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甜甜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Spencer)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主動探究,進而推論。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多說,自己盡量少說。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Culture time 板塊在教材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將其他板塊的教學與Culture time 板塊教學融合,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在進行Culture time 板塊教學時,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不斷提高學生對文化板塊的深層和多元理解(黃澄皎2021)。Culture time 板塊主要存在于譯林版小學英語高年段教材中,要想圍繞該板塊進行教學,需要掌握該板塊的基本內容,對板塊中的所有知識進行梳理。四本教材中的Culture time板塊一共有28 個,通過對板塊內容進行分析,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類型。第一類介紹文化現象,圍繞某個事實進行講解。例如,介紹不同國家的動物,學生不僅能夠了解中國的熊貓,而且能了解加拿大的北極熊、澳大利亞的袋鼠和美國的禿頭鷹;介紹各國的風景名勝,如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澳大利亞的烏盧魯巨石(Uluru)。第二類介紹文化行為,如中西方人接受禮物時的表現。第三類以對比分析為主,圍繞英美之間的差異展開教學,如英美兩國對“第一層”稱呼的不同之處,美國用the ground floor 表示“第一層”,英國用the first floor 表示“第一層”;美國將警察稱為cop,而不是policeman,英國將消防員稱為fireman,而不是firefighter。
從現行的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構成來看,Culture time 板塊的很多詞匯和語境均來自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 板塊。根據這個特點,教師可以巧妙借助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 板塊中的語境和詞匯,通過復習的形式自然導入Culture time 板塊的學習,從而與單元主題進行融合。
例如,在進行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的Cartoon time 教學時,這個板塊的具體內容:波比(Bobby)作為醫院義工,為猴、兔等動物服務。教師根據文本內容,設計如下教學情境:波比處理猴子的傷口,看到傷口感染,并且發燒了,便為猴子量體溫——102 華氏度。大家聽到后都嚇了一跳,質疑道:“猴子的體溫和人類應該差不多,它的體溫這么高,身體不會被燒壞了吧?”帶著疑問,教師借助Culture time 板塊的內容,向學生講解了兩種不同的計溫方式:攝氏度和華氏度。然后,讓學生選擇文本中猴子的體溫屬于哪一種。同時,教給他們攝氏度與華氏度之間的轉換方法,讓他們將猴子的體溫轉換成攝氏度。至此,學生不僅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區別,而且學會了攝氏度與華氏度之間的轉換方法。
教師通過設計Story time、Cartoon time 和Culture time的知識點融合,最終讓各板塊之間聯系密切,而且學生在學習文化板塊后,能在其他板塊中進行綜合運用,進一步拓寬了文化視野。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鏈接本單元不同板塊的知識外,還可以將各單元Culture time 板塊的內容進行整合,而后整體呈現給學生。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六年級的Culture time 板塊主要介紹了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從衣、食、住、行和人文角度整合Culture time 的內容。例如,在“衣”方面,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 介紹了美國牛仔褲和蘇格蘭短裙的由來與特點。教師在介紹完這些內容后,介紹中國傳統服飾的由來與特色。在“食”方面,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的Culture time 中提到“Coffee is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Tea is popular in China.”,到了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3 A healthy diet,教材展示了中西方不同的飲食習慣。在“住”方面,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2 A new student 介紹了英美兩國對“第一層”的不同叫法,體現了各國在建筑上的差異……這些不同之處都展示著中西方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將文化板塊進行分類,并將同一類內容進行整合,再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整體呈現給學生,幫助他們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進一步培養其文化意識。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以教材為主,而教材內容相對有限,因此,教師盡量不要完全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講解,可以適當講解一些延展類的知識,讓學生的知識框架更加完整,從而增加他們的見識,讓他們領略不同國家的文化魅力,認識到英美文化的差異(過晴瑤2021)。
