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究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對圍生期孕產婦焦慮抑郁狀況的影響研究。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收治的124例圍生期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62)和觀察組(n =62),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比較兩種干預方式對產婦產后心理狀況以及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無差異(P >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情況3.22%(2/60)低于對照組17.74%(11/62)(P <0.05)。結論:相對于常規護理,對圍生期孕產婦實施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并降低產婦不良妊娠結局。
關鍵詞: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圍生期孕產婦,焦慮、抑郁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8.066
分娩是臨床女性正常的生理過程,但由于懼怕分娩疼痛,擔心胎兒安危等情況,多數孕產婦在圍生期存在各種心理障礙及應激反應,其中,焦慮及抑郁是圍產期最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類型[1]。當產婦出現焦慮和抑郁情況,不僅會對產婦分娩造成障礙,影響產婦產后恢復,還會使其陷入紊亂或困倦,嚴重影響產婦的日常生活[2]。因此,對圍生期孕產婦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產婦焦慮、抑郁狀況已成為臨床護理的熱門研究話題。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是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保護和促進母嬰身心健康,照顧產婦孕期、分娩期和產褥期的生殖需求,并在出現異常情況時進行有效及時的干預和轉介[3]。本研究將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干預應用于圍生期孕產婦中,探究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對圍生期孕產婦焦慮抑郁狀況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收治的124例圍生期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62)和觀察組(n =62)。納入標準:①接受孕期保健且有意愿分娩者;②年齡18~40歲;③子宮發育正常;④無血液系統、精神類疾病。排除標準:①既往患有嚴重精神疾病;②智力低下者;③重大器官疾病。對照組患者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9.56±3.27)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12±0.23)周,觀察組患者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30.02±3.24)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22±0.26)周,本研究經過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即番禺區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之間的臨床數據沒有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孕期產前檢查6~8次,同時接受產科門診護士的常規孕期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定期產前檢查的必要性、監測產婦生命體征、自我監測胎動、自然分娩和母乳喂養的優點等。
1.2.2 觀察組
實施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
1.2.2.1 產前教育的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流程
根據不同產婦孕周的需要,制定并實施針對性的產前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集中產前教育和個性化助產士門診會診。①開展運動模式:開展人群:懷孕>28周、SAS和SDS測試評分>50分。由分娩體驗廳的人員根據產婦孕周身體活動類別、時間以及強度將運動計劃劃分強度。結合有氧運動,增孕婦強免疫力,有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②指導孕產婦參與助產士大課堂和分娩體驗館相關課程:開展人群:懷孕>36周、SAS和SDS測試評分>60分。向孕婦解釋分娩前各種心理狀態的原因,使用分娩模式讓孕婦了解整個分娩過程,了解不同的分娩方法及其臨床特點,以及分娩準備和分娩過程的配合。③評估分娩方式,優化孕產婦對抗能力:開展人群:懷孕≥37周。由主治醫生對孕產婦骨盆、產婦以及胎兒發育、血壓等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孕婦適合的分娩方式。助產士應加強對高危自然分娩孕婦進行自然分娩的相關知識教育以及產前運動指導,優化患者的抵抗能力。
1.2.2.2 住院期的管理
①選擇陰道分娩助產士,并負責介紹醫院環境和指導運動療法;減少對醫院的恐懼;對于需要剖宮產的孕婦,助產士在前一天進行術前訪視,介紹手術過程,減少孕婦對手術的恐懼,為第二天的手術做好準備。
②產時護理:幫助孕婦熟悉分娩環境,緩解孕產婦的焦慮和緊張情緒。醫務人員應密切觀察孕婦在分娩過程中的不適,應用呼吸法、分娩球、自由體位等方式促進產程,緩解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不適,醫務人員應密切監視分娩過程。有不良妊娠和分娩史是產后抑郁癥的重要危險因素,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是無不良妊娠和分娩史者的六倍。同時,助產士醫療團隊采用游離體分娩方式,降低會陰側切和剖宮產率。
③針對剖宮產術后的產婦,助產士對患者進行術后方式了解產婦術后傷口的情況、睡眠以及精神狀態;在產婦產后住院期間,助產士可媒體到產邊對產婦進行引導,向產婦介紹母乳喂養的好處,樹立產婦產后康復以及照護嬰兒的信心。
