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一平
在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薄爱a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睆摹岸喾N功能”“多元價值”“效益”到“龍頭”“鏈條”“業態”“品牌”關鍵詞,我們能體會到“市場”在農業強國建設中的重要分量和關鍵角色。
時間回溯到二十多年以前。2001年,習近平在《中國農村市場化建設研究》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存在的“貨往哪賣,錢從哪來,人往哪去”這三大歷史性難題,根本原因都與市場問題緊密相關,并進一步指出,農村市場化是突破農村改革和發展瓶頸制約,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重大舉措。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農村市場化的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縱觀1978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市場化改革的歷程,從曾經的統購統銷到放開市場經營,從曾經的農民肩挑背扛、提籃叫賣到買全國賣全國的批發市場網絡,從曾經的政府定價到如今的現貨、期貨市場共同發揮巨大作用,就是逐步讓價格信號引導供需匹配,進而實現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探索實行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將玉米臨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生產者補貼政策,堅持并完善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更加完善,進一步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也更好發揮了政府作用。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更加需要運行平穩有序、資源配置高效的農業農村市場體系。這個市場體系包括土地、人才、資本、科技等要素市場,包括化肥、農藥、種子、農機農藝等投入品和社會化服務市場,也包括糧棉油糖肉蛋奶果蔬魚等多元食物組成的農產品市場。
僅就農產品市場而言,縱觀世界農業強國,都有發達高效的農產品市場作為依托。無論是美國影響全球大宗農產品定價的期貨市場,還是荷蘭以花卉拍賣為代表的農產品交易模式創新,以及日韓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都在推動這些國家農業現代化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中發揮著重要驅動作用。根本原因在于,農產品市場一頭連著消費者,一頭連著生產者。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特別是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離不開市場價格信號的需求發現作用。農產品按需生產、以銷定產才能有較高的經營效益,才能更好實現農民增收,也離不開市場價格信號的激勵引導作用。立足我國國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建設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更加需要高效的市場機制來精準匹配生產和需求,提高稀缺資源的利用率,發揮國內消費空間大潛力足的優勢。
當然,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的作用重在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做好市場調控和應急保障。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三年來,相對于國際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基本平穩,根本基礎是穩產保供根基扎實,也離不開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相得益彰??偨Y經驗,展望未來,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進程中我們一定能做得更好。