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蘇布道 吳玉蘋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對食品健康和營養的生活需求日益增長,芥花油逐漸從菜籽油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新的食用油品類。呼倫貝爾是重要的、規模最大的春油菜(芥花油原料)產區。本文從呼倫貝爾芥花油產業現狀及產地環境優勢出發,通過與國內外同類標準的比對結果分析相關地方標準指標水平,以期推動呼倫貝爾芥花油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呼倫貝爾芥花油,標準,比對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8.026
0 引 言
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百姓消費觀念開始轉型升級,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產品品質和人民身體健康,需要通過制定農產品高質量標準來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安全[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對食品健康和營養的生活需求日益增長,芥花油逐漸從菜籽油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新的食用油品類。經過選育,原來油中的有害脂肪酸和苦味物質都大大降低,芥花油最終含有高達30%左右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和60%左右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不利于健康的飽和脂肪酸只占7%左右。有研究顯示,吃芥花油能夠降低膽固醇,而膽固醇高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芥花油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2]。國內傳統菜籽油的脂肪酸組成很不穩定,一方面,受產地、土壤與氣候及品種的影響,變化較大;另一方面,油菜籽品種對脂肪酸的組成也會產生影響[3]。
內蒙古呼倫貝爾是重要的、規模最大的春油菜(芥花油原料)產區,占全國芥花油總產值四分之三。呼倫貝爾芥花油原料來源于呼倫貝爾地區600萬畝黑鈣土種植基地,土壤中蛋白質含量達17%,還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鈣質,這里沒有任何污染,被譽為“綠色凈土,天堂草原”,與加拿大同處于北緯49°,是芥花油核心主產區之一。充分利用呼倫貝爾大草原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利于防病蟲等天然優勢,采用純物理壓榨,保留了芥花油天然純凈的營養成分及活力,不含轉基因及任何人工添加成分,保證了產品的安全、純凈、綠色品質。但由于產地環境界定不清晰、原料要求不統一、加工方式不一致、產品指標差距大,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不利于品牌發展。
1 呼倫貝爾芥花油高質量標準體系概況
呼倫貝爾芥花油高質量標準體系中收錄現行有效的標準26項。其中在通用基礎、產品標準等內容收錄國家標準5項;產地環境、品種、田間生產、包裝、貯存、追溯等環節收錄行業標準13項;產地環境、栽培技術、菜籽收儲等環節收錄地方標準7項;產品標準收錄團體標準1項。該體系在產地環境、品種、栽培技術、菜籽收儲、生產加工等關鍵環節提出制定5項地方標準,產品質量方面提出制定1項團體標準。
2 呼倫貝爾芥花油高質量標準體系相關標準比對分析
呼倫貝爾芥花油標準體系規劃中5項地方標準和1項團體標準制定前期,項目組收集大量檢測報告和相關標準,與國內外同類標準開展比對和分析。其中針對產地環境要求,收集《呼倫貝爾2020年空氣質量監測月報》12份、《呼倫貝爾2020年水質情況月報》12份、《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國控重點流域水質狀況》2020年1-12月數據、《呼倫貝爾市有機質及大量元素養分分級標準》《呼倫貝爾市中微量元素養分分級標準》等多份報告和資料,比對NY/T 846-2004《油菜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針對芥花油原料油菜品種要求,比對GB 4407.2-2008 《經濟作物種子 第2部分:油料類》、NY/T 2982-2016《綠色食品油菜籽》等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3項。針對芥花油產品標準,收集2018-2020年近三年芥花油品質檢驗報告19份,比對GB 1536-2004《菜籽油》(中低芥酸菜籽油的部分)、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中菜籽油的部分)以及食品法典CAC中CODEX STAN 210-1999 蔬菜油(雙低菜籽油)等進行比較。
經比對,DB15/T 2341-2021《呼倫貝爾芥花油產地環境要求》標準指標項基本與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一致,部分達到GB/ T19630-2019《有機產品 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二級要求。
DB15/T 2342-2021《呼倫貝爾雙低油菜品種選擇要求》指標項基本與NY/T 2982-2016《綠色食品油菜籽》一致,含油量優于NY/ T 2982-2016《綠色食品油菜籽》高出5.2%,芥酸、硫苷2項指標優于NY/T 2982-2016《綠色食品油菜籽》、GB 4407.2-2 0 0 8《經濟作物種子 第2部分:油料類》等其他標準,相較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芥酸指標限量低33%,硫苷指標限量低15%。
T/NMSP 3-2021《呼倫貝爾芥花油》指標項基本與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標準一致。相較于行業標準,水分及揮發物指標項限量低50%,酸價指標項限量低50%,過氧化值指標項限量低17%,總砷、鉛2個指標項指標限量低20%。油酸、亞麻酸2項指標項優于GB 1536-2004《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和食品法典CODEX STAN 210-1999《蔬菜油(雙低菜籽油)》,指標下限限量高20%左右;芥酸指標項與食品法典CODEX STAN 210-1999《蔬菜油(雙低菜籽油)》一致,優于GB 1536-2004《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等國內標準,限量高于30%。
2.1 國內標準與DB15/T 2341-2021《呼倫貝爾芥花油產地環境要求》地方標準比對分析
2.1.1 指標提取
國家標準1項:GB/T 19630-2019《有機產品 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
