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芹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必須用有限的時間學習英語和思考問題。因此,單元教學設計必須遵循整體的認知過程和思維邏輯,關注學生學科學習進程中形成的知識框架、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核心素養。“模塊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是適合初中英語教師使用的方法。它將“模塊化”教學模式和“主題式子課”有機結合,同時不影響原有語言知識技能和英語思維方法培養和發展。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要求對“模塊主題式”中所涉及的詞匯、語法、句型、語篇及練習進行整合并形成體系,通過“主題模塊”單元整體教學使學生能夠比較輕松地掌握知識、技能,并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形成積極主動、自主合作交流的良好狀態和學習習慣,提高整體英語水平并獲得更多文化知識和素養。由此可見,對初中英語“模塊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展開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單元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先解釋學習內容和過程,然后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很少進行具體練習。這樣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難以真正落實語言知識和技能背后的思維過程。《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其最終目的在于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開發知識結構、激發學習動機及實現個性發展與整體提升。“模塊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不僅強調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而且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基于上述理念和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能動性,打破傳統單元教學設計方式中教師、學生與教材間三種層級結構存在的問題,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的目標要求和學習策略(唐德喜、李巖巖2022)。
通過對《課程標準》要求的細化,重新梳理并優化學習策略。學生在完成相關任務后能夠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基于對《課程標準》、教材等的深入研究,本單元重點突出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教師通過學生小組活動與小組間合作學習的策略設計(如小組合作組內討論學習和小組間互動),讓其自主探索小組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模式,以此促進其語言能力快速提升(黃國耀2022)。
“模塊主題式”單元教學設計注重從學生的認知需求出發,設計有價值的教學活動,讓其在自主學習后感受到集體的力量,以及在情境互動、情感體驗、實踐活動和參與實踐過程中提升英語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以情境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帶動學生學習語言技能、構建學科思維,形成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潘佳2022)。
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英語知識的價值,走出課堂,進入生活,用所學語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讓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有效整合,使其在掌握新知識的基礎上,提升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模塊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結構可分為四個環節:第一是“自主探究”單元學習目標;第二是“學習評價”單元任務;第三是“主題拓展”單元內容;第四是“主題閱讀”模塊任務。每個模塊都具有獨立的知識框架體系,在同一時間內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同時結合情境導入、主題拓展和目標引導等多種教學手段。以下對其進行具體分析:
“自主探究”單元學習目標具體表現為學生在學習詞匯后自主總結、歸納、提煉,其目的在于對詞匯及語篇進行深入理解,并逐步養成用詞匯代替句型結構或句子書寫的習慣。
例如,在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1 Friends 的單元學習中,slim、generous、willing 等都是學生感到陌生的詞匯,教師需要引導他們通過自主查找詞匯表及聯系語句的方式掌握其大意。其中,在willing 的大意理解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翻譯以下句子:
1.be willing to do sth.
2.Are you willing to help me carry the heavy box?
3.We should be willing to help the people in need.
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在句子的翻譯中理解詞匯的含義。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單元詞匯知識,并總結詞匯知識框架體系和句型結構,更好地了解本單元詞匯及句型結構等英語語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具有普適性、適應性和實用性,從而對語言學習起到積極作用。
臨床中房顫與血栓栓塞性事件密切相關,血栓栓塞也是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發生殘疾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血栓栓塞也是治療房顫的重要目標。
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學生要將日常生活中與英語相關的問題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是一種由學生自愿組成團體,相互交流和溝通經驗,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具體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個性化拓展或交流。小組成員通過交流互相啟發,了解彼此的學習體會,不斷提高英語能力。由于學生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性,每個人在學習期間都有可能產生認知沖突。因此,在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認知發展需求和目標確立過程兩個方面,合理地運用相關方法與策略有效解決認知沖突問題,促進認知發展。
例如,在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1 Friends Reading 部分內容導入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同桌之間展開討論:
1.What does your friends look like?
2.Do you talk to him/her when you are sad?
3.Do you talk to him/her about anything?
