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
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先進的標準,是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與服務的動力,同時,也有利于加快制造業的產業升級,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格力電器約有一千人在做標準,我們從技術設計、工藝、生產管理,到企業的全面管理都在用標準。那么,格力為什么對標準這么重視呢?
十多年前在一次大會上,我遇到了張曉剛主席,他詢問我們公司的情況。我介紹了我們是對質量怎么管理,產品怎么要求的。格力經銷商最好的宣傳口號是“格力空調比別人重幾十公斤”,這是用材料堆出來的。雖然我們的產品在過去沒有技術,但是我們用誠信支撐產業發展。當時張曉剛主席強調要重視標準,“標準才能讓一個企業走得更遠,只有標準才能讓中國的制造走向世界”。
標準到底有什么好處呢?回首格力電器過去十幾年的發展,得益于標準帶來的市場競爭力。格力從2012年到現在,實現納稅1300多億,較1991年-2011年增長6倍。一個好的企業一定具有強大的納稅能力,通過自身的技術和品質來創造財富,為國家做貢獻。
在2005年以前,空調沒有能效標識。那時候人們認為風大就是標準,所以消費者進入一個誤區,認為風大就是好空調。實際上,風不吹人才是好空調,只有格力做到了,這就是標準,依靠技術的不斷創新才能制定新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因此制造業要響應號召,把產品做好。而企業的價值就是為人類的美好生活去創造財富。
近十年,格力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理念,自主創造了大量的專利,擁有39項“國際領先”技術,并積極將自主創新技術轉化為先進標準,積極牽頭和參與制定了750余項國內外標準,實現了“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空調成為世界一流產品。企業的技術創新來源于我們對標準的認知,如果沒有對標準的認知,這些成就是無法做到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加感受到標準對當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我們每一個企業都要對標準重新認知,要在標準化工作中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企業沒有自主標準,那將永遠跟隨、依賴其他企業,也就無法為世界服務。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來源于刀刃向內的精神,格力研發一個電飯煲耗費了4噸多的大米,終于打造出一個世界級的飯煲,由此開發了格力新的天地,延伸出各種新的飯煲,所以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前列。格力的質量標準管理體系已被相關國標吸納,我們要共同發展,攜手同行,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