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禮生 吳福茹 姚沛琳
(宿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
我國產業結構由傳統工業產業結構轉變為高新技術為主,產業結構調整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產業的發展需要高質量應用型人才[1]。地方本科高校對推動本地區產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地方本科高校應為本地區企事業單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做好應用型人才培養[2]。當前地方本科高校培養與地方企事業單位需求的不匹配,導致地方高校培養人才難以適應用人單位需求。隨著我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快速發展,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應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和企事業單位合作共贏。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了解本行業發展趨勢與用人需求,促使其人才輸出與產業市場輸入有較好銜接。產教融合為地方本科高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基礎和保障[3],產教融合過程中,企業提供實踐場所,地方本科高校邀請企業融入本科教育過程,鼓勵地方企業以多種途徑參與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核心課程設置、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地方本科高校實習實踐教學改革等,將企業崗位所需人才標準融入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4]。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應用型人才需求變化趨勢,地方本科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要走轉型發展的道路[5]。通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建設,提升學生應用知識和技能的水平,提高學生進入職場的競爭力[6-8]。本文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分析,闡釋產教融合對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意義,提出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包括專業課程教學計劃、創新創業教學計劃、實踐教學計劃等方面,對于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專業核心課程學習,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傳統人才培養方案已經難以適用當前人才培養需求。目前,許多地方本科高校都在積極探索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但如何構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如何促進地方本科院校與企業之間的融合,如何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等問題仍在探索之中。
地方本科高校積極開展了多種校企合作活動,制定了一系列校企合作計劃和方案,但校企合作深度未達到預期目標。目前存在地方本科高校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企業生產相關知識內容在本科教學中體現較少,企業高水平工程師或管理者到地方本科高校授課較少等問題。因此,產教融合背景下進一步做好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包含學生創新創業和實踐教學內容,但相關教學內容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易導致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強。地方本科高校要緊跟時代發展要求,需及時更新創新創業和實踐教學內容。
本科高校能夠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本科人才,但科研實踐平臺不足的現象較為普遍。企業擁有工業生產設備研發平臺優勢,但存在應用型人才嚴重短缺的不足。產教融合將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有機融合到一起,實現本科高校和企業雙方共贏的局面。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雙方以應用型人才培養共同切入點,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實踐教學內容等方式進行合作,可以更好地發揮地方本科高校職能。
地方本科高??膳囵B服務地方企業的應用型高素質專業人才,從而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專業知識和技術。通過產教融合,地方本科高校可以認真分析企業發展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企業共同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良好合作溝通機制,更好地實現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產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間進行有效合作的重要方式,能夠實現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間的人才流通。地方經濟和產業結構變化會影響就業形勢,地方本科高校應根據地方經濟和產業結構變化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增加實踐教學學分比重,地方企業能夠提供更多的實踐崗位,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能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崗位。
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應與企業共建專業課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需要結合企業崗位實際要求、緊密聯系企業生產實踐、融入課程建設與改革內容、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采用模塊化方式。地方本科高校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實踐課內容,同時借助多平臺優勢,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鍛煉的機會。地方本科高校可結合企業生產實踐活動,組織活動提高學生職業素養。
地方本科高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過程中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可以翻轉課堂等形式進行教學,積極開展課堂師生討論、科學問題探究等活動,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發揮教師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對企業生產實際問題進行探索學習。地方本科高校應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不局限于課堂,也可以將課堂搬進企業生產過程中,將課程教學內容和企業生產緊密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教師隊伍高質量對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起到關鍵性作用,雙師型教師隊伍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水平、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在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時可采用“培引結合”方式。地方本科高??杉哟髮I技術型高級人才的引進力度,從企業或政府單位聘請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為學校帶來先進的教學和管理經驗等。地方本科高校要注重對本校教師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重點大學訪學和進修、企業掛職鍛煉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應對接地方產業,與企業共同組建技術攻關的創新團隊,申報國家級或省級科研項目,實現合作共贏。地方本科高??梢园才沤處熢诩倨谶M入企業,共同攻克企業的生產難題,促進企業科技進步的同時使教師自身得到鍛煉和提高。地方本科高校建立雙師型人才的考核機制,應圍繞產業成果轉化、企業生產難題攻關、社會效益、教學運用情況等進行評價和考核,考核結果可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參考,以促進雙師型教師的發展和進步。
地方本科高校通過企業為學生搭建實習實訓和就業平臺,拓展了學生自我能力提高的機會,企業則通過與地方本科高校建立的合作關系,培養了適合企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間的聯合,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也提高企業科技水平和知名度。政府、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三方緊密合作,政府為校企合作機制建立提供政策保障,通過企業稅收優惠、科研項目經費支持等形式,促進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合作,合作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政府可及時進行協調,從而確保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合作順利。
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雙方發揮自身優勢,共同建立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可提供生產技術和合作經費,地方本科高??商峁I理論知識和實習實訓人員,雙方進行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的合作既要利用好校內資源,還應利用好校外資源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此外,企業應建立實習實訓管理的規章制度,確保學生在實習實訓期間的合法權益有保障,提高實習實訓的質量,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雙方都要高度重視實習實訓教學的過程管理,企業應建立完備的過程管理手冊,及時反饋并解決實習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難題。建立多元評價機制,采用教師評價、學生和企業互評等方式,對包括實踐教學成果和實踐教學過程等內容進行評價。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產教融合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通過地方本科高校和企業合作,合作雙方實現互惠互利和共同進步。地方本科高校應把握產教融合優勢、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更新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促進地方本科高校自身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