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友榕
(福建省尤溪縣第四中學,福建 尤溪 365104)
核心素養視域下課程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但從整體教學情況來看,“一刀切”式教學仍存在于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之中,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模式阻礙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影響課程改革的深化落實。分層教學是一種科學化、層次化的教學模式,它根植于因材施教理念,強調根據學生個性設計符合實際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從整體上實現共同進步,促進核心素養發展。基于分層教學的特征,教師應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合理運用分層教學策略。
閱讀是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詞匯、語法及寫作技巧學習均需借助閱讀教學來實現,語感建立也要在深度閱讀中逐步完成。分層教學的本質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方法,基于學生的知識基礎、閱讀能力、學習態度等客觀因素進行層次化教學,針對性設計適應不同層次的閱讀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習得相應詞匯、語法與寫作技巧,在自身學習基礎上有所提升,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學應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關注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培養。在英語課堂中,很多學生對英語望而卻步,在閱讀時出現態度消極、詞匯匱乏、學習能力低下等問題,倘若教師未能及時干預引導,容易導致學生基礎不扎實,影響后續長遠發展。教師可以應用分層教學方法,本著因材施教理念進行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由淺及深地設計教學層次,合理降低學習難度,最大化緩解部分學生的畏懼感,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使其從樂于學習逐漸發展為善于學習。
分層教學是為英語閱讀高效教學而服務的,旨在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使其語言運用、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在英語閱讀中,教師引導學生在符合個人學習情況的層次中有效學習,同時從個性發展的立場設計一些啟發式、探索式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機會,使其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大意,積累良好的語感經驗,多維度發展英語核心素養。
分層教學的關鍵在于“分層”,即借助層次化的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層次化學習需求,讓學生在不同層次中針對性學習,體現教學差異性。因此,英語閱讀分層教學必須遵循層次性原則,對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作業任務進行科學分層,自上而下地體現出分層教學的特性,構建一個科學分層、動態調整的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要求教師樹立“以生為本”理念,將學生置于閱讀教學的核心地位,由“知識本位”轉變為“素養本位”,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學習需求,綜合考慮學生應學什么、學到什么、怎么學等要點,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分層教學方案,為學生量身打造閱讀教學活動,引導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通過科學引導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
教學目標是閱讀教學的基本導向,教師需要在備課階段設定教學目標,并從分層視角進行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與內容分層,根據完整的教學方案指導學生分層閱讀。在教學目標設定時,教師要以課標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為基礎,明確閱讀教學要求與教學內容,知道分層教學所面對的真實情況,再聯系核心素養設定整體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分層教學需要細化目標,按照學生所處層次體現出教學目標的遞進性,確定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情,指明閱讀教學的大致思路。
以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 2 Keeping healthy 為例,在教學“Keeping Healthy”這篇文章時,教師要先全面把握文章的結構,根據分層閱讀需要做好閱讀課程內容分析和學情分析的有機協同,從整體上設定相應的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并將整體目標分解為層次化目標,奠定分層教學的基本方向,從而全面提升教學實效。
【教材分析】本文主要話題是如何保持健康,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掌握略讀技巧,獲取保持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知識,分層完成寫作活動。
【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但語言能力相對較弱,相應教學目標設計要側重語言能力培養,讓學生順利完成語言輸入與輸出。
【素養目標】
語言能力:能聽懂、讀懂有關保持健康的報告,掌握詞匯知識,準確運用keep sb. healthy,keep fit 等短語來描述如何保持健康;運用You need to do...It's necessary to...等句式提出合理建議。
思維品質:快速瀏覽并捕捉文章關鍵信息,準確理解文章中心大意,梳理文章結構框架,清楚表達個人看法。