以“地鐵”的延展教學為例,英美兩個國家對地鐵的稱呼有很大差異,英國一般會用underground稱呼,美國一般會用subway 稱呼。教師可以根據地鐵的來源分析兩者的不同,地鐵最初來源于英國倫敦,各個國家對地鐵的稱呼各不相同,我國香港將其稱為MTR,新加坡將其稱為MRT。拓展教學實際上是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延伸,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特別是一些比較相近的單詞,如restroom 和bathroom 的區別、football 和soccer的區別。
在“What Do They Do?”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游戲的方式進行延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思考各個職業的英語表達方法,用英語說出不同的職業,說出職業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勝。小組比賽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回答出了一些簡單的職業如警察(policeman)、消防員(firefighter)、醫生(doctor)、護士(nurse)等,一些小組想到了科學家(scientist)、歌手(singer)、律師(lawyer)、畫家(painter)等,還有一些小組回答出不太熟悉的單詞,如理發師(barber)、獵人(hunter)、會計(accountant)、工程師(engineer)等。教師可以根據各組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圍繞職業進行延展,讓其盡可能多地了解各種職業的表達方式。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Culture time 板塊的內容相對較少,教師可以對不同板塊進行統整,將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 板塊中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實現文化板塊內容的充實和豐富。農村英語教師要對教材各板塊的內容和各單元的主題進行研究,找出知識或話題之間的關聯性,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徐靜桃2020)。
在“seeing the doctor”的教學中,需要讓學生了解中西方的溫度計量方法。我國一般用攝氏度進行計量,而西方國家主要使用華氏度。教師可以用插圖(圖片中的人生病了)引導學生,詢問他們圖片中的人怎么樣了。學生觀察圖片后回答:“He has a fever.”接下來,教師播放一段聽力材料或者展示一段文本材料,讓學生找到其中的關鍵信息,回答病人當前的體溫。學生記錄了兩個數據,一個是39,另一個是102。學生并不了解華氏度,不知道哪個數字是正確的,根據自己的了解和經驗,全部回答出39℃。教師公布答案時,說出了兩個答案——39℃是正確答案,102 也是正確答案,并為他們介紹華氏度和攝氏度的關系,讓他們了解不同國家的溫度計量方式。當學生了解這一知識后,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讓他們回答這個生病的人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要求其結合前面掌握的信息,作出完整的敘述。學生回答如下:“He is ill.His temperature is 39℃/102.He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 and rest.He shouldn’t be tired and drink cold water.If the temperature continues to rise,he should see a doctor.”
教師可以根據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整合,分析各板塊單元中與衣、食、住、行有關的內容,將不同教材中的相關知識整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The king’s new clothes 從“衣”的角度進行教學,教師在講解完牛仔褲和蘇格蘭裙的相關知識后,可以為學生展示和講解我國的傳統服飾,還可以介紹其他國家的服裝。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介紹了咖啡和茶的區別,教師可以圍繞飲食差異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和特色食物。A new student 涉及建筑,學生能夠掌握樓層數的表達方法,如“There are 24 classrooms.Our classroom is on the second floor.Music room is on the first floor.”等。教師可以從建筑的角度進行延伸,讓學生掌握其他建筑詞匯,如醫院(hospital)、超市(supermarket)、郵局(post office)、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銀行(bank)等。同時,教師還可以介紹住宅空間的相關詞匯,如臥室(bedroom)、廚房(kitchen)、客廳(living room)、浴室(bathroom)、餐廳(dining room)等。Asking the way 涉及很多出行方面的知識,學生學習之后,能夠掌握出行的相關單詞、短語和句式。當這些內容全部被講解完成后,教師可以在最后一個單元的課程中增加一堂綜合課程,以“衣、食、住、行”為主題,讓學生用所學知識描述一個完整的情境。
從生活實踐的角度展開教育,能夠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中西文化的異同。農村學生往往沒有出國旅游的條件,普遍對國外的文化和社會生活缺乏了解,從而給英語教學帶來了阻力。巧妙借助信息技術及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國外的圖片和視頻,讓他們聯系中國的文化和生活,與國外進行對比,從而拓展思維(范曉雪2020)。
