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衛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大興調查研究,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新征程上風浪考驗、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是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擔當的重大舉措。華陽集團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結合企業實際,把“到現場寫實去”作為推動調查研究常態化長效化的重要途徑,以高質量的調查研究助推企業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對于華陽集團來說,“到現場寫實去”是掌握實情、發現問題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徑,是制定制度、作出決策的重要依據,是改進工作、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到現場寫實去”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原理。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雖然平時聽匯報、看報告、查資料,也能了解不少情況,但畢竟隔了一層,不如親身到基層走一走、到現場看一看、與職工談一談來得真實鮮活。“到現場寫實去”,要求領導干部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基層車間隊組,深入井下采掘頭面,與職工群眾面對面,聽真話、察實情、接地氣、通下情,全面完整、客觀準確地掌握企業人財物、產供銷等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運行情況,分析研究煤礦采掘機運通、地測防治水全專業、全流程、全過程,真正把源頭和底層的問題弄清楚,通過解剖“麻雀”,將調查研究的過程轉化為指導工作的具體措施和強大力量,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觀點的生動運用。
“到現場寫實去”是企業領導干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群眾的實踐是最生動最豐富的實踐,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只有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才能真正發現職工群眾面臨的問題,才能真正了解職工群眾的意見建議,才能真正把職工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到現場寫實去”,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堅持群眾路線,自覺向職工學習、向實踐學習,從職工勞動的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結合起來,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確保各項規程措施、各類制度規定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確保決策政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實效性,推動黨的正確主張和集團黨委工作部署變為干部職工的行動自覺。
“到現場寫實去”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要求。當前,企業轉型發展面臨新機遇新挑戰,產業發展不平衡,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競爭力較弱,盈利能力不強,安全管控壓力大、扭虧減虧任務艱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各種風險挑戰、困難險阻依然嚴峻復雜,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到現場寫實去”,就是要求領導干部主動適應和把握發展趨勢變化、環境條件變化,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在發現、分析、解決難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執行落實能力,著力運用黨的創新理論解決企業轉型發展、深化改革、安全生產、經營管理、風險防控、黨的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推動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行穩致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過程,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到現場寫實去”是大興調查研究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要重點抓好命題選題、蹲點寫實、“三聽三問”等內容環節,有力推動調查研究走深走實。
堅持問題導向,命題選題相結合。華陽集團黨委堅持以“問題導向”引領“調研方向”,聚焦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決策部署的重點問題,聚焦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聚焦職工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確定了實施產業“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等11 個方面的調研內容,切實增強調查研究的方向性、針對性。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堅持高站位、謀大局、明主線、抓重點,圍繞分管領域、分管系統的重要事項、重點項目、重大問題,采取主要領導命題與個人領題相結合的方式,確定了《全面推進企業提質增效》等9 個調研課題,既覆蓋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又突出了各自的中心重點。基層單位班子成員按照切口小、抓具體、盯細節、促落實要求,共確定調研課題502 個。黨委辦公室建立了領導班子成員調研工作臺賬,逐條記錄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制定的工作措施,按照確定的完成時限,逐月更新完善臺賬內容,持續跟進問題整改進展情況,推動調查研究落實落細。

華陽集團總部
堅持務實作風,蹲點寫實常態化。華陽集團黨委大力倡導實干干事文化,弘揚務實作風,扎實開展蹲點式調研,要求中層副職以上管理人員深入一線隊組、廠房車間,每月至少開展1 次全過程跟班蹲點調研,并且按照全過程寫實、全流程記錄要求,認真填寫《干部現場寫實記錄表》,對發現的問題,要逐一記錄清楚,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既要做調研情況的“統計師”“收集員”,更要做發現問題的“分析師”“研究員”。通過解剖“麻雀”、找出規律,既解決“點”上的突出問題,又破解“面”上的重點問題;既解決一般性工作問題,又破解生產經營的難點問題;既解決當前問題,又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的長遠問題,查清真實情況,把準本質和規律,研究思路對策,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主題教育期間,集團領導班子成員每月排定調研計劃,統籌調研地點和時間,累計深入基層開展蹲點調研60余次,發現問題130 余個,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150 余條,解決實際問題70 余個;中層管理人員累計開展蹲點調研2000 余人次,發現問題2270 余個,制定工作措施230 余條,解決實際問題1800 余個,真正使調查研究的過程成為轉變作風、改進工作的過程,成為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擔當的過程。
堅持群眾路線,“三聽三問”集眾智。華陽集團黨委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以職工群眾利益為重、以職工群眾期盼為念,深入開展“三聽三問”,即聽普通黨員的意見建議、聽基層職工的心聲訴求、聽市場客戶的需求要求,問基層人員的所期所盼、問基層單位的突出問題、問解決問題的工作建議,切實做到同職工群眾身挨身坐、面對面談、心貼心聊。集團領導班子成員以上率下,主動到矛盾多、意見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單位開展調查研究,什么事“煩”就列入問題清單,什么事“難”就納入攻堅范疇,什么事“愁”就列入民生事項,摸清職工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主題教育期間,華陽集團黨委12 個重點民生事項全部辦結完成,累計民生資金投入5000 余萬元,為176 戶困難職工發放專項幫扶資金25 萬元,一大批信訪問題得到妥善化解和管控。基層各單位建立民生實事清單348 項,辦結276 項,辦結率79.3%,職工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看是否形成常態長效。開展“到現場寫實去”以來,華陽集團黨委扎實做好成果轉化運用“后半篇文章”,以調研實效推動工作、指導實踐、完善機制、形成常態。
強化成果轉化運用。以解決了多少問題、健全了多少制度、優化了多少機制、完善了多少規程措施作為檢驗調研寫實成效的重要標準,華陽集團黨委召開調研成果交流會,班子成員圍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交流調研成果,形成調研成果轉化清單34 項。主題教育期間,針對調研發現的安全管理、風險防控、項目建設、物資采購、招投標、融資擔保等方面存在的管理漏洞和短板,新建立制度47 項、完善220 項、廢止97 項,形成更加完備、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高效的制度體系。
引深現場寫實。華陽集團黨委深入開展“找問題、補短板”專項行動,作為調查研究“到現場寫實去”的再延伸、再深化,中層管理人員從黨的建設、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技術創新、能源改革、企業轉型、內控制度、人才培育、勞動保護等方面找出本單位、本系統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針對性整改意見或建議。活動開展以來,共征集各類問題及意見建議550 余條,經梳理分類,集團層面牽頭整改380 余條、基層單位自行整改170 余條。集團建立問題整改推進臺賬,建立定期跟蹤落實反饋機制,真正做到真刀真槍抓整改,用結果說話,用成效交賬,確保“找問題、補短板”專項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傳達中央及省委關于大興調查研究的重要安排部署,在《華陽科技報》開設《大興調查研究到現場寫實去》專欄,深入報道領導干部調查研究、現場寫實的生動實踐和典型事例,引導全集團形成調查研究出真知,現場寫實解難題,“三聽三問”紓民憂,真抓實干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到現場寫實去”是推進工作的一種常態化手段,不能搞“一陣風”。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應當把“到現場寫實去”作為一種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固化下來,融入日常、抓在經常,以“釘釘子”精神推動調查研究常態化、長效化,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