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把素質教育的一般內容確定為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知能素質、品德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素質等幾個方面,概言之,即個性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在具體推進素質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就人的身心發展的基本因素來說,可以概括為自然素質和社會素質——遺傳素質和社會素質兩大方面。人的遺傳素質,至今有很多問題還是謎,需要精心研究;但人之所以為人,主要的還是其社會品質。我們既不要忽視人的遺傳素質的差異在人的發展和形成中的制約作用,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發揮教育和環境在人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需要強調的是,當前在論人的發展中的自然主義傾向值得注意。
其二,有人把素質教育概括為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兩大方面,如把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的培養稱作人文素質教育,把科學知識的學習和認知能力的培養稱作科學素質教育。在當前,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是必要的,但對科學素質教育的任何忽視都是不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在基礎教育中,更要注意全面地、統籌地安排二者的教育內容,重科學、輕人文或重人文、輕科學的做法,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其三,在弘揚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工作中,有人把目光投向我國古代人本思想的優良文化傳統,特別是儒家的人生哲學和道德教育的優秀文化遺產,出現了當代的儒家熱。這種現象應當肯定,它對于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是一項重要措施,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在汲取我國古代文化遺產時,必須進行有分析的批判性繼承,而且要根據時代的要求加以發展,做到去粗取精,古為今用。否則,無批判地全盤吸收,同樣是要吃苦頭的。
其四,有人把素質教育片面地理解為藝術教育或快樂教育,把工作重點放在課外或校外活動之中,這也是一種片面的觀點。素質教育的途徑應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應把學校、家庭、社會全面啟動,共同來完成任務。但就基礎教育來說,應當以學校教育為主,教師的指導作用更不容忽視。
最后,簡單談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問題。在當前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情況下,升學考試特別是高考這一指揮棒所起的負面作用是駭人聽聞的,因而便有實施素質教育的呼聲和要求。但在今天,考試和升學率依然是檢查學校教育質量和選拔人才的一種必要的手段,而且在高等教育沒有普及之前,高考還不能取消,對它所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只能通過改革來解決,而不可能把它拋棄,也不要把它與實施素質教育對立起來。
(摘自《黃濟教育思想論要》,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有刪改;原文刊發于《中國教育學刊》,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