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文月 陳曉琴 杭俊





摘?要:職業教育適應性的提出賦予了教育供需對接新的內涵和使命。項目化教學具有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的培養理念,基于此,該文以《旅游市場營銷》項目化課程為例,基于OBE理念三大核心問題,通過行業背景和崗位職責回答“要學生學習、掌握什么”;通過CDIO解決“如何幫助學生取得學習成果”問題;結合“1+X旅行策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業考試認證、技能大賽和企業反饋,評估“學生學習結果”,最終實現PDCA循環式項目化教學實施理念,并進一步構建教學實施路徑,論述了職業教育適應性背景下供需對接的內涵邏輯,為職業教育供需對接教學的深入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PDCA;供需對接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82
項目化教學以任務為目標、以行動為導向,具有系統性、結構性等特點,其與職業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能夠促進高職院校教育的供需對接。我國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先生提出,只有溝通實業與教育,使之二者互相協調,才能共同推動社會的前進。教育與產業對接,體現了社會需要與教育供給的關系,是職業教育探索如何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充分理解職業教育職業特色的關鍵線索。但在具體的產業范疇如何以科學有效、切實可行的方式將兩者精準對接,卻一直沒有形成清晰、有效且系統的實踐路徑,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與產業的實際需求相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本研究擬基于供需對接視角視角,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三個核心問題出發,借鑒PDCA理念(Plan、Do、Check?and?Act),以《旅游市場營銷》項目化課程為例,從設計與實施等方面構建職業教育與行業對接在具體課程中的教學實施路徑,為加強職業教育在供需對接方面的適應性提供相關參考。
1?項目化教學概述
項目化教學在知識深度、靈活性、知識持久程度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其以相關行業發展及人才需求為背景,結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將教學內容轉化成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項目任務,使學生在完成相關任務的過程中,關注真實的世界,實現心智自由。讓學生擁有真實的問題解決經歷,在學習訓練中打磨、升華自身價值判斷,引發內在需求,成為積極的行動者。現階段,項目化教學研究主題主要集中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和教育改革等方面(見圖1),探討學工交替、產學結合、共建共享機制,注重工作室制、校內實訓基地、教學工廠建設改革,并側重于機電、信息技術、食品、動畫、服裝設計、包裝設計和室內設計等專業領域。現階段在具體課程方面的探討主要圍繞大學語文、英語等通識課,環境工程、linux系統與網絡管理等理工科課程,而在旅游相關領域課程的探討仍有待提升。
2?供需對接視角下的教學實施理念
2.1?供需現狀
教學的內容來源于企業實際需求。在萬物皆可營銷,人人都能營銷的時代,正確把握旅游企業對旅游營銷人才的需求,是有效實現供需對接的前提和基礎。為梳理現階段旅游企業對旅游營銷人才的需求,在對相關合作企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結合BOSS直聘和51?JOB招聘網站,檢索“旅游營銷”崗位職責和任職要求,利用Python爬取相關文本信息。通過Netdraw軟件對文本進行分析,繪制如圖2和圖3所示的關系網絡圖,以便更加直觀的了解企業人才需求特征。結合兩大招聘網有關旅游營銷崗位職責和任職要求,可將企業對旅游營銷人才的需求劃分為環境適應力、知識技能類、職責要求類和素質能力類。首先,從環境來講,均有提交景區,說明企業對旅游營銷人才的需求是能夠針對景區這一目的地開展營銷策劃的人才,而不是具體的某一線路產品;其次,在知識技能方面,需要具備規劃、設計及運營能力;在職責要求上,對抗壓能力、關系建立維護能力及軟熟練操作能力均有提及;在素質能力上,需具備溝通表達、團隊協作及責任意識。
而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熱情不高、缺乏鉆研精神、缺乏學習動機、意志嚴重薄弱、學習惰性較強等不足,但其又具備思維活躍敏捷、動手能力較強、適應能力較強、喜歡簡單競賽、追求身份認同、樂于接收新事物等優勢。如何在企業需求的基礎上,發揮其優勢彌補其不足,是加強職業教育在供需對接方面的適應性的必經之路。
2.2?教學實施理念
《旅游市場營銷》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本文在教學框架設計上從旅游營銷崗位核心技能出發,基于OBE理念三大核心問題,通過行業背景和崗位職責回答“要學生學習、掌握什么”,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完成PDCA理念的設計“P”環節;通過“D”環節,科學制定教學內容及實施環節,解決“如何幫助學生取得學習成果”問題;結合“1+X旅行策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業考試認證、技能大賽和企業反饋,評估“學生學習結果”,完成“C”環節;結合前面三個環節的過程及結果,進一步優化并推進項目化教學,最終實現PDCA循環式項目化教學實施理念,如圖4。
3?供需對接視角下的教學實施路徑
3.1?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綜合行業背景、崗位職責、1+X證書及學生現狀,踐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培養理念。本文分別從知識、能力、價值三方面回答“學習什么、掌握什么”,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并明確教學重難點。
結合前述行業分析及企業招聘網站相關內容,現階段對旅游營銷人才的需求在知識方面,需要具備產品策劃、產品設計、市場營銷和市場調研等專業知識;在技能方面,需要具有考察調研、團隊合作、文案撰寫、PPT制作、公開演講和市場敏感度等技能;在素質方面,需要旅游營銷人才具備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經世濟民和文化自信。因此,本文將《旅游市場營銷》教學目標設置為:會策劃(知識目標)、能推廣(能力目標)、善創新(素質目標)和悅傳承(思政目標)。使學生成為充滿自信、主動學習、能做貢獻、心系祖國的旅游市場營銷人才。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定教學重點及難點,使學生關注真實世界,培養積極的行動者。
3.2?教學內容及實施
