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軍
當前,我國的市場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商品市場規模優勢比較明顯。但數字賦能的主體實力還不夠強,客體動力也不足,數字賦能原創能力不高,傳導機制不暢,滲透程度不深,這嚴重制約著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
依托全國信標委大數據工作組,我們成立了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題組,并進行了充分的調研。研究發現,當前的數字化轉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發展因素。數字經濟時代的主要生產要素變成了數據,其基礎設施是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數字化通訊等。發展背景的變化導致傳統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著架構重塑等難題。
二是效益因素。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傳統企業面臨的困難各不相同,數字化轉型的成本會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決策,以及對轉型效果的客觀評估。一旦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引發結構性失衡問題,企業推行數字化轉型支持力度及積極性也會大大減弱。
三是技術因素。不同行業、規模和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分化比較顯著,行業內的數字鴻溝依然存在。數字化轉型領軍企業自身的資產規模、市場規模、產業鏈整合等綜合能力較強,但其經驗并不適用于中小企業。而且行業中也缺乏通用的標準化指引,導致數字化轉型實際進程效果不是很明顯。
四是人員因素。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引發了組織業態模式的深度變革,形成了大量對新興領域人才的需求,導致數字人才結構性短缺。大多數的人才主要是在傳統的產品、市場、運營等環節負責采集分析先進制造流程及工藝優化數據,而戰略制定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比較少。
依托大數據工作組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題組,電子標準院正在聯合國內一些重點企事業單位研制數據要素價值流通相關標準,并依據這些標準研發相關工具,包括數據資產登記、數據質量評估、數據資產評估等。以數據要素價值流通相關標準為基礎,加快推進數字轉型領域的其他標準研制。電子標準院將響應產業需求,以高標準高質量的標準體系匯聚行業資源,共同推進統一大市場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