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大學 王云云
家庭作為人生的第一個教育場所,對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融洽的家庭氛圍離不開優秀家風的引導。德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和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影響,優秀家風對學校德育具有補充和助力的作用,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近年來廣大學者從多角度、多領域對優秀家風展開研究,深化了優秀家風文化的精神內核。本研究將優秀家風和大學生德育相結合,探討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德育的必要性,價值意蘊和實踐路徑。
學校德育是對一定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反應,青年道德品質的養成依賴于學校德育,優秀家風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價值理念,可以幫助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家風吸收了中國傳統家風文化的精華,其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修身方面,蔡邕在《女訓》中勸解子女要注重心靈的美,注重心靈的修養,以美好的善德澆沃心靈,比時時刻刻保持面孔的干凈更為重要,外表與內心要保持同步。鄭玄在《戒子益恩書》中教育子女立身處世要具備良好的德行,不能固窮而矢志失節,沉迷于享樂放縱之事。要勤勉修德,專研學業,把追求圣賢之道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齊家方面,司馬光在家書中強調為父教子當嚴,對待孩子不可過于寵溺,要培養孩子形成剛強堅毅的性格;強調為子不忘孝道,為人子者顯貴騰達之時,也不可忘記贍養父母的責任,不要疏忽對父母的陪伴和照應;強調為妻當知賢淑,在家庭理財、子女教育方面保持正確的觀念與態度。為官方面,張之洞在《誡子書》中教育孩子要立志存高遠,以家國為念,鍛煉雄健體魄,培養頑強斗志,懷抱精忠精神,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岳飛對兒子寄予厚望,教誨兒子要“精忠報國”,成為熱血為泯的忠義男兒,為民族的生存和家國大門千萬百姓的幸福而戰。把優秀家風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可以深化大學生對傳統家風文化的認知力和理解力,提高大學生對本國文化的保護力和繼承性,增強對本國文化的自信心。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價值觀越來越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蝕,高校教育在核心價值觀層面也存在著斷層和缺位的問題。許多優良家風在教育子孫后代時貫徹著“忠孝節義”“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這些核心價值觀是家風的核心內容,也是有優良家風踐行的宗旨。毛澤東家風倡導子女養成勤儉勞動、讀書孝親、清廉親民的家風。鄧小平家風中包括以嚴治家的家庭觀、以實從政的工作觀和以穩處事的生活觀。董必武紅色家風中強調勤奮學習、恪守底線的修身處事之則,保持艱苦樸素作風、構建平等親屬關系的治家之則,愛家與愛國相統一、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家國情懷。這些優秀家風體現出了生活的內在真諦和人生的真正意義,在于奉獻和感恩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觀,以以身作則的方式培養子女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把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德育,可以增加價值觀教育的延續性,增強大學生對道德文化的理解,推動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身體力行的內化和實踐道德精神,促進社會風尚健康發展。
社會的發展進步,國家的安全利益,世界的穩定和諧,是地球成員的共同責任。青年作為推進新時代蓬勃發展的力量之基,需要產生新的價值共識。把優秀家風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倫理精神和價值觀念。在道德認知上,優秀家風以親身示范和訓誡的方式深化大學生對道德關系和道德規范的認識,引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道德原則去行動,以平等謙卑的姿態與世界相處,提升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在道德情感上,優秀家風傳承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提倡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相處模式,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個人的道德情感,加深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推進家庭關系持久穩定的發展。在道德意志上,優秀家風通過家訓家規等載體,磨練家庭成員的道德意志,增強他們道德意志的韌度,有助于大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能夠具備頑強的毅力,在人生關鍵時刻,能夠堅定自己的選擇。在道德行為上,優秀家風具有規范約束的作用,使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定的道德行為習慣,合乎道德規范的要求,有助于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道德規范和道德原則,促進個人道德習慣的養成,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
優秀家風在重塑大學生道德觀念,指導大學生道德行為規范方面體現出獨有的價值意蘊,把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德育,在強化德育目標,優化德育方法,拓展德育內容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環節,高校德育致力于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促進大學生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優秀家風注重規范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重視對家庭成員道德素質的培養,在婚姻、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有著諸多的規范和準則。例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教育兒子要勤學立志,修身養性,“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在“澹泊”處自守,在“寧靜”處自守,要成為有主見、有理想的道德個體。《朱子家訓》主張在家庭關系中,要孝敬父母、這是萬善之源,要夫妻和睦,這是家庭美滿之源,要敬長尊賢,這是個人成長之需。司馬光教導子女交友時,要與君子為伍,遠離小人,與人相處時以誠相待。宋元家訓教導子女為官應公正,辦案要縝密周全,從政要清正廉潔。這些優秀的家風文化是家族的魂魄所在,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對家庭成員的道德規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優秀家風與大學生德育相結合,有助于強化德育目標,增強大學生的道德教育。