項目化教學即將項目思想引入課堂,以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協作溝通、解決問題等能力。本文在結合旅游企業市場營銷案例及“1+X旅行策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業考試操作技能任務的基礎上,按照行業操作規范及項目復雜程度,考慮學情差異性,設計遞進式教學模塊,具體細分為多個子任務,在層層遞進的關系中實現項目的推進,完成知識的累積和能力的提升,如圖5。
在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以CDIO理念(conceive、design、implement和operate)作為教學活動展開的依據,將旅游市場營銷崗位的工作及任務要求按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的職業行為轉化為課程教學環節,解決如何“做”的問題(如圖6所示)。
3.3?教學效果及檢驗
為確保教學及學習效果,實現教學目標,鑒于項目化教學需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各項任務,為避免“搭便車”現象,通過設置小組分工明細表和互評表以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與激勵機制,刺激學生積極參與到項目學習活動中,提高團隊合作成效,達到良好的項目學習與訓練效果。讓每位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接觸真實企業需求及工作流程,汲取到較為實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調動前期的知識經驗、能力基礎,創造性的解決真實情境問題,從而達到學習可愉悅、目標可達成,資源可共享、線上可實施,崗位可對接、企業可認可的教學實施效果。
在教學評估方面。首先,通過課堂生生、師生評價,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直接評估方面;在間接評估方面,通過實習期間的企業反饋及學生評價作為評估和改進要點;在專業性評價方面,結合“1+X旅行策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業考試認證、技能大賽和畢業生企業反饋,評估教學效果。
4?教學效果及反思
4.1?教學效果
職業教育適應性的提出,賦予了教育供需對接新的內涵和使命。課程借助PDCA里面,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融入新理念、新標準、新知識和新技能“四新”內容,探索項目化教學模式,積極對接行業新業態,融入行業智能化新知識和線上營銷技能。推進活知識、活能力、活素養“三活”策略,探索“旅游+”模式,靈活選取旅游元素,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線上線下互動交流,提升學生“能營銷”“悅傳承”職業素養。課前采用肯定性、鼓勵的溫度評價,課中關注學生思維方法、重難點解決能力的深度評價,課后注重創新思維引導的廣度評價,通過溫度、深度和廣度“三度”評價,培育學生“團隊+競爭”思維。在項目化實施過程中,注重思政教育,引入典型案例,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使學生置身真實工作,培養學生責任心,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團隊意識,提升溝通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有愛、有責、有他的“三有”精神,培養“自主+創新”能力。達到學習可愉悅目標可達成、資源可共享線上可實施、崗位可對接企業可認可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強化知識、拓展技能、提升素養的過程中實現專業自信、文化自信、職場自信,在項目化學習實操中關注真實的世界,成為積極的行動者,擁有真實的問題解決經歷,實現心智自由。
4.2?反思建議
4.2.1?學情方面
學生因其多樣化及個體差異性,在課程設置、實施和評估上具有一定的困難。后續改進策略,一方面建立基于項目的“工作室制”。在師資、教學條件充足的情況下,建設項目化工作室,盡量滿足不同需求階段的學生學習;另一方面,設置多元化主題的項目任務。在師資、教學條件限制的情況下,在同一項目任務分解中,設置不同層級不同主題的項目任務,給予學生選擇的機會,在鍛煉真實問題創造性解決能力的同時,降低項目任務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
4.2.2?師資方面
項目因其創造性、真實性、生成性對學校和教師有一定挑戰,在能力及數量不足。改進策略:一方面可建立真正的校企合作機制,加強與企業導師的聯系,甚至可以實行“企業導師”坐班制,增加企業人員與師生間的溝通聯系;另一方面,引進或培育項目化課程團隊。靈活調整課時量,在數量和質量上匯聚優秀的師資。同時吸引班主任、輔導員加入課程設計及實施關節。
4.2.3?教材方面
因項目化強調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體現真實問題,易與國家課程、教材割裂。后續一方面,教師需做好講義,并督促學生做好筆記;另一方面,“校企區”共同開發“教材”,通過企業實踐調研和專家訪談等方法,確定崗位技能標為和要求,由主講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確定課程教學體系,開發設計課程教材,真正踐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4.2.4?項目方面
項目的引入經過人為的主觀篩選和重構,且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人生安全問題,項目開展的靈活度受限。首先,在前期項目選擇時存在一定的偏離、滯后甚至脫節。其次,在中期的項目成果展示過程中,鑒于學校場所資源,現階段展示多數局限在師生間、生生間,缺少專業場所公開展示自己的作品,不具備真實的觀眾,存在公開展示的局限性。最后,在后期學習成果評價方面,仍處于學習型的項目模型,看重學生的學習積累而非成果價值。改進措施,一方面,實施“引進來”,進一步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同時注重與地區的聯系。另一方面,“走出去”,帶領學生真正“走入”企業,體驗真實的項目工作環境及職責要求,同時能夠在專業場所公開展示自己的作品,具有真實的觀眾。
參考文獻
[1]張莎莎.基于項目化教學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8):6869.
[2]張慶,劉剛.“產教結合”導向下院校動畫專業項目化教學——評《動畫制作基礎(項目教學版)》[J].中國教育學刊,2020,(09):118.
[3]徐東升.項目化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探究——評《包裝設計項目教學》[J].中國教育學刊,2020,(02):118.
[4]張麗華,衛澤.能力本位教育:荷蘭項目化教學模式及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06):2628.
[5]李津津,葉佩青.新工科背景下貫通式項目制研究型綜合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20,(10):5861.
[6]林琳,沈書生.項目化學習中的思維能力及其形成軌跡——基于布盧姆認知領域目標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09):2227.
[7]金彥平.項目化課程小組合作學習策略[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