文化意識:關注生命、關注健康,樹立健康生活的觀念。
學習能力:讀懂文章內容,掌握略讀策略,正確運用英語參與如何保持健康的話題討論,根據所學內容進行寫作練習,提高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在整體目標下,教師要根據分層教學要求進行目標分解,體現目標的高低層次。對于教材文章閱讀內容的理解內化運用分層,要結合對教材的分析,全體學生皆要理解把握“如何保持健康”這一閱讀目標。處在中等以上學習能力的學生需要強化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其掌握略讀技巧。對于運用“保持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知識”完成寫作活動,應主要側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對基礎層和中層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應寬松。在英語核心素養各方面培養上,也要有針對性,如,對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而言,語言目標設定為:讓學生初步掌握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學會拼寫單詞并利用相應短語、句型進行造句,參與簡單的對話練習。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語言目標可設定為:掌握詞匯及語法知識,運用略讀策略自主閱讀有關保持健康的報告,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對話練習。通過分層目標,各層次的教學側重點放在不同方面,教師可針對性設計教學活動,確保分層教學的適用性,讓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落到實處。
閱讀教學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學習活動,學生應在適宜的情境中由淺及深地閱讀,從初步感知到細致理解,再到最后的升華總結,充分體現其主體作用,實現學習過程的全身心參與,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進而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提高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為此,教師要根據文章內容創設閱讀情境,有目的地設計分層學習活動,增加閱讀過程的趣味性,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體驗感,在自主閱讀中完成語言理解與表達,循序漸進地參與閱讀活動,保證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以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 4 Our world 為例,“Rainforests”這篇文章主題為熱帶雨林,教師可結合分層閱讀法設計教學活動,全面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首先,創設“模擬聯合國”的情境,利用一封電子郵件和一個視頻導入話題,邀請全體學生參加一場以“保護熱帶雨林”為主題的模擬聯合國會議。借助此情境為閱讀教學增添趣味元素,引發學生參與興趣,同時引出學生的學習活動,自主完成資料收集、文章閱讀并提出合理建議。其次,組織學生分層閱讀,根據學困生、中等生與優等生三個層次學生的閱讀能力,制定詳細的閱讀計劃。針對學困生,注重與熱帶雨林相關的新詞教學,讓學生能根據基礎詞匯知道熱帶雨林的特征,了解文章段落大意,簡單概括熱帶雨林的特征及其重要性;針對中等生,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聯系上下文語境猜測生詞意思,提高對基礎詞匯的掌握程度,學會總結閱讀策略,嘗試獨立表達為何及如何保護熱帶雨林。針對優等生,指導學生綜合探究,對文章產生深度思考,創造性地表達個人想法,提出保護熱點雨林的建議。這樣一來,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在情境中完成了文章閱讀,基于閱讀理解實現了信息提取與梳理、語言理解與表達,增強了學習體驗感,切實鍛煉了語言能力。
學生的閱讀成果是其思維品質的外化表現,要想保證閱讀教學成效,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閱讀過程指向明確、方法可靠、結果可評。那么,在分層閱讀教學時,教師可采取任務驅動策略,根據閱讀內容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學習任務,在閱讀前或閱讀后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深度閱讀,經過抽絲剝繭來完成對文章的閱讀理解,順利解決相關學習問題,鍛煉并提升思維能力。為了提高分層閱讀的有效性,還可引入合作探究法,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劃分在同一個學習小組之中,引導他們圍繞同一學習任務共同學習,相互帶動,相互幫助,彰顯優等生的學習優勢,彌補學困生的學習劣勢,通過優劣互補讓閱讀教學成效最大化,促進每個學生的思維發展,實現預設分層目標。
以仁愛版八年級下冊Unit 5 Feeling excited 為例,在教學“Dealing with Sadness”這篇文章時,教師可運用分層閱讀策略,借助多個學習任務驅動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既能完成基礎性任務,又能嘗試接受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促進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導入設計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為目標,組織他們圍繞話題“Why am I unhappy?”展開討論,引出Because I...句型,促使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學會表達自己不高興的原因,自然的過渡到閱讀主題。隨后,利用“What's this passage talking about?”這一問題展開閱讀,提出不同難度的任務,并引導學生一一探究。
【任務一】閱讀帶特殊標記的關鍵詞,猜測文章主要內容。
【任務二】閱讀文章,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1.What did Jeff do after the accident?
