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楠 刁小衛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邊疆中華文史研究中心開放課題“文化潤疆視域下的伊犁州直農牧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現狀調查研究”(項目編號:BJWSZ202107)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袁小楠(1997-),女,新疆石河子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應用語言學。
通信作者:刁小衛(1971-),男,河南南陽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語言學,應用語言學,通信郵箱:1144872347@qq.com。
摘要:隨著國家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通話學習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學習普通話時存在一定的學習障礙。該文以語料分析的方法從語音、聲調和朗讀技巧3個方面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普通話學習障礙進行調查分析,并從母語負遷移、教學和教材因素、缺乏教學設備及時糾正及學習者自身對于對普通話學習的認識4個方面探究其影響因素,并嘗試從語音(聲母、韻母)、聲調、朗讀技巧和學生自身因素4個方面提出提高普通話水平的措施,使學生明白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和意義。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普通話;學習障礙
中圖分類號:H21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4(b)-0045-05
Study on the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ndarin Learning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YUAN Xiaonan1, DIAO Xiaowei2
(1.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China;2.College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and writing by the country,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Mandarin has also been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Xinjiang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have certain learning barriers when learning Mandarin. This article will use corpus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earning barriers of Mandarin among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ree aspects: 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and reading skill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ill be explored from four aspects: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teaching and textbook factors, timely correction of lack of teaching equipment, and learners' own understanding of Mandarin learning. The article will also attempt to propose measures to improve Mandarin proficiency from four aspects: pronunciation (initial and final consonants), tone, reading skills, and students' own factors, so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learning Mandarin.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Mandarin; Learning disabilities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這對于少數民族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只有不斷提高其自身的普通話水平,才能適應新疆社會的發展需要,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筆者以新疆某高校漢語言專業少數民族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收集調查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普通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嘗試分析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普通話學習產生障礙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1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普通話學習障礙調查
