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依格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多年來,中國憑借優異的體育成績向世界證明“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從根本上講,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呼喚,責任重大,使命光榮。[1]湖北省充分彰顯體育為國家作貢獻、為人民謀幸福、為經濟增效益等多元價值。在此機遇下,武當武術作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湖北省特有的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項目,具有 “崇尚自然”的文化價值;“尚意貴化”的道德價值;“術道并重”的教育價值;“守內重生”的養生價值;“多元共存”的產業價值。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建設體育強國,就是為了回應百姓呼聲。體育事業關乎百姓福祉,群眾對運動健身和健康的需求在近幾年得到極大提升。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為體育強國建設打下堅實基礎。2018 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體育強省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分別從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基礎建設、組織保障等五大方面發力,為湖北省體育發展明確了指導方向,作為強國戰略,從國家到省(市)戰略部署的延伸與政策的深化和落實,體育強省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隨著社會、經濟、體育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體育強省的內容、結構以及指標會發生相應變化。[2]以《意見》為指導,武當武術應健全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包括建設多樣化場館,推進體育社會組織發展,開展以省級為引領的全民健身賽事。政府與企業共同發力促進經濟發展,以“武術+旅游”推進武當山產業多元化發展。發揚體育文化,包括弘揚體育文化自信,申辦全國武術之鄉,在體育文化傳播方面加大力度。深化體教融合,創辦武當山國際武術學院,為全國各地孔子學院輸送人才。成立國家級武當武術研究中心,進行武當武術文化發展戰略與相關理論研究,為加強高等院校與國家、地方體育文化事業的聯系相互合作,全面推動武當武術文化事業的創新發展。
武當武術進學校、進社區、進鄉鎮(農村)、進企業、進軍營充分發揮武當武術在健身事業中的獨特作用,2016 年5 月底,在“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人數”的調查中發現,僅有5 萬人口的武當小城,武當武術“六進”活動已惠及2.6 萬人,普及率達50%以上。
武當武術通過開展“六進”工作引領全民健身,增強全民體質,使人們養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其內部原因有武當武術自身適應性強,健身價值受到肯定,練習者通過習武可以祛病養生、增強體質,可掌握技擊防身的方法,并在習武的同時達到修煉身心的效果,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提升精神境界。[3]武當武術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從古至今,武當武術繁衍發展為多個派別,其根基深厚,歷史悠久,并在現代設立三方合作研究中心,有多個民間群體組織,其外部原因有武當武術進校園,積極開展武當武術進高校的活動,將九式太極拳納入南京浦江學院的校課程體系,開創了武當武術普及和推廣的新局面。[4]武當武術標準化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以武當太極拳為主要內容,科學指導武當武術學習,開展技能傳授、運動處方等健身指導活動。
2016 年,第一屆武當山特區群眾太極拳比賽成功舉辦,使武當山特區群眾深深體會到了太極拳的魅力。2019 年年底,首屆中國國際武當拳交流比賽舉辦,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次承辦的國家級單項武術比賽。此次活動,使武當武術站到了一個全新的平臺上,對于提升武當武術規范化程度和助力體育強國建設有著里程碑的作用。2020 年舉辦武當山全民太極拳網上競賽,2021 年,湖北省武當拳交流賽暨中國武術段位賽在武當國際武術中心順利舉行,這次賽事是湖北省首屆武當拳交流賽,競賽取得的成績可用于申報相應武術段位。
近年來,武當武術所舉辦的賽事是對武當拳傳承發展的一次大檢閱,展現出湖北武術項目正向全世界普及,受到人民群眾廣泛喜愛并不斷發展與壯大。武當武術賽事不斷發展的內部原因是武當武術標準化取得一定成果,完成了“兩拳一劍”的技術套路和理論文本整編,有利于比賽評分制度的制定;武術套路本身具有觀賞性與技擊性,武當武術具有“抱元守一,身心松空;矮襠低架、中正平圓;由內而外、柔化剛發;擒撲封閉,循勁纏綿”的風格特點。外部原因是武當武術賽事工作人員配備完善,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承辦單位、觀眾、商家企業、新聞媒介、中介組織和行政部門等要素,以競技表演為核心所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5],政府強有力的戰略支持,從最初的審批工作,調撥資金,中間的政策性引導積極參賽,到最后各大媒體報道等措施都給予了支持。
武當山景區作為十堰市旅游業的龍頭,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近年來,國家鐵路網飛速發展,網絡步入千家萬戶,武當武術整體旅游經濟水平逐漸提升,十堰市旅游經濟水平較高,其旅游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三。一方面,太極會館等企業積極謀求轉型,將太極文化融入企業經營理念,打造太極文化主題酒店,湖北武農服飾制衣廠等企業主動申請冠名贊助。政府在節約資金的同時,引導企業轉型發展,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另一方面,企業通過聯合武當武術品牌,積極進行轉型,其旅游作為體育產業的組成部分,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其內部原因有:武當山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論山,武當山“上貫天樞,下蟠地軸”;論水,武當山有美麗的太極湖,它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從古至今,不少人選擇此地隱居修煉,說明其“天下第一仙山”名不虛傳。外部原因:其一,大數據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建立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官網、中國武當網,打開通往世界的窗口,吸引更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其二,已建立武當山旅游相關產業鏈,通過文旅結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游客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旅游項目感受文化、休閑、養生,通過參觀場館,觀看大型舞臺劇,感知武當山的生態美景和人文歷史,從而深入解讀武當山的山、水、人文,將武當山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生態文化旅游形象建立起來;[6]其三,政府為武當山旅游資源開發創造機遇。2018 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強三省旅游合作,推行旅游“一票通”,合力建設黃金旅游帶,打造湖北武當太極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等。[7]2020 年,十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十堰市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獎勵辦法》指出對新評定的國家5A、4A、3A 級的旅游景區給予一次性獎勵。
