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稿時間:
第1期:2023年12月15日
第2期:2023年12月31日
第3期:2024年1月22日
注:1.本刊接收專題來稿的同時接收自然來稿;2.“教學研究”“教師教研”“訓練競賽”“海外傳真”欄目,投稿時請一并提交200~300字的摘要及3~5個關鍵詞,其中摘要原則上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論3個方面內容。
一、教學研究
第1期:如何形成課程實施的教學計劃
課程實施的教學計劃主要由學校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和要求制訂,是有目標、有內容、有方法、有評價的整體規劃(方案),主要包括水平教學計劃、學年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模塊教學)計劃、課時教學計劃等。
撰稿提綱(請結合實例闡述):
1.完善的課程實施教學計劃與提升教學質量的關系;
2.如何認識和處理不同層次教學計劃的關系?如何做到下位層次的教學計劃是上位層次教學計劃的具體化,您認為實施的策略(或原則)有哪些?
3.如何聚焦核心素養進行不同教學計劃的設計,充分體現計劃的育人特征?
第2期:如何進行結構化知識與技能教學
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保證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化的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專項運動技能和健康技能等,為學生參與運動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礎。結構化知識與技能教學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完整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對一個問題的思考和分析需要從多角度和整體進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為解決實際問題需要運用結構化知識與技能才能實現。
撰稿提綱(請結合實例闡述):
1.體育與健康課程結構化教學的內涵與特征是什么?
2.結構化教學內容的實質是什么?內容結構化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進行選擇和設計?
3.如何開展結構化知識與技能的課堂教學?請闡述您的操作策略。
第3期:基本運動技能與專項運動技能的銜接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如何做好基本運動技能與專項運動技能的銜接至關重要。
撰稿提綱:
1.水平一階段的基本運動技能學練策略,如何著眼于學生未來的專項運動技能掌握?結合實例闡述;
2.學生進入專項運動技能學習階段之后,如何與學生已經掌握的基本運動技能有效銜接,以促進專項運動技能的發展?
3.在做好基本運動技能與專項運動技能銜接的基礎上,如何與體能融合,以切實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二、教學實踐
第1期:運動技能的學練方法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均強調運動技能的培養。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針對某項運動技能(包括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進行有效教學,以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
撰稿提綱:
1.針對不同水平段學生的特點,結合具體案例闡述如何設計有針對性的學練方法;
2.如何圍繞學習內容創設學習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練熱情?
3.針對某項運動技能的游戲化實操方案。
第2期:課堂教學中體能練習的設計與實施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均建議每節課應有10分鐘左右的體能練習。如何有效設計,體現其多樣性、補償性、趣味性和整合性?
撰稿提綱:
1.在體能環節,如何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與實施體能練習?
2.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談談體能練習優化建議;
3.針對發展某種身體素質的體能內容設計與實施。
第3期:課堂教學問題鏈
課堂提問是進行教學互動的常用手段,尤其是在課程改革背景下以關鍵問題為突破點,用問題鏈引領課堂教學流程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撰稿提綱:
1.在課堂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需要注意哪些要素?
2.教學中的提問方式有哪些方法與技巧?
3.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問題鏈設計與實施。
三、教師教研
第1期:校本教研的組織和實施策略
撰稿背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明確要求:“發揮教研支撐作用”。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基礎,對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研究,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撰稿提綱:
1.您所在的學校開展體育教研活動的形式都有哪些?工作機制是什么?
2.您所在的學校開展體育教研活動的內容都有哪些?是如何選定活動主題的?
3.您所在的學校體育教研活動中構建了怎樣的教研范式?請結合具體案例闡述學校教研活動的特點、特色和優勢。
第2期:體育教師“讀書會”的建設與實施
撰稿背景:“讀書會”是當前很多教師團隊開展教研學習的一種方式,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種有效方式,打造學習共同體,以“共學、共閱、共進”為目標,引導體育教師們多閱讀、讀好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和理論素養?!白x書工作坊”的有效實施與建設,為教師搭建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是學習研究的路徑之一,能引領和加快體育教師的成長。
撰稿提綱:
1.請介紹您所在的學校和地區“讀書會”的運行機制;
2.常態化“讀書會”活動的內容如何創新,如何有效實施?
3.如何基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針對性地讀書,并將書中的知識有效運用到課堂上?請結合案例闡述。
第3期:區域聯合教研的建設與實施
撰稿背景:體育教研活動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程標準的引領下,體育教研活動的形式和內涵得到充分的挖掘與拓展。創新構建與實施區域聯合教研范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提升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路徑,有助于實現優質的教學資源共享,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共富發展。
撰稿提綱:
1.您是如何理解區域聯合教研內涵與價值的?