采用良好的德育方法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在大學生德育中融入優秀家風,可以優化德育方法,發揮德育的最大效能。一是優化“有教無類”的德育方法。優秀家風指導我們面對世界不同地區的求學者應持有尊重包容的教育態度,不分國界種族和階層等級。教育者具備“仁”的育人思想和關愛他人的教育情懷,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優化“有教無類”的德育思想去實施教學活動,促進教育平等,改善教育失衡失缺等問題,推動社會長效發展。二是優化“長善救失”的德育方法。優秀家風啟示教育者在選拔培養人才方面要取長補短,根據本國國情推動德育發展;啟示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帶領大學生勤奮學習,鼓勵學生在學習文化,積累知識的過程中善于發現自身的長處和不足,校正自身的缺點。啟示大學生要加強跨文化交流和互動,提高對外文化的深度和廣度。
優秀家風內容豐富,在修身律己、為人處世、治家教子、為官從政方面有著不同的要求和規范。以提升家庭成員的品行修養、形成和睦的家庭關系、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為目標,致力于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將優秀家風融合到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中,為現在的道德教育添加新的內容。實施讀書治學教育,比如山西靈石何氏家族的三姐妹,讀書治學氛圍濃厚,成為聞名的科舉旺族。其讀書治學的理念可以改善大學生讀書功力差、忽視學習的現狀,以轉變唯利是圖、混日子拿文憑的讀書目的。實施理想信念教育,比如運城聞喜的裴氏家族,以治國平天下為念,有助于大學生在個人抱負中融入家國情懷,以擔當國事為榮。實施愛國誠信教育,比如晉商喬家,能夠富甲一方二百多年,得益于以“信”經商,以“誠”為重。有助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重情重義,以誠相待。實施孝賢教育,比如萬榮李家,主張“敬祖先、孝父母”的家訓家教,強調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利于大學生在家庭關系中和兄弟、和親鄰,營造相親相愛的家庭氛圍。
學校德育是育人育才的重要抓手,優秀家風對學校德育發揮著引領作用,通過創新德育教學理念,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挖掘德育優秀資源等實踐路徑,把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德育,實現學校德育立德樹人的目標和任務。
把優秀家風融入大學德育,需要創新德育教學模式,把優秀家風思想貫穿于德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在教學工作理念上,屹立于優秀家風的文化根基,培養具有遠大理想的新型高素質人才。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把課本教材與優秀家風文化相結合,有意識地把優秀家風中的思想傳授給學生,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把優秀家風倡導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規范真正的融入到自己的腦中和心中,積極地去付諸實踐。在教學話語體系上,學習解讀家訓家規文本中所蘊含的道德倫理話語,把相關的道德倫理話語轉化為日常教學中的制度倫理等學術話語。把優秀家風文化中的宏觀理論和現實生活相結合,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話語。把優秀家風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融入到大學生德育過程中,轉化為引導大學生關懷天下的情感話語。在教學工作模式上,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發揮家庭教育的影響力,高校老師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儲備更多的教學資源和人力資本。加強大學生與家長、老師的溝通,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所有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煉、增長本領。”把優秀家風融入大學德育,需要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深化大學生對優秀家風的價值共識。習近平總書記說: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養成科學思維習慣,促進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一是進行科研教育活動。高校教師要鼓勵大學生參加與優秀家風相關的課題研究活動,指導他們組建自己的科研團隊。培養大學生的科研素質,增強他們的科研能力。二是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大學生參觀家風文化館,家族祠堂和宗廟,了解不同地區形成的家風文化,學習優秀人物的家訓家規,在修身、齊家、交友方面增強自身的道德品質。利用國家公祭日、安全日、革命紀念地、烈士陵園等給大學生講述革命先輩為維護和平做出的英雄事跡,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家國一體的革命情懷和為國奮斗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
把優秀家風融入大學德育,需要挖掘德育優秀資源,利用有效資源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現優秀家風文化,激發大學生的興趣。一是挖掘網絡優秀資源。利用新媒體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打造網絡教育平臺,結合“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方式,優化網絡上對于優秀家風文化的內容供給;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積極傳播優秀家風文化的相關文章報道和視頻圖片;鼓勵大學生在微訪談、微直播等活動平臺分享自己對優秀家風文化的理解。激發大學生網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挖掘校園優秀資源。在校內舉辦相關展覽活動,利用建筑物墻面和樓梯間設計相關模塊,運用花草區插入相關標語牌,利用宣傳欄、閱讀欄書寫相關專題,在教室懸掛相關橫幅,設計相關黑板報,讓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其相關理念。在校訓校紀中融入不搞特權、平等尊重等理念,打造優良校風;在教師群體中融入其廉潔奉公、包容相待等理念,增強他們的專業素養,提升他們的職業道德,打造優良教風;在學生群體中融入其團結互助,共同成長等理念,引導學生加強學習交流溝通,打造優良學風。
優秀家風蘊含著濃厚的道德底蘊和倫理價值,為大學生的德育發展提供了新方向,增添了新內容,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將優秀家風融入大學生的德育發展,均培育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世界大局觀,促進大學生的自我發展,離不開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付出和努力。高等學校要加強對優秀家風文化的宣傳力度,塑造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推進優秀家風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實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