行業標準3項: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NY/T 846-2004 《油菜產地環境技術條件》、LS/T 1218-2017《中國好糧油 生產質量控制規范》。
2.1.2 產地環境指標比對結果
產地環境指標比對結果如表1所示。
(1)空氣質量
總懸浮顆粒物指標項規定了日平均和1小時平均,指標更加完善,優于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達到GB/T 19630-2019《有機產品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二級指標;
顆粒物、臭氧、一氧化碳指標項有規定數值,優于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達到GB/T 19630-2019《有機產品 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一級指標;
二氧化硫指標與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指標一致,達到GB/T 19630-2019《有機產品 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二級指標;
氟化物指標與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指標一致。
(2)灌溉水質量
pH值、化學需氧量、總汞、總鎘、總砷、鉻(六價)、總鉛、氟化物、石油類等9項指標與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指標一致;
水溫、懸浮物、五日生化需氧量、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氯化物、硫化物、總銅、總鋅、總硒、氰化物、揮發酚等11項指標都有數值要求,優于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指標,與GB/T19630-2019《有機產品 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LS/T 1218-2017《中國好糧油 生產質量控制規范》標準指標一致;
(3)土壤質量
pH、總汞、總砷、總鉛、總鎘、總銅、總鉻7項指標與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指標一致;
六六六(總量)、滴滴滴(總量)、苯并芘(總量)3項指標與GB/T 19630-2019《有機產品 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標準指標一致;
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陽離子交換量5項指標達到NY/T 391-202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二級要求。
2.2 國內外標準與T/NMSP 3-2021《呼倫貝爾芥花油》團體標準比對分析
2.2.1 指標提取
國際食品法典1項:CODEX STA N 210-1999《蔬菜油 (雙低菜籽油)》(2015修訂版)。國家標準1項:GB 1536-2004《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
行業標準2項:NY/ T 416-2000《低芥酸菜籽油》、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地方標準1項:DB61/T 508.6-2011《富硒雙低菜籽油》。
2.2.2 產品指標比對結果
產品指標比對結果如表2所示。
(1)感官要求
氣味滋味指標項與NY/T 751-2021 《綠色食品食用植物油》標準一致;
(2)理化指標
色澤、不溶性雜質、含皂量、煙點、溶劑殘留量5項指標與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標準一致;
水分及揮發物、酸價、過氧化值3項指標優于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相較于行業標準,水分及揮發物指標項限量低50%,酸價指標項限量低50%,過氧化值指標項限量低17%。
(3)污染物、霉素
總砷、鉛2個指標項優于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指標限量低20%;
羰基價、黃曲霉毒素B1 、苯并[a]芘3項指標與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標準一致。
(4)特征指標
折光指數、相對密度、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等5項指標與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GB 1536-2004《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標準指標一致;
棕櫚酸、硬脂酸2項指標與 GB 1536-2004《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食品法典CODEX STAN 210-1999《蔬菜油 (雙低菜籽油)》標準指標一致;
油酸、亞麻酸2項指標項優于GB 1536-20 04《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和食品法典CODEX STAN 210- 1999《蔬菜油(雙低菜籽油)》,指標下限限量高20%左右;
芥酸指標項與食品法典CODEX STAN 210-1999《蔬菜油(雙低菜籽油)》一致,優于GB 1536-2004《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NY/T 751-2021《綠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等國內標準,限量高于30%。
3 結 語
呼倫貝爾芥花油系列標準的發布實施,對呼倫貝爾芥花油產區進行了指標界定,有效規范了產地范圍,規范品種選擇、栽培種植、收儲過程、加工工藝和產品質量等環節,是構建呼倫貝爾芥花油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呼倫貝爾芥花油全產業鏈生產提供可靠的安全和質量保障。通過標準的實施,有效規范市場對呼倫貝爾產地芥花油的概念使用和產品質量要求,提高芥花油產品質量,引領呼倫貝爾芥花油產業高質量發展,適應國內食用油行業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李巖,高敏,李蘭,等.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8(2):40-44.
小卡,壹圖.吃出健康,“油”你選擇[J].健康之家,2014(9):26-27.
周穎.健康食用油——芥花油[J].消費指南,2009,112(4):36-37.
作者簡介
張琦,高級工程師,從事標準化研究工作。
蘇布道,助理工程師,從事標準化研究工作。
吳玉蘋,助理工程師,從事標準化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