以咖啡和茶為例,“Coffee is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Tea is popular in China.”教師可以展示咖啡店和咖啡的圖片,播放沖泡咖啡的視頻,也可以買一些咖啡分發給學生,讓他們嘗一嘗咖啡的味道。教師還可以查找一些以Chinese tea culture 為主題的文章,或者帶一些茶葉讓學生品嘗。當學生親自嘗過兩種飲品之后,會深刻感受到咖啡和茶的區別。在教師單獨講解完咖啡和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后,學生一定能夠記住咖啡和茶的表達方法。
以“學校假期”為例,“There are three main school holidays in the UK.The are the Easter holiday,the summer holiday and the Christmas holiday.”學生能夠根據這段描述了解英國學校的主要假期。教師讓學生回想我國學校放假的時間。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我國有很多節日會放假,如五一勞動節(May Day)和十一國慶節(National Day)。教師詳細講解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 與Labor Day 的區別,并介紹不同國家的國慶節日期。很多國家的學校并不會在五月一日和十月一日放假,而我國學校會在這些時間放假。我國學校還會在傳統節日放假,如春節(Spring Festival)、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節(Mid-autumn Festival)。我國學校假日與英國學校也有相同之處,即都會放暑假。除了暑假,我國學校還會放寒假(winter holiday)。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節假日發生的趣事,想象英國學生在節假日參與的活動,并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調查國外學生的假期生活,在多元文化的比較研究中,了解中西方學校假期和學生生活的不同之處。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Culture time 板塊主要是從文化的角度進行教育,介紹了不同國家各個方面的文化差異。當學生了解了文化差異后,就能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學習英語。英語教學不僅是知識的教學,還是人文精神和思維方式的教育。不同國家的語言能夠體現出各自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藝術審美。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日常教學中重點講解各國文化的差異,使其客觀看待中西方文化差異(許蕓潔2019)。
在Birthday 的教學中,介紹了中西方的送禮文化。當西方人收到禮物后,通常會直接打開,并向對方表達謝意,即“People in the West usually open their presents as soon as they receive them.”我國人在有人送禮物時,一開始會推辭,雖然最后接受禮物時同樣會表達謝意,但是并不會直接拆開禮物,而是與送禮之人分開后,獨自打開禮物。如果不了解西方國家贈送禮物的習慣和習俗,按照國內的習慣接受禮物,有可能會讓雙方產生誤會,在對方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不了解不同國家的送禮文化,不僅會影響禮物的贈送和收取,而且會影響雙方的交流和關系。
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在介紹外國文化的同時,要強調我國傳統文化,避免讓學生形成崇洋媚外的思維。例如,在Chinese Festivals 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對比教學的方法,將我國傳統節日和西方節日相互比較,在文化板塊的教學中,先介紹西方的圣誕節(Christmas)和感恩節(Thanksgiving),展示西方人過節的圖片或視頻。當學生對西方節日有所了解后,將話題引到我國傳統節日上,詳細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來源、習俗、活動等內容。通過介紹我國傳統節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當學生對中西方節日有所了解后,教師可以組織“猜節日”的小游戲,展示某個節日的圖片,要求學生快速回答對應的節日,如展示放鞭炮、包餃子的圖片,就是春節(Spring Festival);展示圣誕老人背著禮物的圖片,就是圣誕節(Christmas);展示劃龍舟、吃粽子的圖片,就是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通過這個簡單的小游戲能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讓他們快速判斷中西方的節日,加深記憶。
在當前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不關注Culture time 板塊的教學,導致板塊之間的前后聯動跟不上,很難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事實上,教師所承擔的角色不僅是文化知識的講解員,而且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引導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激發他們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探究欲望,最終培養其文化意識,提升其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