正練習,動作穩定的學生可進行實戰比賽,實現分層教學(圖3)。
五、羽毛球挑球器的拓展應用
在自制體育器材時,剛開始僅以攻克羽毛球挑球動作不到位、擊球點過高為出發點,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后,還可以根據不同需要,調整吊球的高度,運用于羽毛球其他技術教學中,如,在羽毛球正手擊打高遠球的過程中,可以將羽毛球挑球器調節到最適宜學生的高度(圖4-1),從而有效解決學生擊球點不夠高和缺乏球感的問題(圖4-2)。再如,羽毛球正反手推球,在練習羽毛球正反手推球技術時,可以將羽毛球挑球器調節到適合推球的高度,讓學生了解適合推球技術的高度,而且由于球是固定的,學生可以不用著急擊球,將動作做完整、做到位,然后逐漸加快擊球動作(圖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