1.1 語料的收集
此次調查以新疆某高校漢語言專業4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2020年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開展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范培訓”項目中所用字詞為語料庫,在語料庫中抽取101組詞語和短文一篇,其中101組詞包含兩字詞語99個、三字詞語2個,短文字數共412字。繼而將語料發放于40名被試者,讓他們朗讀后上傳音頻,筆者將其收集匯總并記錄朗讀情況,共得到有效語料38份。現將詞組語料列表如下(見表1)。
1.2存在的問題
漢語的一個音節一般包括聲母、韻母和聲調[1]。通過音頻的聽取和分析,筆者發現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語言使用方面存在較多偏誤現象,對于具體偏誤現象,本文主要從語音偏誤、語調偏誤、朗讀技巧偏誤三大方面進行分析探究。
1.2.1 語音方面(聲母、韻母)
對于語音偏誤的分析,筆者從聲母、韻母兩個角度切入,將運用情況匯總整合。
(1)聲母。
筆者根據測試結果,從聲母原音、聲母數量、偏誤后聲母讀音及偏誤詞組出現頻率等角度進行分析,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聲母使用過程中將f偏誤為w的情況最多,將s偏誤為c的情況最少。將各偏誤聲母計算出偏誤率,具體情況為:j偏誤率占2.6%,q偏誤率占3.0%,z偏誤率占0.2%,x偏誤率占1.2%,f偏誤率占7.6%,c偏誤率占1.1%,zh偏誤率占0.8%,sh偏誤率占6.7%,s偏誤率占5.3%。
由偏誤率可知,f偏誤為w的情況不僅次數較多且占比最高,為7.6%,雖然s偏誤為c的數量較最少,所占比卻高達5.3%;相反,z偏誤為c的百分比卻是最少的,為0.2%。
(2)韻母。
筆者根據測試結果,將測試結果從韻母原音和數量、偏誤后韻母讀音及偏誤詞組出現頻率進行分類,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韻母使用過程中將ing偏誤為in的情況最多,將ei偏誤為i的情況最少。將各偏誤聲母計算出偏誤率,具體情況為:ong偏誤率占0.5%,ie偏誤率占2.6%,an偏誤率占0.7%,e偏誤率占10.0%,eng偏誤率占2.6%,ou偏誤率占0.4%,ang偏誤率占0.4%,i偏誤率占0.6%,ai偏誤率占0.8%,ei偏誤率占1.3%,u偏誤率占1.2%,in偏誤率占2.0%,ing偏誤率占58.2%,uo偏誤率占3.7%,ao偏誤率占0.6%。由偏誤率可知,ing偏誤為in的情況不僅次數最多且占比最高,為58.2%,雖然ei偏誤為i的次數最少,但所占比率卻高達1.3%;相反,ang和ou偏誤為eng和uo的比率卻最少,均為0.4%。
由韻母、聲母偏誤率推測,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聲母偏誤使用情況所致因素關系復雜,與詞語總量、閱讀人數等密切相關。
(3)其他偏誤。
除語音使用造成的偏誤之外,識字量較少、對漢字形體構造不熟悉,也是被試者造成語言運用偏誤現象的重要原因,將此類偏誤詞語匯總如表4所示。
表4? ?其他偏誤情況統計表
漢字是由多個部件構成的方塊形體文字,相互之間存在眾多相似性,對于母語非漢語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其中的細微差異他們難以分辨和察覺,因此會造成文字誤讀、錯讀現象。
1.2.2 聲調方面
對于聲調偏誤的分析,筆者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偏誤情況分析,匯總如圖1所示。
圖1? ?聲調偏誤統計圖
據圖1分析可得,上聲偏誤率最高,其中“上聲+陽平”偏誤率最高,達到43%,絕大多數研究對象將“上聲+陽平”均錯讀為“陽平+陽平”,還有“上聲+陰平”,也多讀為“陽平+陰平”;其次偏誤率較高的是陽平,其中“陽平+上聲”偏誤率最高,達到29%(其中“陽平+輕聲”只有一個詞且三字詞較少,不具有分析價值,故不予分析)。偏誤率最低的是去聲,其中偏誤率最低的是“去聲+陰平”,達到11%。
1.2.3 朗讀技巧方面
(1)字音聲調。
筆者發現研究對象對字音聲調掌握情況很不理想,無論是語音還是聲調偏誤率都很高,短文中部分詞語是詞組內容中反復出現的,研究對象在單獨朗讀字詞時能朗讀正確,但出現在文章中時卻將正確讀音拋之腦后。從朗讀情況不難聽出,普通話基礎好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朗讀正確率明顯優于基礎差的學生,但在字詞部分,很多基礎差的學生通過反復練習也能達到較高的正確率,而由于短文練習的不到位,正確率就差強人意了。
(2)停頓、連續。
短文朗讀停頓和連續方面掌握良好,在一個句子中,絕大部分研究對象能清楚地分清主謂賓定狀補并進行停頓或連續的朗讀,對標點符號的掌握也比較熟練,遇到較長的句子也能根據語境在恰當的位置進行正確的停頓,并能帶入自己的情感聲情并茂地朗讀短文。
(3)語速。
在朗讀過程中,研究對象整體對于語速的掌握情況良好,很多研究對象雖然在語音聲調方面掌握較差,但都能合理地控制語速,將短文完整地朗讀下來。但少數學生由于不認識句中的詞語,往往在不該停頓的地方戛然而止,或因為在幾個連續的句子中沒有陌生詞組了,就很快地將幾個句子一口氣讀完,以此認為自己掌握得很好,這是不正確的。
2 造成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普通話學習障礙的因素
2.1 母語負遷移的影響