2.請介紹您所在地區的區域聯合教研機制,并簡述其特點、優勢及效果;
3.區域聯合教研的有效組織與實施(組織思路、實施方法、注意事項等)。
四、訓練競賽
第1期:冬季體能訓練實施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冬季訓練是促進體能恢復和全面夯實身體素質的關鍵。同時,冬季體能訓練又有其特殊性,對傷病的防范等需更加謹慎。
撰寫建議:
1.依據項目特點選擇適宜冬季能量積蓄的體能,如力量、耐力等,以中小學體育特長生、高考體育生、校內體育俱樂部成員等為對象,具體闡述選擇的理論依據和實施辦法,側重實踐性。要求:方法具體、闡述朔實、內容創新;
2.依據冬季體能訓練的特殊性,結合具體項目特點闡述訓練注意事項,要求緊密結合實際,觀點新穎;
3.根據氣候等客觀條件,闡述寒假期間如何組織適宜冬季開展的體能訓練方法,要求結合實例具體闡述。
第2期:體教融合背景下學校運動隊的建設與發展
體教融合背景下,學校體育的發展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如專業教練員的參與等,起到較好的補充和輔助作用。
撰寫建議:
1.結合本校體育工作開展實際及具體特點,闡述體教融合背景下對學校體育訓練競賽的影響和促進;
2.結合實際談談學校運動隊在體教融合方面的具體措施與成果。
第3期:春季恢復性訓練
經過一個寒假,學生重返學校后,運動隊如何通過系統訓練讓隊員盡快恢復狀態。
撰寫建議:
1.圍繞寒假訓練的能量積蓄、階段性停訓、營養過剩(春節)等方面合理選擇研究視角,撰寫實施恢復性訓練的理論依據與具體措施;
2.結合開學后比賽設置等,闡述春季訓練中動作技術優化、人體機能調節等的策略方法。
五、一線話題
1.教師心聲
欄目主旨:分享教學感悟,探索為師之道。
撰稿建議:新入職教師解決困惑、老教師克服職業倦怠期的故事或案例;教師幫助“學困生”提高能力水平、重拾信心的故事或案例;體育教師做班主任發揮學科優勢的故事或案例;教師間結對幫扶的案例或故事;體育教師與學生、其他學科教師和校領導之間相處的案例或故事;體育教師支教的案例或故事;體育教師的育人案例或故事等。要求:內容積極向上,方法策略得當,能夠對教育學生、處理工作關系服務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形成交流與借鑒。
2.名師風采
欄目主旨:分享成長歷程,引領專業發展。
投稿對象:各?。ㄖ陛犑校┲行W體育名教師。
呈現內容要求:1)教育理念;2)成長歷程;3)風采展示(個人照片2~3張備用,同時可拍攝5~8分鐘視頻并以二維碼形式呈現)。
注:具有以下條件的作者才可投稿:1)具備良好的師風師德,在全國或者一定區域具有積極的影響力;2)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教師或獲得特級教師、名教師、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的教師。
3.陽光操場
欄目主旨:因地制宜,全員參與。
撰稿建議:大課間體育活動系列。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管理機制、組織形式、操作方法與評價形式等,包括室內和室外活動。校內體育競賽系列。達標運動會、親子運動會、全員運動會、趣味運動會、體育嘉年華、體育節、校園吉尼斯、小小童奧會等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等。校內其他活動系列。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體育興趣小組、課外體育活動課等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等。
注意事項:在呈現活動內容與組織方法的基礎上,要有評價分析與實施建議,突出特點與特色等;要表述清楚具體的活動內容及設置依據,關注組織方法,突出全員參與,具有實用性、普適性;要體現學校的特點和創新,展現出校園體育文化特色。
4.各抒己見
撰稿建議:針對近2年《中國學校體育》雜志已刊發的文章,讀者可結合本校的學情、場地與器材等差異,通過文章內容的實踐對比探索更好的方法,提出完善的建議,形成探討和爭鳴,鼓勵廣大體育教師創新融匯展示多視角、多維度的研究與實踐成果。
六、海外傳真
“海外傳真”欄目主要征集國外學校體育的課程建設、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管理制度、特色體育等介紹,及對作者的反思和啟發。為進一步拓寬體育教育工作者的視野,提升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實力,更好地了解及借鑒國外先進的體育教育教學理念和實踐經驗,《中國學校體育》雜志“海外傳真”欄目面向各級各類學校體育管理工作者,省、市體育教研員,一線體育教師及研究生征稿。我們歡迎與下列內容相關的稿件:
撰稿提綱:
1.課程建設:國外學校體育的基本結構的組成,與我國的體育教育教學有何 區別;國外學校體育的課程標準的制訂與實施情況;國外學校體育課程的理念、設置、支撐、特色等。
2.教學一線:國外學校體育課堂的現狀、成效以及案例介紹與分析,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等,及對國內教育教學具有可借鑒的方法和內容等。
3.管理制度:國外先進的教學、課外活動的機制體制和規章制度等。
4.其他:對我國學校體育有借鑒和啟示的有關文章。
七、體質與健康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有效實施,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問題的相關研究,以及運動損傷的防治、體育保健等。在組織開展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時,探討提升學生成績、快速進行體質檢測等的方法策略。
八、幼兒教育
撰稿背景:為了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更好地發展幼兒的動作能力,進一步推動幼兒體育發展,切實提高幼兒園體育活動質量,全面增強幼兒體質,發展幼兒身體素質,促進運動機能協調發展。
撰稿提綱:
1.幼兒民間、民族、民俗類體育游戲的應用實踐案例及經驗總結。
2.幼兒運動會、體育節等特色活動的典型案例與實踐經驗。
3.幼兒園運動環境的創設與體育活動的開展策略,可結合您所在幼兒園的特色進行典型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