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峰 馮秋菊
大單元教學是新課改倡導的課程實施方式,是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就語文學科而言,長期以來都是實施單篇教學,那么如何打破單篇教學慣例,轉變為單元教學呢?單元教學強調整合課程內容,打破傳統的教學秩序,基于核心概念進階設計,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此,筆者認為運用大概念能實現知識的整合與重構,為單元教學提供基點。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首次提及“大概念”一詞:“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景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這里第一次提及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大概念”,因此,對大概念的界定和探析其教學意義對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價值。從語文學科角度來看,綜合相關研究學者的研究可知,大概念是指處于語文學科中心的核心位置概念,包括學科思想、學科原理和思維方法,是最精華的、最有價值的、最能轉化為語文四大核心素養的知識,具有中心性、聯結性、持久性、生成性、遷移性等基本特征。
基于大概念下的語文教學具有以下意義:一是大概念為單元教學提供實施基點。利用大概念設計單元教學,能將碎片化知識有機聯結成為有邏輯的系統化的知識,組織知識由零散走向關聯,有利于學生樹立知識整體觀念,促進知識結構化,助力單元教學的實施。二是超越“知道”,走向“理解”。大概念的“大”在于它具有深度和廣度,更在于它能夠發展思維的品質,拓寬思維的廣度,延伸思維的深度,訓練思維的敏捷性,提高思維的邏輯性,最終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的整體發展,逐步形成持久的知識理解力。三是促進語文深度學習和創造性遷移。基于大概念下的教學注重能力的培養,將授之以魚教學轉化為授之以漁,突破對知識的表層認知記憶,使學生走入深度學習,對所學知識能夠創造性遷移新情境,致力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運用大概念能為單元教學設計提供一條明晰的路徑?;诖蟾拍畹膯卧w教學的基本路徑為:整合教材單元核心知識,厘定單元教學的大概念—以大概念為統帥,確定單元學習目標—轉化大概念,化大為小—圍繞問題,任務驅動。由淺入深,橫向搭建,縱向深入,逐漸建立起知識的整體橋架。下面,筆者以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為例,在大概念視域下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構思。
大概念可依據語文教材編寫特色、單元教學要求、語文核心素養及課程標準等路徑來聚焦厘定,其梳理和提取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式?!白陨隙隆笔菑某橄蟪潭容^高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課程標準中提煉“現成”的單元大概念,接著根據統編版語文教材和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概念轉化細化,進一步分析出下位的主要概念?!白韵露稀钡姆绞绞菑慕y編版語文教材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出發,依次向上推導,對相關的內容范圍、認知要求、問題情境或隱含的發展區域分析比較,抽象出互相呼應、匹配的單元大概念。
依據“自下而上”的方式可對統編版高中語文第三單元進行單元大概念的提煉厘定。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在單元設置上采用雙線組元的結構框架,以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雙線組織單元,單元內呈現文體異質、古今互見、讀寫通融的編排新特點,這對單元大概念的提取厘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生命的詩意”,選文是八首古詩詞,分別是魏晉詩歌、唐代詩歌、宋詞,八首詩詞風格迥異,各具特色,但主題都指向社會和人生。或吟憂或樂歸或吟夢游仙境或登高憑眺唱悲涼,或敘述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知音相逢,或是臨故地思故人抒己懷,抑或是寫景訴愁,八首詩詞作者都是將自己的人生志趣、情感、追求、理想、抱負融入詩詞中,詩詞作品的創作與個人的人生際遇密切相關。根據單元要求及其教材特質,可以抽象出相關概念:古詩詞中表達的關于人生理想、人生選擇與人生價值等生命意蘊,通過不同的寫作手法、不同的藝術境界表達了不同的審美傾向,詩詞意象和意境中折射出的作者的心性志趣、情感精神。
基于以上對教材選文的點的分析,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再將上述概念上升抽象化,精準聚焦,提煉厘定出本單元的大概念為:把握鑒賞古詩詞的基本方法,多維度賞析古詩詞文化,獲得多種生命感悟和多元的審美體驗。
教材里的各個單元都包含多重教學目標。這些教學目標之間,有的聯系比較松散,有的聯系相對比較緊密,整體設計單元教學,要尋找多重目標之間的有機聯系,以核心素養為本進行有機整合,以單元大概念為基點,兼顧課程標準的要求,使教學目標更聚焦,更集中,統領單元的情境、任務等設計,自然高效地實現單元的多重教育價值。