在討論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所表述的內容具有差異性,但不可否認每一個學生心中都具有一個具象化的“朋友”形象。在學生自主表達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其運用恰當的詞匯及句型對“朋友”進行精準表達,由此更好地激發其參與后續學習的積極性。
基于課堂導入部分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表達描述自己的朋友。在描述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在表達方式及句型應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由此引入學習評價環節,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進行糾正,并引出本課的新詞匯和表達句式。
學習評價包括學習目標評價和學習過程評價。學習過程評價包括:學生通過課堂觀察和教師引導,對自己完成單元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活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學生通過教師評價和自我評價,實現交流互動和糾正;學生完成單元學習任務后,對自己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興趣、態度、能力和個性特征進行自我判斷和歸類,形成與自己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崔秀玲、冉慧霞2022)
例如,在描述朋友的特征時,部分學生運用smart 和clever 闡述朋友的聰明,但是在表達意思方面,兩者所表述的具體內涵存在差異,前者表述的是帶有貶義的“聰明”,后者才是表示贊賞的“聰明”。由此可見,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兩個詞匯含義的差異性,以便實現正確、規范化的表述,防止出現詞義理解偏差的現象。
評價體系由學生在完成單元學習任務后綜合評價課前、課中、課后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興趣、態度和能力。教師可從每個模塊學習目標達成度、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積極性及教師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等方面考查單元學習情況;還可將單元學習中獲得的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及策略運用于其他環節。這種多元評價體系既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并對結果進行評價的態度和能力要求,又體現出其對自身表現進行總結和歸納后形成獨特見解和知識體系的能力與個性特征。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在課外進行主題拓展活動,內容涉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這次拓展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詞匯、語法和句型等英語基礎知識的理解,同時能夠更好地鍛煉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基于本課的主題Friends,教師延伸設計My friends 主題拓展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及“猜猜他/她是誰”的活動將在課堂上所學的詞匯及句型應用到主題活動中,增強其對英語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通過這次拓展活動,學生能夠體會到詞匯、語法知識和英語運用技能具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從自己對單元知識的理解中獲得對學科知識的積累,同時能夠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思維品質和人文素養等。通過本單元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創造能力、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等重要素養。因此,教師要重視對本單元學習活動進行拓展指導,使學生能夠及時、全面地掌握單元各模塊內容之間的關聯(黃國慶2016)。
“主題閱讀”模塊的每一單元都有相應的主題閱讀任務。在本章中,教師不僅將不同主題的閱讀材料分為4 類,而且每個類別中還分別設置了8 個與之相關的“主題閱讀”題目。教師在設計任務時依據每一單元的具體內容和學生學習需求,設置不同的目標要求并作出相應安排,如“單詞拼寫”任務要求學生結合所學詞匯對課文進行逐詞拼讀,“句子理解”作業要求學生針對某個語句和句子所表達的意思進行思考,從而加深對該部分內容的理解。由于本章涉及大量需要掌握運用語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學習語言知識之間關系的內容,因此“主題閱讀”任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教學過程中最具挑戰性和啟發性的環節。
例如,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基于Reading 部分,教師設計了以下閱讀任務:
1.What makes good friends does Amy think?
Amy thinks good friends should be honest and helpful.
2.What about Daniel?
Daniel thinks good friends should be interesting and tell you funny jokes.
每一類主題閱讀任務都由4 個專題組成,其所占比重根據各專題難度系數進行分值設置:學生能夠在15 分鐘內完成1 個專題閱讀任務即可。
從整體而言,在“模塊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背景下,雖然各學習主體所承擔的作用各異,但緊密關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學科核心知識和技能,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及達成學習目標。
綜上所述,“模塊主題式”單元教學方法中的每個模塊都包含相同或相關的知識內容,并在每個模塊通過相應的知識點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對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形成更全面、更有價值的認知過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單元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單元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基于《課程標準》進行單元教學設計,并對單元教學重難點進行分析與把握。同時,課堂教學應注重培養語感。通過對“模塊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研究發現,在“模塊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加入學習目標等內容,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整體建構能力,并提升其整體語言素養,進而為優化初中英語教學效果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