2. Why was Jeff angry with the driver?
3. How did Jeff deal with his sadness?
4.What can you learn from Jeff ?
【任務三】:討論as...as...與not as...as 的用法并造句。
上述三個任務側重點各不相同,在合作探究時針對不同任務需對各層次學生提出不同要求。教師要科學分組,保證各組整體學習水平均衡,在優等生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以文章閱讀為前提,以小組討論為形式,讓學困生參與進來,滿足分層閱讀的基本要求。同時,啟發學生合作探究,聯系文章內容分析問題,提取、整合文章關鍵信息,按照任務順序逐個解決,通過小組合作確保答案的正確性。在此環節,給予學困生開口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以小組代表的身份進行學習成果匯報,讓合作探究成果可視化。針對不同的結果,教師要啟發學生進一步質疑與探究,讓學生在深度閱讀中發展個性,提高個人思維品質。
對于閱讀教學而言,讀、思、練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倘若只關注讀與思,而忽視練,不僅會影響閱讀教學的完整性,還不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將讀、思、練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在課前、課中與課后完成相應學習活動,獨立展開課堂練習與課后練習,及時鞏固所學語言知識,合理運用閱讀策略,順利完成語言輸出。基于分層教學要求,教師可對練習作業分層設計,利用基礎型作業、能力型作業、創新型作業三個不同層次,適應學困生、中等生和優等生的練習需要。基礎型作業適用對象為學困生,以培養閱讀興趣、鞏固基礎知識為主。教師可結合所學基礎知識設計相對簡單的題目,或根據閱讀話題設計趣味實踐任務,如表演、調查、手工制作等,一來幫助學生夯實基礎,二來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熱情。能力型作業主要適用于中等生和優等生,以夯實基礎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為主。教師可根據本課所學知識設計有難度的題目,或在閱讀基礎上設計拓展性任務,以此來促進知識內化與遷移,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創新型作業的適用對象廣泛,可以是繪制一個思維導圖,也可以是寫一篇倡議書或演講稿,還可以是改寫、續寫、縮寫文章內容,重在拓展學生思維,發展更高層次的學習與應用能力,拓展英語學習視野。
以仁愛版九年級上冊Unit 4 Amazing Science 為例,在“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s”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從課前與課后兩個環節設計練習作業。課堂上,要求學生精讀文章,抓住細節,根據文章框架和內容完成思維導圖,并借助思維導圖復述課文,以此來檢測對文章結構及主要內容的把握情況,降低學生理解文章的難度。課后作業設計如下:
【基礎型作業】
1.根據單詞提示填空。
(1)There weren't many people at the meeting as(usually).
(2)Peter (normal)walks to school,but sometimes he takes a bus.
(3)The match was (cancel)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last.
(4)Let's deal with the problem(proper)to avoid argument.
2.情景交際。
(1)你想知道第一個發明電腦的人是誰,你可以這樣問:
(2)父親想告訴你,他的手機出故障了,他會這樣說:
(3)你想說毫無疑問,他這學期英語取得了巨大進步,可以這樣說:
【能力型作業】
科技改變生活,發明無處不在。請結合自身經歷,談談哪一項發明對你的影響最大,說明它是如何改變你的生活的。Technology changes our life and inventions are around us.In my daily life.
上述作業難度有所差異,學困生主要完成基礎型作業,可以嘗試能力型作業;而中等生和優等生可在條件允許時完成兩項作業,充分鞏固所學知識,鍛煉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閱讀在初中英語課程中占據重要份額,關系著英語教學成效,決定著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其教學有效性應得到教師重點關注。對于英語教師而言,需要從核心素養視域出發,針對性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結合“教”與“學”的實際科學實施分層閱讀教學,讓英語閱讀課堂煥然一新,以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