武當武術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產物,以“拳”的技擊方式傳遞著“和諧”與“包容”,以“養”的習練方式傳遞著“自然”和“貴生”理念,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2000 年,成立武當武術協會,多次組織出國展示活動,每年派赴世界各地傳授武當太極拳法。曾組織參加了2008 年北京奧運會等國際國內交流活動,向世界展示了武當武術技術特征與文化內涵,提升了湖北武當武術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武當武術文化作為湖北武術的名片,不斷在全世界宣傳推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增強中國在國際中的話語權。這是道家思想的武當武術進一步得到國家的認可和武當武術標準化建設所成。同時,傳播渠道增多。武當武術不再僅通過實地感受來展現其獨特魅力。武當山特區通過協助中央電視臺完成《中華武術》之《武當玄武》拍攝,并且多次作為武俠劇的取景地,此外,《圣山》《極限武術》《龍在武當》等國外電視紀錄片的播出,進一步推動了武當武術走向世界的進程;[8]加之,申報全國武術之鄉。2020年,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正如“天下太極出武當”,武當山將以此次申遺作為新起點,申報全國武術之鄉,將為武當山增添一個國字號的金字招牌。
價值取向是價值主體在進行價值活動時指向價值目標的活動過程, 反映價值觀念變化的總體趨向和發展方向。[9]體育強省作為價值目標,武當武術價值取向是指在實現體育強省建設的目標中進行一系列的認識或實踐的動態過程,對武當武術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要解決“健身去哪兒”的問題,“六進”項目已打下了扎實的群眾基礎,并借助社區力量進一步深入基層,將繼續實施武當武術社區指導,利用各小區的便民服務中心舉辦武當武術太極拳練習活動,并實現十五分鐘健身圈,盡量使社會體育設施開放率達到百分之百,使武當武術的教育、訓練、發展規范化與科學化。
體育公園建設是系統補齊全民健身設施短板、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抓手。[10]打造武當武術主題體育公園,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健身需求劃分健身場地及配套設施,盡力做到健身人群全覆蓋。健身人群可劃分為個體、群體與組織。健身項目有站樁、武當武術太極與武當太極劍等,實現武當武術健身形式多樣化發展。武當武術體育公園作為滿足大眾的公共體育活動聚集區,可作為武當武術體育賽事舉辦中心、武當武術健身交流地和武當武術大眾活動樂園,形成濃郁的武當武術習武氛圍。
武當武術具有防未病,治慢病的功效,可大力培養武醫復合型人才,在健康干預過程中運用傳統武術功法,與現代醫療監測設備相結合,使武醫融合朝著科學化、有序化、可持續化方向發展,創新武醫融合的新模式。[11]
人才的保障和輸出是競技體育發展的不竭之源。近年來,民族傳統體育吸引的人群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武術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較小,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武術作為一技之長對升學沒有明顯幫助,且日后的就業機會不如“三大球”與“三小球”,人才在社會上需求量小,跨界難度大。武當武術人才培養保障體系在訓練保障、升學保障、醫療保障、就業保障與退役保障應以人為本,切實保障人才的生存發展,推動武當武術競技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武當武術創辦了一系列省級的重要賽事,但仍需要深化改革,理論方面,向國家體育總局申報武當太極拳為國家統一推廣項目,制定標準化競賽規則和武當武術段位制。將評分機制透明化,搭建起武術裁判員和教練員的培訓體系以及從境內至境外的競賽體系。展演水平方面,打造國際級精品賽事,開幕式、競賽規程、頒獎儀式等均按照國際賽事規制舉辦。
線上培訓具有資源多樣化、可選擇性強、時間靈活等優勢。但此類線上培訓運動負荷與強度偏大,易造成運動疲勞與損傷。目前市場上正缺少一種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武當武術作為一種全民健身運動,具有調養生息、強身健體的功能。發展武當武術網絡傳播,吸引以修身養性為目的的人群,提高武當武術影響力,并帶動武當武術衍生品的消費,例如,服飾和器械等必需品。打造武當武術特色小鎮,“體育+旅游”融合是一條展示武當山生態優勢、刺激和拉動消費、彰顯特色的品牌之路。可通過武術健身館等形式開展武當特色養生體驗,例如,打坐站樁,有氧運動,中醫藥知識講座,武當茶藝齋菜飲食鑒賞,武當特色民俗休養等。創建武當特色基地,如,武當武術培訓基地、武當夏令營基地、國家重點文物武當古建筑保護基地等。
武當武術要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做貢獻,還需創新武當武術文化品牌,滿足消費者需要順應時代進行創新與改變,從而吸引消費者。
武當武術蘊含了豐富的道家思想,集古圣先賢之智慧,武當武術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崇祖尊師,循宗問道”,這與中華民族美德“尊師重道”有相通之處。武當武術技術特征蘊含著“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的風格特點,“以柔克剛”是植根于內心的修養,不提倡通過武力解決問題。“以靜制動”正是提倡以冷靜的處事態度對待突發事件,把武當武術看作能夠弘揚優秀中華文化的成果,看成一種能夠使人身心和諧和追求真善美的手段,挖掘武當武術中的優秀精神文化內容,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強化人民群眾對武當武術等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和功能的肯定與認同。
武當武術的發展將對湖北省乃至全國的武術發展、地域文化、體育旅游、體育健康、體育賽事等多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近年來,武當武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民間組織的傳承下,在科研團隊的研發助力下和其自身優勢的加持下,使得武當武術“六進”活動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開展精品賽事彰顯競技實力,帶動十堰市旅游經濟發展,武當武術文化面向世界。武當武術在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等方面都做出相應的貢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源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