統編版高中語文第三單元對應課程標準的學習任務群是文學閱讀與寫作,其中的學習目標第二、三點分別表明根據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現作者獨特的藝術創造。結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的一般創作規律。依據課標要求和單元學習任務,基于單元大概念,為此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文學史的時間脈絡梳理詩詞發展的演變,掌握詩詞的基本特征及體式;借助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詩詞的大意;通過誦讀涵泳,發揮聯想和想象,品味語言,分析詩詞的意象,感受詩詞的意境之美,領悟詩中的思想感情;對比閱讀,類化學習方式,感受詩詞中的多種生命意蘊,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增強文化品位,提高思想修養;在學習本單元的詩詞作品的基礎上,聯系以往古詩詞的學習,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學短評。
基本問題是通向大概念理解的航標,也就是對本質的核心的知識的推敲、觸碰和深挖。它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積極探究關于某領域核心知識的問題。大概念之所以為“大”,是因為對學生來說往往是抽象朦朧的,宏觀寬泛的,或不相關的。以高中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還不能對大概念進行直接理解吸收,欲速則不達,對單元大概念的獲取需要有組織有次序地持續探究。因此,我們要將大概念分解轉化,化大為小,抽絲剝繭,逐層攻破,將大概念轉化成若干個基本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成認知矛盾,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探索核心知識。
在設置基本問題時,要注意兩個要點:一是“基本問題”要與“大概念”互涉。基本問題是對大概念的問題化呈現,是單元中會重復提出的重要問題,指向學科的核心內容。二是“基本問題”要能關聯單元內部的知識、情境、項目、任務等,搭建結構化思維,有效勾連起教學目標和學習活動。
由此,我們綜合分析考量,可以將單元教學的基本問題初步設定為:這八首詩詞寫了什么?怎么寫的?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為什么寫這首詩詞呢,詩詞里蘊含著哪些人生世界?新課標倡導以學習任務為導向,以課文內容為載體,整合相關的學習情境、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閱讀鑒賞、多種朗讀感悟、表達與交流等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發展語文核心素養。所以,基本問題要融入真實的情境中才更具有內在的驅動力,化有形于無形,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靠攏“大概念”。
確立基本問題后,要圍繞問題創設與基本問題和大概念相適應相匹配的學習任務,這需要教師妥善處理單篇文本與單元整體設計的關系,精心設計,合理取舍、恰當剪裁最佳的教學要點?;诒締卧蟾拍罴盎締栴},可設計四個大任務。
1.尋根探源,知人論世
首先尋根探源古詩詞史,教師在正式教學該文本內容前,可以從文學史的角度,以時間軸形式展示古詩詞發展演變歷程,從詩歌的起源、基本體式、語言特點、藝術風格等角度簡單介紹古詩詞的發展,并在時間軸上標出本單元八首古詩詞所在的大體位置,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古典詩歌發展的線索脈絡。然后開展“知人論世識詩意”學習探究活動,請學生借助教材中的單元說明、注釋及學習提示等學習資源,結合教材配套資料和課下搜集的相關資料,了解本單元中八首古詩詞的作者生平、創作風格、代表作品、寫作背景和詩詞大意。
2.朗誦比賽,吟詠詩韻
首先是初讀感知,誦讀感知詩詞。其次是朗誦指導,可通過播放優秀朗誦視頻音頻或教師示范朗讀來讓學生直觀感受不同詩詞的節奏、情感。接著指導學生朗讀方法,注意劃分節奏、輕重、語氣、語調等。最后舉辦以“以聲傳情,誦響生命”為主題的古詩詞朗誦大會,營造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去探討古詩詞內容和情感,從不同的詩詞中獲得不同的審美體驗。
3.多維探究,賞析詩韻
該任務將安排四個維度的合作探究活動,分別是一詩一世界、意象與意境、巧用表達技巧、生命的流向。在一詩一世界的維度中主要是進入文本,品味文本語言,抓住八首詩詞各自的特點,去分析詩詞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在意象與意境維度,分析選取的意象和賞析營造的意境。巧用表達技巧是從詩詞創作的技巧方面鑒賞作品。生命的流向便是基于前面理解詩歌大意和寫作思路的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品味鑒賞詩詞,理解作者不同的價值選擇、人生際遇和心靈世界。
4.綜合運用,文學點評
學以致用,請學生從學過的八首詩詞中,尋找可以評論的點,以“生命的詩意表達”為主題寫一篇800字的文學短評。詩詞中的生命價值追求,或詩詞中感人的藝術境界,或某種幽深主題情感,或精妙表達技巧,或獨特的語言風格等都可以作為寫作的視角。通過文學短評的寫作以讀帶寫,讀寫通融,加深了學生對古詩詞本質的理解,即是對生命的獨特發現與美的表達。鞏固古詩詞單元的學習,同時也能以此來檢驗學生對本單元的單元知識體系的習得情況,由此也可以評估大概念視域下單元教學的質量。
大概念是大單元教學提供一個重要支點,它是認知核心點、素養發展點,具有超越課堂的可持續性發展價值。對教師而言,要基于大概念設計的大單元教學實施路徑,發揮大概念的認知導向功能,促進教和學的最優化,實現有效高質教學。對學生而言,大概念下的學習能夠遵循知識的內在邏輯,在宏觀上把握核心知識,微觀下構建知識網絡,能夠實現知識的整合,建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提升知識的理解力和遷移力,從而提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