由于漢語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聲調具有區別語義的重要作用,是漢藏語系語言包括漢語語音最突出的特點[2]。但這對于母語不含有聲調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而言,自然會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母語干擾會導致錯誤出現,延長學習者犯錯誤的時間,延緩其通過中介語中某些發展序列的速度[3]。在聲調部分,通過語料分析不難發現,研究對象在朗讀時聲調多將上聲發成陽平,偏誤率達到43%,即使從小漢語基礎好的少數民族學生,在交流中還是能聽出其少數民族語言的韻味,還是有“不標準”的感覺。
2.2 無法持續保持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漢語學習環境是指學習者可能遇到并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4]。少數民族大學生中有不少來自南疆,南疆普通話普及率較低,雖然他們在語言氛圍很好的環境中學習普通話,但在日常生活中,仍會用本地少數民族語言進行交流,使課堂普通話學習內容在課下得不到良好的鞏固,學生寒暑假期間又會受到生活環境影響,可能會使本已掌握的知識淡忘。
2.3 語音設備與糾音訓練尚不配套
語音的學習需要多種感官的協調配合。在普通話的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錯誤發音十分關鍵,但目前關于普通話學習的語音設備與糾音訓練尚不配套。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課上借助語音設備學習了相關知識,卻理解偏差,學會了錯誤的內容,錯而不自知,在課下訓練中缺乏與課上語音設備配套的糾音訓練,就會導致學生繼續按照自己主觀的想法朗讀,繼而不斷鞏固錯誤讀音,造成學習錯誤。
2.4 缺乏對提升普通話水平重要性的認識
客觀因素是外部因素。積極的客觀因素對提高學習效果具有推動和促進作用[5]。在排除了學習普通話必要的客觀因素外,仍需注意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部分研究對象仍將提升普通話水平的意義停留在畢業后提高自身社會競爭力,認為掌握一些基礎語法,能正常與人溝通交流,得到相應學歷,謀求一個工作即可。這種想法不能深入地了解學習普通話的魅力,普通話水平只能浮于表面的溝通。
3 提升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措施
3.1 強化聲韻母的基本功訓練
對于提升語音方面的措施,筆者認為研究對象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一些母語語系中沒有的發音導致多數研究對象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瓶頸,對此要著重訓練;還要將語音中易混淆的聲母韻母進行分組訓練;除此之外,部分研究對象在形近字和多音字的區分上還有障礙,在語音學習中也需注意區分學習。
3.2 重視上聲和陽平調值的訓練
在分析聲調偏誤情況時,筆者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普通話和母語聲調區別模糊。由錯誤率統計分析,研究對象對于上聲和陽平的偏誤率最高,其次是陽平,而相對掌握情況最好的是去聲,其次的是陰平。提高聲調正確率的措施是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練習,減少盲目性;多灌耳音,掌握發音技巧后反復練習,形成聽覺記憶。
3.3 掌握朗讀技巧
據前文聲調的錯誤率統計,在朗讀技巧方面,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問題多出現在停頓與連續的問題上,很多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只練習二字詞和四字詞,而忽略了中長句的練習,導致在朗讀過程中出現句中停頓不當的現象。提高朗讀技巧可以從句中的詞組入手,先掌握詞組的意思,多聽示范讀音,再嘗試朗讀,融會貫通,最終將它們串聯起來才能完美地朗讀一篇短文。
3.4 克服畏難心理
對于學習第二語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在學習普通話的道路上無疑會遇到很多困難。希望學習者學會總結經驗,迎難而上,有大局意識。希望學習者能明白:自己生活在一個多民族社會里,學習第二語言除增長知識,提高能力,滿足求知欲望外,還有利于探索外部世界,擴大交際范圍,提高社會地位,進而實現自身價值[6]。
4 結語
少數民族大學生學好普通話不僅能克服語言隔閡,提高自身社會競爭力,還能加強民族間交流合作。目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普通話學習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增強這方面的研究,盡快探索出一條適合他們的學習之路。
參考文獻
[1] 景萍.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普通話的心理障礙和語音偏誤[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5(1):34-36.
[2] 吳若愚,成世勛.新疆少數民族漢語普通話水平測試問題初探[J].語言與翻譯,2004(1):51-53.
[3] 唐承賢.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母語遷移研究述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5):37-42.
[4] 靳焱,彭鳳,韓濤.影響新疆少數民族漢語學習的五個因素[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 41(3):137-141.
[5] 竇曼玲.試談影響南疆地區漢語學習的因素[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1(1):86-90.
[6] 戴運財,何瓊.第二語言學習動機研究: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J].國外外語教學,2003(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