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麗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對學生進行邏輯推理的訓練已日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中學是一個人最活躍的時期,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將實際生活與理論學習相結合,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體系。如果讓學生擁有較好的邏輯思考能力,那么對中學語文教學會有很大幫助,根據自身多年教學經驗,下文就高中作文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展開論述。
高中生已經具備自我思考的能力,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的邏輯思維,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高中生邏輯思維的類型主要分為形象邏輯思維、辯證邏輯思維兩種。
高中階段的作文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成績的重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概念、規律相互聯系,并將理論學習與生活現象結合在一起,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鼓勵學生深入挖掘語文學習的奧秘。這個階段主要是形象邏輯思維培養階段,學生的求知欲比較強,要將不同知識點關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鍛煉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水平。
在形象邏輯思維的基礎上,教師也要注重學生辯證邏輯思維的培養。高中階段是形象邏輯思維向辯證邏輯思維轉變的階段,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辯證地認識事物,辯證地分析問題,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這樣有利于學生理性地認識問題,并利用理性的態度解決問題。辯證邏輯思維與形象邏輯思維是高中生邏輯思維的兩種類型,辯證邏輯思維也是形象邏輯思維的升華,這兩種思維能力缺一不可,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邏輯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高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活動主體認識存在誤區,學生喪失了對語文作文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的寫作進入瓶頸期。教師需要認清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把課堂讓給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使學生深入認識和理解課堂內容,并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
語文是各個階段教學中的三大主科之一,對于學生的未來工作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作文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日常教學中要突出邏輯思維訓練,利用有效的閱讀教學手段來指導學生了解優秀文章的脈絡,并對作者在寫作時的情緒進行分析,從而學習到作者優秀的寫作技巧,并對其進行總結、歸納,最終成為自己的知識。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美文美句美詞,將自己的邏輯思維落實在紙面上,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語文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科目,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知識和生活的聯系,并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和學習,在面臨生活上的難題時,學生可以有邏輯地發現問題,合理分析,找到最佳的解決策略。邏輯思維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邏輯思維能力越高,學生對綜合知識的應用水平也就越高,這對于他們的未來發展十分有益。
當下,應試教育現象非常嚴重,教師和家長過于重視成績,常常忽略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現代教育要求教師重點關注學生素養的發展,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學生的作文由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成,整篇作文缺乏連貫性,沒有邏輯,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應試教育下,教師缺乏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意識,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逐漸被忽略。
語文是高中生三大主科之一,學好語文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效率,避免學生因為題目理解錯誤失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問題,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停留在形式主義的層面上,忽視了學生邏輯思維的深層次的發展,造成學生邏輯思維的缺失。
一篇作文沒有邏輯就沒有中心思想,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作文寫作中運用非常廣泛,總結良好的訓練策略很重要,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模塊化教學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作文模塊教學作為非常重要的模塊,教師可以加長教學時間,有效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利用情景創設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融入教學,主動去思考,去嘗試、分析,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同時,教師還要在教學內容和過程中做到循序漸進,通過合理的引導手段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課堂小任務,引導學生利用比喻、擬人、夸張等寫作手法,依據故事的主線,完成寫作過程。先梳理文章的脈絡,再進行書面表達,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更加有邏輯,更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高中語文必修一第四單元作文主題:這不是一件小事。教師在進行講解時,首先需要引導學生梳理自己的思路,詢問學生:“你要寫一件什么樣的事?”“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是什么?”“事情的故事主線是什么?”“你為什么要寫這一件事?”“這件事給你帶來什么樣的印象?”“你想通過這件事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學生只有想清楚自己寫作的目的,分析好自己寫作的思路,明白通過這件事想要向讀者表達什么情感,寫出來的作文才是有思想的。敘事性的作文邏輯性非常強,學生不能想一步寫一步,必須要列好寫作大綱,這樣才能寫出優秀的作文,列大綱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文主要包括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抒情文五大類型,在高中作文教學中,重點類型是議論文、記敘文,教師要根據類型進行教學,分析每一個作文類型的作文結構,對于重點類型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可以分析作文結構,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結構訓練,根據結構安排語言表達和書面寫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作文結構,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己去分析文章,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情感,學習作者的行文脈絡,并進行仿寫,掌握這種思路和寫作手法,在自己寫作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路,有理有據地進行寫作,呈現自己的邏輯思維。
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寫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要與作文教學相結合,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文字的組織能力和文章結構的構建能力,以此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把文章的內容和寫作聯系在一起,指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分析,讓學生對文章的邏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在寫作的時候條理清晰。
例如,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作文題目“成功的勇氣”。教師首先根據題目判斷作文類型,為學生尋找網上的優秀作文《成功的勇氣》,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文章的寫作思路。議論文主要包括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開頭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成功需要勇氣,中間采用并列式的方法進行論證,論據主要采用舉例論據和對比論據,通過梅西取得卡爾塔世界杯冠軍的例子進行舉例論證,通過對比在同一件事情上有勇氣和沒有勇氣對是否能夠取得成功的影響進行對比論證,并向學生介紹除此之外還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和比喻論證,在文章的最后進行總結,這是整篇文章的脈絡。讓學生在確保論文三要素缺一不可的基礎上,盡可能多地利用論證方法,完成整篇文章的寫作。
每個學生的個性都不相同,有的學生比較內斂,有的學生比較豪放,相同的性格寫出來的文章也不盡相同。教師需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分別進行文章寫作訓練指導,尊重不同的作文節奏,只要文章具備邏輯性,語言順暢,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那就是一篇好的文章。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因材施教,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各有特色,有利于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在講解作文《禮物》時,教師要注意,不同學生的家庭條件和生活環境不同,收到的禮物也不相同。對于父母外出務工的學生來講,父母的陪伴或許是最好的禮物;對于貧窮的孩子來講,一本書、一支筆或許是最好的禮物;對于缺乏關愛的學生來講,陌生人溫暖的關心或許是最好的禮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自己想要書寫的作文大綱,再根據自己所寫的大綱進行寫作。
優秀的作文不是憑空捏造,而有自己的故事主線,圍繞故事主線展開敘述,配之以優美的詞語和句子,才是令讀者贊嘆不止的文章。無論是在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中,閱讀活動都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多樣化的閱讀活動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在閱讀過程中不斷了解優秀文章的寫作思路,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優秀文章的語言表達,提升自身語言素養。
例如,講解余秋雨的短篇散文《垂釣》,文章寫作背景是作者與妻子參加民間旅游團去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散文主要講了在海上游玩的時候見到兩個垂釣的老人,釣小魚的胖老人的桶已經收獲滿滿,釣大魚的瘦老人的桶空空蕩蕩,兩人誰也不服誰,最終和妻子總結了“對手就是最大的朋友”這一觀點。引導學生在寫作時首先分析清楚寫作背景,根據自己的所見所感列出寫作內容,最終完成文章的歸納、總結升華,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習作者寫作的優點。
綜上所述,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具備好的邏輯,教師需要加強寫作邏輯訓練。通過加強模塊教學、分析作文結構、尊重學生個性、開展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將邏輯思維與寫作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