④產后睡眠狀況是抑郁癥的重要預測因素。睡眠狀況越差,產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根據《產后抑郁癥防治專家共識》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對愛丁堡產后抑郁癥量表(EPDS)進行評估。產后10天后,每兩周電話隨訪一次;每周,助產士通過微信了解產婦傷口、生活狀況、睡眠質量和新生兒問題,在充分解決網上問題的基礎上,對產婦狀況進行評估和指導。
⑤在心理和運動干預后,指導產后保健醫生分別在產后1個月和3個月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心理評估,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評估,邀請精神科醫生協助診斷和治療,為EPDS評分>9、SAS和SDS測試評分>70的孕婦制定新一輪干預措施。
1.3 觀察指標
采用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分,并比較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的情況。①兩組患者抑郁、焦慮情況:根據焦慮自測量表(SAS)與抑郁自量表(SDS)。SAS評分標準——正常:0~49分;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70分。SDS評分標準——正常:0~53分;輕度焦慮:53~62分;中度焦慮:63~72分;重度焦慮:>72分。SAS和SDS測試評分>40的孕婦納入干預組開展實施持續性護理:將孕婦按照就診先后順序進行分配助產士門診的助產士專門對孕婦進行孕期持續性干預。②不良妊娠結局:主要包括胎膜早破、產科疾病、難產、孕期用藥、晚期流產死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用例數、百分比(%)描述,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描述,組內比較采用t 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產婦焦慮、抑郁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A S/ SDS評分比較無差異(P >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 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2.2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情況3.22%(2/60)低于對照組17.74%(11/62)(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3 討 論
孕婦是一個相對脆弱的群體。女性從懷孕到分娩的生理心理變化明顯,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分娩前后情緒狀態較差,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影響其身心健康和胎兒狀態[4]。重視并有效實施圍生期預防保健是保證孕婦正常分娩的關鍵。圍生期健康教育通過產前對孕婦進行飲食、個人衛生、性生活、體育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分娩期間工作過程的知識教育,可以穩定孕婦的身心,提高其護理能力,個人衛生、心理和產后飲食[5]。
本研究將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應用于圍生期孕產婦中,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SA S/ SDS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提示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可有效改善產婦焦慮、抑郁情況,分析其原因:在于產婦在分娩時,對分娩知識缺乏,導致心理壓力較大。在這種情緒下容易增加茶酚胺的分泌,延長產程,增加疼痛。通過引導產婦坐在分娩球上,分娩球的柔軟表面可以持續按摩和支撐產婦會陰,減輕產婦的背痛。產婦在站立雙手擁抱家人,便于雙方語言和眼神交流,緩解恐懼和不適,減輕了產婦心理壓力,從而改善產婦焦慮、抑郁情況[6]。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低于對照組,提示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可有效改善產婦妊娠結局,分析其原因在于:助產士與孕婦建立良好溝通,對孕婦進行全面的評估,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從而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隨后通過健康宣教使孕產婦能夠正確理解分娩的自然過程,提高其分娩合作能力,增加了產婦分娩合作程度,有效降低產婦不良的妊娠結局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相對于常規護理,對圍生期孕產婦實施連續性助產標準化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并降低產婦不良妊娠結局。
參考文獻
許曉燕,孫高高,李晶,等.規范化分娩鎮痛對產婦產后抑郁癥及產后恢復的影響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1(22):226-228.
王國平.健康教育對圍生期孕產婦抑郁、焦慮的影響分析[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19,8(3):239-240.
付晴晴,杜娟,尹恒.肥胖及孕期超重對孕產婦圍生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2,32(2):80-85.
張明霞, 何敏芝, 許曉峰,等. 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孕產婦圍生期心理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 J ]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9,30(12):1520-1527.
劉嘉,馮世萍,陳銘紅,等.應用標準化助產流程對初產婦自然分娩影響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2):123-125.
劉淑麗.標準化助產流程在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5):194-195+198.
作者簡介
梁少英,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產科產房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