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老齡人口數量逐年增加,對養老場所的消防安全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養老服務驛站作為一種小型的社區化養老服務場所,暫無可依據的國家消防技術標準。結合現行消防技術標準,從周邊環境及總平面布局、建筑防火及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消防設施及器材、安全用火用電用氣、建筑裝修裝飾等方面,建立養老服務驛站消防技術指標,為本領域提供參考,填補消防技術標準的空缺。
關鍵詞:消防,養老驛站,標準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3.07.009
0 引 言
近年來,全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2021年,國務院《“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發布,提出了“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的具體要求和目標[1]。養老服務驛站規模逐步壯大。
1 驛站消防安全現狀
養老服務驛站不同于養老機構,其屬于社區養老服務范疇,服務內容單一,場所面積小、人數少。在前期調研中發現,大部分驛站缺少必要的消防設施和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與此同時,在技術標準方面,全國還沒有適用于養老服務驛站的消防技術標準,問題亟待解決。2020年,北京市出臺了《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管理辦法》,未針對消防安全技術標準明確具體要求,缺乏實用性及可操作性。
2 驛站消防安全技術指標體系建立
建立養老服務驛站消防安全技術指標體系,應以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規范為依據。通過實地調研和查閱資料,結合場所特點,初步建立養老服務驛站消防安全技術指標體系,共計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23個(見表1),構成整套指標體系。
2.1 周邊環境及總平面布局指標
2.1.1 防火間距
(1)驛站的選址應遠離易燃、易爆危險品生產、儲運場所,不得設置在住宅建筑、工業建筑或廠(庫)房內,也不應毗鄰設置,與廠(庫)房、加油站、汽車庫等的防火間距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規定。
(2)驛站所在建筑按照耐火等級、建筑高度不同,其與單、多層建筑及高層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分別不小于6m、9m,當驛站所在建筑為高層建筑時,其與單、多層建筑及高層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分別不小于9m、13m[3],并符合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
2.1.2 消防車道及救援場地
(1)驛站建筑周邊應設置消防車道,單、多層建筑可沿建筑的一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確有困難時,消防車道可利用距建筑外墻不大于20m的市政道路或村內、小區內道路,道路需滿足消防車通行。
(2)設置在高層建筑內的驛站應按照高層建筑要求,設置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和消防救援窗口。
2.2 建筑防火及平面布置指標
2.2.1 建筑耐火等級
驛站所在建筑為一、二級耐火等級。
2.2.2 防火分隔
驛站與建筑內其他使用功能之間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h的隔墻分隔,隔墻上除開設連通的乙級防火門,不開窗和其他孔洞。
2.2.3 樓層設置
(1)驛站所在樓層不超過3層,不應設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內。
(2)驛站與其他場所布置在同一建筑內時,布置在建筑的下部,宜獨立設置防火分區、疏散樓梯及安全出口。
2.2.4 功能分區
(1)老年人生活、公共活動用房不應設置在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每個房間的建筑面積不應大于200m2,使用人數不超過20人。
(2)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房間宜靠近安全出口或疏散門。
(3)嚴禁在驛站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必備藥品、少量消毒液和酒精、供氧設備及廚房附屬的液化氣等除外)。
2.3 安全疏散指標
疏散走道和設置在安全出口處的門凈高不小于2.1m,門向疏散方向開啟。
2.3.1 安全出口
(1)驛站每層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個,每個出口和疏散門凈寬度不小于0.8m。當符合下列條件時:
1)建筑面積不大于200m2,且同一時間使用人數不多于15人的單層建筑或建筑首層,可設1個安全出口;
2)當二、三層僅設置辦公室、庫房、管理用房等非老年人生活、公共活動的輔助用房時,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20 0m2且同一時間使用人數之和不超過15人,可設1部疏散樓梯。
(2)安全出口分散設置,且直通室外,相鄰兩個安全出口或疏散門的間距不應小于5m[3]。
(3)房間疏散門不少于2個。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或直通室外的房間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且同一時間使用人數不超過10人時,可設1個疏散門。
2.3.2 疏散樓梯
(1)疏散樓梯采用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或室外樓梯,凈寬度不小于1.1m。樓梯間在首層宜直通室外,或通過步行距離小于15m的走道通向室外。
(2)樓梯間內不得設置房間或其他使用功能。
2.3.3 疏散走道
(1)安全疏散距離不大于表2的規定。
(2)疏散走道和樓梯間不得設置影響疏散的障礙物;疏散走道地面不應設置踏步,可采取坡度不大于5%且有明顯標志的坡道。
(3)疏散門應采用平開門,且不應設置門檻或門檻高差小于15mm并采取斜面過渡。
2.3.4 應急照明
(1)樓梯間、疏散走道和老年人活動室、餐廳、會議室、多功能廳等設置應急照明燈。
(2)應急照明燈安裝在疏散走道墻面距地2m處,保持光源連續,地面照度不應低于10 lx。
2.3.5 疏散指示標志
(1)疏散指示標志設置在安全出口、公共用房的疏散門上方和疏散走道距地1m以下,間距宜為10m。
(2)疏散指示標志采用電源型,可增設輔助疏散標志。
2.4 消防設施及器材指標
2.4.1 室內、外消火栓
(1)建筑周邊設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不小于15L/s。農村缺水地區可依托生活水設置消防取水點,設輕便消防水龍。
(2)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或建筑面積大于1500m2的驛站設室內消火栓,設計流量不小于10L/s,兩栓間距宜為30m。
與其他建筑組合建造或設置在其他建筑內時,遵從建筑整體要求。
2.4.2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1)建筑面積大于500m2的驛站應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確有困難的,面積不大于10 0 0m2時,可設置簡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2)系統噴水強度不小于6L/min·m2,火災延續時間30min,噴頭宜選用快速響應噴頭[4]。
2.4.3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1)驛站應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疏散走道或出入口等明顯位置設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火災警報器,報警控制器應有人值守。確有困難的,建筑面積不大于1000m2時,可設獨立式火災報警探測器。
(2)起居室、活動室、餐廳及其他人員經常活動的公共房間、走道等宜選擇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廚房操作間等溫度、濕度較高的房間宜選擇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
(3)每個房間(衛生間、浴室除外)頂部至少安裝一只火災探測器。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保護半徑、安裝間距不應大于表3的規定,超出時應增加探測器的數量。
2.4.4 防煙排煙設施
驛站優先采用自然排煙。老年人居住及公共活動用房外墻上設有效面積不小于1m2的外窗,窗扇需方便開啟或在便于操作部位設明顯的手動開啟裝置。
2.4.5 建筑滅火器
(1)滅火器宜選擇手提式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或水型滅火器。
(2)每個計算單元內滅火器數量不得少于2具[5],滅火器放置在明顯且不影響疏散的位置。
(3)手提式、推車式滅火器最大保護距離分別為20m、40m。保護面積應考慮滅火器種類、規格、使用場所危險等級等,宜按1具/100m2配置。
2.5 安全用火用電用氣指標
2.5.1 用火安全
(1)老年人生活、公共活動用房不得使用明火、吸煙、燒香等。
(2)動火作業需由持特種作業證的專人在審批后實施,并按規程進行。
2.5.2 用電安全
(1)使用符合標準的電氣線路及用電設備,不得超負荷運行,嚴禁使用大功率電器。
(2)電氣線路宜暗敷設置,穿阻燃導管保護。
(3)電動自行車只得在室外安全區域停放、充電。
2.5.3 用氣安全
(1)明火廚房與其他部位采用實體墻分隔,墻上可開乙級防火門、窗。餐飲區域不得儲存和使用液化氣瓶和氣體卡式爐等明火。
(2)使用液化石油氣作為燃料的明火廚房,應設置瓶組氣化間并通風良好,設直通室外的門并向外開啟,外墻開設不少于2個下通風式百葉窗,與相鄰房間之間應為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瓶組供氣時儲存氣瓶不多于2個且總容積不大于100kg;電氣設備采用防爆型,開關在房間外安裝。采用天然氣作為燃料時,采取管道進氣。
(3)明火廚房、瓶組氣化間等應設可燃氣體報警器和自動緊急切斷裝置,配置不少于2具5kg干粉滅火器、2塊滅火毯,滅火毯掛于距保護部位水平距離2m以上的墻面上,便于取用。
2.6 建筑裝修裝飾指標
2.6.1 裝修材料燃燒性能
除規范另有規定外,頂棚、地面、墻面使用的裝修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其他部位可采用難燃材料。
2.6.2 建筑內、外保溫材料
建筑內、外墻體和屋面應采用不燃性保溫材料。
2.6.3 裝飾物
(1)門、窗上不得設置門簾、護網、護欄等障礙物。
(2)消火栓不應遮擋,箱體顏色應與四周有明顯區別。
(3)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頂棚、地面、墻面等不使用玻璃鏡面等反光裝飾物[6]。
2.6.4 熱源間距
(1)配電箱、接線盒、插座等不應直接安裝在可燃或易燃性裝修材料上。
(2)照明燈具及其他高溫物體,與可燃裝修材料的距離不小于500mm[3]。建筑面積大于2000m2或設置老年人床位數不少于20張時,按養老服務機構或老年人照料設施執行。
3 結 語
通過建立消防安全技術指標體系,為養老服務驛站消防安全設計提供參考,逐漸規范養老服務驛站消防安全管理,下一步可在本指標體系基礎上分析驛站存在的火災風險點,并利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等數學算法,定量評價特定目標的可靠性和安全狀態。
參考文獻
國務院“. 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Z].2021.
李星頔. 養老服務驛站消防安全管理體系及現狀分析[J].中國標準化, 2022(03下):84-88.
GB 50016-2014,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14.
GB 50084-2017,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7.
GB 50140-2005,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GB 50222-2017,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